袁東波,陳美球,李志朋,謝賢鑫
(江西農業(yè)大學農村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研究中心 江西省鄱陽湖流域農業(yè)資源與生態(tài)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045)
農戶作為耕地的實際使用者,在耕地保護中起著關鍵作用,充分調動農戶的耕地保護積極性,對于切實落實耕地保護這一基本國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2]。當前我國耕地質量總體呈下降趨勢,農藥、化肥已成為影響耕地質量的重要污染源;而農戶作為耕地經營的主體,是農藥、化肥使用的決策者和實施者,在充分了解農戶農藥、化肥使用行為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科學使用化肥、農藥的激勵對策,對提高耕地質量、維護我國糧食安全有著重要意義。據(jù)統(tǒng)計,1979年至2015年,我國化肥施用總量(折純量,下同)由112 944 t猛增至626 392 t,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更是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3]。農藥、化肥的大量增加使用,必然會對耕地質量產生負面影響。比如,農藥的過度使用容易增加病蟲的抗藥性,危害作物產量、破壞土壤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平衡、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化肥的過度使用容易導致土壤板結,阻礙土壤水肥的傳輸,降低土地的生產能力[4]。農戶作為農業(yè)生產主體,改善自身農藥、化肥使用行為是提升耕地質量的有效手段。因此,現(xiàn)階段從農藥、化肥的使用角度來開展耕地質量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既能夠掌握農戶農業(yè)生產的要素投入信息,又能改善農戶農藥、化肥使用行為,為切實提高耕地質量保護效果奠定基礎。
現(xiàn)階段,兼業(yè)化是農戶群體中最突出的社會現(xiàn)象,生計資本的變化改變著農戶對耕地的依賴程度,進而影響著農戶保護耕地的意愿與行為[5]?,F(xiàn)階段學術界對耕地質量保護研究較為深入全面,但多將農戶作為一個群體開展研究,缺乏微觀群體的深入探討。而本文則是將農戶細化成4種兼業(yè)類型進行對比分析,并且綜合農藥化肥雙重使用行為開展耕地質量保護研究,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
本文使用的數(shù)據(jù)來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生計分化中農業(yè)面源污染防控行為及其調控對策研究——以江西省為例”的農戶調查問卷。調查所采用的方法是參與式農村評估法(PRA),調查人員分組前往江西省9市19縣(區(qū))92鄉(xiāng)(鎮(zhèn))192村開展了參與式評估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農戶戶主,每戶調查時間為30~40 min,一共發(fā)放2 300份問卷,實際有效問卷為2 028份:其中,贛州市493份,上饒市373份,吉安市254份,新余市190份,南昌市163份,萍鄉(xiāng)市153份,九江市153份,宜春市127份,撫州市122份,有效問卷率為88.2%。問卷涉及農戶的基本信息、化肥施用基礎認知、購肥施肥依據(jù)和化肥施用方法采納等相關內容。江西省是我國傳統(tǒng)農業(yè)大省,農戶在進行農業(yè)生產活動時,對農藥化肥的投入使用依賴程度只增不減,在現(xiàn)階段農戶農藥化肥使用行為研究方面非常具有典型代表性。
從理論上分析,不同的農戶基本特征對農戶農藥化肥使用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本文依據(jù)調查問卷所獲得的農戶家庭基本特征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得到表1,主要包括3大方面:農戶個人基本情況(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農戶家庭基本情況(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農戶家庭承包地情況(家庭耕地承包經營規(guī)模)。
表1 樣本農戶的基本特征
