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昌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對老年急性化膿性膽囊炎采用生長抑素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將老年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90例隨機平分兩組。觀察組在術前采用生長抑素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療法進行治療,比較相關指標。結果: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咳嗽時間、術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生長抑素在老年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治療中,能夠顯著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改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咳嗽時間、術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時間。
關鍵詞 老年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生長抑素;臨床療效
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多發(fā)病,且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病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增高。生長抑素為肽類激素。本研究對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應用生長抑素的臨床療效展開分析,現將研究結果匯總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90例,均經腹部B超檢查確診為急性膽囊炎?;颊吣懩冶诤穸取?.5cm;膽囊大小≥10cm。本研究確保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患者中有慢性、急性胰腺炎者;嚴重心腎器官衰竭者;拒簽同意書者。依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兩組。觀察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齡70~83歲,平均(74.9±0.8)歲;患者發(fā)病至就診的時間1~5d,平均就診時間(3.2±1.8)d;患者中合并高血壓8例,合并冠心病7例。對照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齡72~85歲,平均(75.7±0.9)歲;患者發(fā)病至就診的時間1~6d,平均就診時間(4.1±1.6)d;患者中合并高血壓6例,合并冠心病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法:兩組患者手術前都予以常規(guī)的禁食、補液、抗感染、胃腸減壓治療,并對兩組患者進行急診膽囊切除術。觀察組在手術前、術后3d實施生長抑素治療。初次采用靜脈注射20μg,將3mg的生長抑素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靜脈滴注?;颊咴谟盟幤陂g禁止飲水。對照組不采用生長抑素,只經過常規(guī)手術治療。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手術中的出血量、術后咳嗽時間、術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并對比患者手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情況。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版本軟件對組間數據差異進行檢驗,將計量資料(x±s)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咳嗽時間、術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觀察組出現肺部感染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2%;對照組出現膽瘺2例,肺部感染2例,劇烈疼痛1例,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2.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討論
老年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具有發(fā)病急、病情兇險等特征。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機體功能呈現衰退狀態(tài),且在發(fā)病中會伴隨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致使患者出現中毒性休克、膽囊壞死穿孔等,最終造成內源性感染。所以,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手術治療非常重要。
急性膽囊炎在發(fā)病時往往還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壓等病癥,加大了患者的病情嚴重度??紤]到老年患者對手術不具備較強的耐受性,因此應用生長抑素減輕手術中的不良反應。生長抑素對消化道腺體有抑制作用,促使患者膽道壓力降低,幫助患者緩解痙攣。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應用生長抑素,能夠有效促進腸黏膜吸收,并會抑制胰腺、胃液、膽汁等的分泌。相關報道指出,生長抑素會使人體中積聚的消化液有效減少,并避免腸管出現缺血性變化,減少腸管擴張現象的產生。另外,還會有效減少腸黏膜的通透性,保證腸黏膜屏障的完整度,能夠減少細菌入侵及毒素吸收,并有效減弱炎性作用。觀察組患者在應用生長抑素后,在手術中的出血量、術后腹腔引流量都有了明顯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術后咳嗽時間也較對照組患者有很大改觀。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應用生長抑素后,并沒有出現膽瘺、惡心、嘔吐以及劇烈疼痛等癥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大大降低。證明在老年急性膽囊炎的手術治療中應用生長抑素,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減少手術中的出血量、并發(fā)癥以及腹腔引流量;并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治療中繼續(xù)應用并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