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增林
我最初了解的香港影視,是從其傳到內(nèi)地的武俠片開始的。記得那是上個世紀70年代,一部電視連續(xù)劇《霍元甲》,讓我等一班愛看武俠片的小青年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尤其是劇中的主題歌《萬里長城永不倒》,用粵語唱來別有一番韻味。真可謂其情切切,其樂融融。
從那時起,香港影視劇里的主題歌或插曲就令我刮目相看。其實,不僅是武俠片,香港許多劇情片中的曲子都是膾炙人口的。譬如早年有電影《心愿》插曲《星語心愿》、《甜蜜蜜》同名插曲、《群龍戲鳳》主題歌《憑著愛》,電視連續(xù)劇《鹿鼎記》插曲《看雙雙比翼共翱翔》、《笑傲江湖》主題歌《滄海一聲笑》、電視連續(xù)劇《萬水千山總是情》同名主題歌等。這些歌曲至今還多有傳唱。尤其是《甜蜜蜜》,從上映至今已歷時半個多世紀,仍被人們視如美好愛情的憧憬而百唱不厭,家喻戶曉,也成為K歌的保留曲目。其實,許多優(yōu)秀的內(nèi)地影視作品,在香港也有大批粉絲。譬如上世紀80年代有一部電影《少林寺》曾在北京、香港兩地?zé)嵊?,其中有插曲《牧羊曲》: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恰似一幅精美的山水畫。再加上跌宕起伏的劇情,演員精湛高超的武功,曾經(jīng)迷倒了多少香港同胞!更有那癡迷少林拳的港島青年,特意趁學(xué)校假期,專程赴河南少林寺一睹武林高手的風(fēng)采。
文化的交流,真是大家心與心的交融,情和情的互動。
記得2009年5月,我隨國家民委組織的各族青年代表團赴港參加國慶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中華民族文化周,見到了本次活動的形象大使、年輕的香港影視明星謝安琪。在團里蒙古族演員的幫助下,只見她歡喜地穿起了艷麗的蒙古族傳統(tǒng)服裝,興高采烈地參加了在維多利亞廣場舉行的活動啟動儀式,和兩地各族青年們一起升國旗、唱國歌,共吟活動主題歌《國家》。
演出結(jié)束后,我向她點贊,稱贊她的扮相獨到。她大方地表示感謝,說早就非常喜歡少數(shù)民族服裝,這次有幸和許多少數(shù)民族青年交了朋友,把許多民族的美麗服裝都試穿了一遍,大大地過了一把癮!她希望有機會多到內(nèi)地演出,看看真正的大草原。匆匆一別,至今已8年有余。謝小姐的事業(yè)肯定又多有發(fā)展,也肯定見識了祖國美麗遼闊、讓人心曠神怡的大草原,衷心地祝福她。
影視藝術(shù)真是一座座璀燦的文化之橋,它緊密地連接著你我,連接著古老而彌新的長城、熱烈而奔涌的香江,更緊密地連接著滋潤著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各族人民的心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