按照學術界對農戶兼業(yè)現(xiàn)象劃分的常用標準[6],本文將全體農戶劃分為純農戶、農兼戶、兼農戶以及非農戶4類。純農業(yè)戶(純農戶)是指在家庭全年生產性純收入中80%以上來自農業(yè);農業(yè)兼業(yè)戶(農兼戶)為以農業(yè)為主,兼營他業(yè),家庭全年生產性純收入中有50%~80%來自農業(yè);非農兼業(yè)戶(兼農戶)與農業(yè)兼業(yè)戶相反,以非農業(yè)為主,兼營農業(yè),家庭全年生產性純收入中有20%~50%來自農業(yè);非農業(yè)戶(非農戶)指在家庭全年生產性純收入中有20%以下來自農業(yè)。調查結果表明:純農戶199戶,占9.8%;農兼戶228戶,占11.2%;兼農戶666戶,占32.8%;非農戶935戶,占46.1%。農業(yè)性生產在現(xiàn)在的產業(yè)鏈中,收益性價比相對較低。有效問卷2 028份中,純農型農戶占最少比例,只有9.8%,而在家庭總收入當中農業(yè)收入比重越低,所占的農戶比例越多。這說明現(xiàn)在的家庭總收入中,靠農業(yè)性收入來作為家庭主要收入的比重占少數(shù)。近年來,雖然國家惠農政策不斷出臺,但是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以及城鎮(zhèn)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持續(xù)大幅增加,農業(yè)性收入雖然也保持了較快增長,但占比不斷降低[7]。
農藥、化肥的使用對于耕地質量變化有很大影響,而農戶作為農藥化肥的直接使用者,其對農藥化肥的使用偏好直接影響著耕地質量,農藥、化肥的使用差異對于農作物常量、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農業(yè)經濟效益這三者的平衡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優(yōu)良的作物品種、科學的耕種技術與完善的日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會積極地影響到農戶使用農藥、化肥的行為選擇[8]。本文選取了化肥施用量確定依據(jù)、與往年相比化肥施用量的變化、冬季綠肥種植越來越少的原因以及使用農家肥的主要原因這4個問卷問題來分析農藥化肥使用差異對耕地質量的影響。
2.2.1 化肥施用量的標準差異
從表2可知,不管是何種兼業(yè)類型的農戶,化肥施用量憑借自己經驗的農戶均占多數(shù),其次是參閱使用說明書,技術人員的指導占比重也相對較高。表明大部分農戶的化肥施用量較為合理。化肥價格依據(jù)所占比例雖然較少,但純農戶這一部分因素的考慮程度卻遠高于其他農戶,反映了純農戶對農業(yè)投入要素的成本考慮更為周全?;手С鰧冝r戶而言是必要的生產成本,因此,純農戶對化肥價格的敏感度會高于其他類型農戶。
表2 化肥施用量確定依據(jù)
注:括號內為百分比。表3~7同。
2.2.2 化肥施用量的變化差異
化肥施用量的合理增加,對于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9]。由表3可知,4種兼業(yè)類型的農戶均有一半以上認為化肥施用量年年差不多,說明很多農戶其實并不了解每年如何通過改變化肥施用情況來提高農用地的土壤肥力。而農藥化肥的施用量會直接影響土地的質量,如果土地每年使用率不高,那么對于化肥施用的情況便是和往年差不多,如果土地使用和化肥施用較為頻繁,要繼續(xù)維持土地較好的質量則化肥施用量得因情況而做出調整。
表3 化肥施用量與往年相比的情況
2.2.3 冬季不愿種植綠肥的原因
綠肥是用做肥料的綠色植物體,它是一種養(yǎng)分完全的生物肥源,種綠肥不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對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調研發(fā)現(xiàn),農戶使用化肥的同時也會在冬季種植綠肥,但當前種植綠肥的農戶大大減少,對此,課題組就其原因開展了調查。從表4可以看出,4種兼業(yè)類型的農戶冬季綠肥種植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均是費工費時,不劃算。農戶無論選擇化肥或是種植綠肥,其選擇影響最大的因素往往是經濟效益,注重生產要素具有的效益和勞動力成本等經濟因素較多。而政府出臺相關激勵措施越合理,農戶對冬季綠肥種植的積極性也越高;例如,各級政府加強冬綠肥生產重視程度,出臺扶持冬綠肥生產的相關政策,落實發(fā)展冬綠肥生產所需的配套經費,制定詳細的冬綠肥生產實施方案,確保組織領導到位。
2.2.4 使用農家肥的原因
農家肥大多是有機肥料,它的種類繁多并且來源廣、數(shù)量多,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且肥料養(yǎng)分較為全面。由表5可知,農業(yè)性收入比重越低的農戶使用農家肥的傳統(tǒng)習慣越明顯。說明越少使用土地種植的農戶,他們的傳統(tǒng)習慣越重,而農業(yè)性收入比重越高的農戶,思想?yún)s越先進,更難被傳統(tǒng)習慣帶走。不管是何種兼業(yè)類型的農戶,其使用農家肥的最主要原因均是為了利用家里的豬牛糞,這說明人們對廢棄資源有效利用的理念在不斷加深。4種農戶群體中,覺得化肥太貴而使用農家肥比重最大的群體是純農戶,原因可能是純農戶使用化肥的量多于其他類型的農戶,化肥開支對于純農戶來說更需要節(jié)省,所以純農戶會較多因為化肥價格而選擇農家肥。
表4 冬季綠肥種植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
表5 使用農家肥的主要原因
農業(yè)與非農生產效益的巨大反差所形成的“種地劃不來”思想是影響農戶耕地保護行為的主要因素[10]。農民缺少監(jiān)管耕地的主人翁意識,即使大部分農民覺得自己關心耕地保護,但是絕大部分的純農戶和兼業(yè)戶認為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保護責任;也有少部分農戶認為耕地是農民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地是自己的,只有靠自己才能有力地保護它[11]。這些意識觀念的差異,也進一步影響了不同兼業(yè)農戶的農藥、化肥使用行為,進而影響到耕地質量的保護。
耕地有機肥施用量過少,不僅影響化肥作用的發(fā)揮,而且導致耕地質量的下降;不合理施用化肥不僅造成了農作物抗逆能力、農產品品質下降,產量提升難,更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12]。從表6可以看出,要推廣科學施用化肥、控制化肥施用量,最應采取的措施當中,農業(yè)性收入比重越低的農戶,越覺得更需要提供便利的科技指導與服務。表明國家政策當中,對農業(yè)性收入比重越大的家庭進行的化肥施用量的科技指導與服務越多,這一群體對這方面知識了解相對較多。而所有兼業(yè)類型的農戶,選擇通過明確農民承包地永久不變方式鼓勵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的比重均為最低,這也反映了當前農戶從事農業(yè)生產注重短期效益,并未充分認識到承包經營權的穩(wěn)定與否是影響農戶科學使用農藥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毒高殘留農藥的大量和不當使用,是造成土壤殘留物超標、大氣污染、地下水污染,破壞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的重要推手,也是農村面源污染的最主要來源之一。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生態(tài)保育型農業(yè),必然要求推廣高效低毒農藥[13]。從表7可以看出,4種兼業(yè)類型的農戶,對于要科學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最應采取的措施都是選擇政府給與相應的補貼激勵,這反映了在政府補貼方面很多政策還不夠完善,或是相關補貼政策并未完全落實到位。雖然明確承包地在幾個因素中所占比重最少,但是在明確農民承包地永久不變當中,農業(yè)收入比重越高,越覺得明確農民承包地永久不變越重要,這說明農業(yè)收入比重越高的農戶,越想得到永久的承包地,而農業(yè)性收入比重越低的農戶,反而覺得農民承包地是否永久明確不重要[14]。
表6 推廣科學施用化肥的主要措施
表7 鼓勵農戶科學選擇高效低毒殘留農藥的最主要措施
農戶家庭收入比重對化肥使用行為有一定的影響,農業(yè)性收入所占比重越大的農戶,對環(huán)境保護的投入意愿越強烈,并且他們更注重化肥的配比量以及施用量的控制。合理的配比和適合的施肥量,有助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但是有些農業(yè)性大戶,也存在化肥量過大的行為。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較多農戶有較為強烈的意愿接受農業(yè)技術方面的培訓,總體來說,農業(yè)性收入比重越高的農戶在這方面需求越強。但是現(xiàn)實情況是,目前農村農業(yè)技術推廣人員非常緊缺,農業(yè)技術人員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農業(yè)和延續(xù)性農業(yè)的關鍵。原因是政府并沒有相匹配的較為完善的政策來大力發(fā)展農業(yè)技術推廣人員,目前大部分農村在這方面都存在著資金不夠,激勵政策不完善,農業(yè)技術推廣人員整體素質不太高的現(xiàn)象,而這恰恰也是嚴重影響各類農戶化肥使用的一大原因。農戶在使用化肥時,往往是根據(jù)自己農業(yè)性收入以及農業(yè)性支出等來考慮,這2項比重越高,農戶考慮的因素則越多,參考越科學性,農藥化肥使用越合理。
3.2.1 推行耕地規(guī)?;洜I,科學選取農藥化肥種類
農戶在耕地上,多將周邊零散耕種的土地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整合形成一塊整體,以集體或個人承包的形式出租,多以農業(yè)大戶的形式進行耕種。選用低毒低殘留的化肥,在化肥施用量上多參考科學的建議,并不是越多越有效?;实倪x用不僅僅對農作物的產量有較大影響,對土地質量的保護也是如此[15]?;史N類和施用量把握好,耕地肥力提升就快,耕地質量也越好,這不僅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可以使農戶利益最大持久化。
3.2.2 加強宣傳與推廣,完善農技隊伍自身建設
農業(yè)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對耕地質量保護非常重要。首先,對農技員進行培訓,在培訓期間要讓他們深刻認識自己的職能,并且科學合理地在各個鄉(xiāng)鎮(zhèn)點設置好農業(yè)技術推廣的服務機構,在提高農業(yè)技術推廣人員素質的同時,也要加強整個隊伍的建設[16]。其次,要加大激勵政策來鼓勵大學生以及有這方面專業(yè)技能的人員加入農業(yè)技術推廣的隊伍,以強大的隊伍來應對農戶的技術指導問題。另外,農業(yè)技術推廣人員服務也要達到高水準,盡量能用簡單明了的話語來指導農戶,有耐心地對待農戶,讓農戶更好地接受指導。
3.2.3 掌握施肥技術,培養(yǎng)農戶自主學習意識
學習先進科學的生物肥、有機肥施用等技術。不管是生物肥,還是有機化肥的使用方面,我國很多農業(yè)院校都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農戶要自己有這方面的意識,在國家大力發(fā)展的同時,積極配合這些先進技術的發(fā)展,主動學習。自身也要增強土地質量保護意識,在增加農業(yè)性收入的同時,也保護好耕地[17]。
3.2.4 制定科學施肥補貼政策,突破惠民政策實施阻力
政府可以對農戶施用有機肥、綠肥等行為進行一定的補貼政策。我國現(xiàn)在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農村和農民在使用農用地,而政府一定的政策可以直接刺激農戶對農用地的使用方式,采取一些較為科學、合理的補貼激勵政策依舊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任何措施在推行中開始都會較為困難,所以只能在實踐中不停地改進和完善。
[1] 陳美球, 俞瓊艷, 吳月紅,等. 基于農戶視角的農業(yè)補貼政策耕地保護效果評價研究[J]. 土地經濟研究, 2014(2):52-63.
[2] 張?zhí)m, 馮淑怡, 陸華良. 農地規(guī)?;洜I的形成機理:基于農戶微觀決策視角[J]. 江海學刊, 2016(5): 67-73.
[3] 欒江, 仇煥廣, 井月, 等. 我國化肥施用量持續(xù)增長的原因分解及趨勢預測[J]. 自然資源學報, 2013, 28(11): 1869-1878.
[4] 魏欣. 中國農業(yè)面源污染管控研究[D].楊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4.
[5] 鄺佛緣, 陳美球, 魯燕飛,等. 生計資本對農戶耕地保護意愿的影響分析:以江西省587份問卷為例[J]. 中國土地科學, 2017, 31(2): 58-66.
[6] 王兆林, 楊慶媛. 重慶市不同類型農戶土地退出決策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土地科學, 2014, 28(9): 32-38.
[7] 吳芳, 葛淼, 代振, 等. 遼寧省農民收入結構及區(qū)域差異分析[J].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1, 39(15):9360-9362, 9367.
[8] 孫保敬, 南靈. 農戶農地轉出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陜西省白水縣農戶調查問卷的實證分析[J].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0, 37(6): 336-337.
[9] 李家康, 林葆, 梁國慶, 等. 對我國化肥使用前景的剖析[J]. 磷肥與復肥, 2001, 16(3): 1-10.
[10] 畢繼業(yè), 朱道林, 王秀芬. 耕地保護中農戶行為國內研究綜述[J]. 中國土地科學, 2010, 24(11): 77-80.
[11] 王新衛(wèi). 農民參與耕地保護的意愿調查研究[D]. 烏魯木齊: 新疆農業(yè)大學, 2013.
[12] 王愛榮. 控制化肥過量施用保護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J]. 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 2007, 24(3): 95-96.
[13] 謝賢鑫, 陳美球, 李志朋. 不同群體農戶耕地質量保護行為比較研究:基于農藥、化肥使用視角[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6, 27(19): 12-16.
[14] 詹卉. 對財政補貼方式推廣高效低毒農藥的幾點認識[J]. 中國農業(yè)信息, 2014 (22): 3-4.
[15] 李慶貴. 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的實例研究[J]. 中國農資, 2013 (28): 24-25.
[16] 李德民. 我國加強農業(yè)科技推廣體系建設的對策[J]. 農家科技, 2015 (11): 3.
[17] 侯學平, 陳茵茵.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耕地保護若干問題探討[J].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009, 26(3): 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