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不為制造怨恨,而為突出情誼?!焙硣铱仆?2日公映了第一部有關1990年海灣戰(zhàn)爭的電影,令中東地區(qū)的觀眾極為關注。這部名為《鴿群》的電影,是該國首部有關薩達姆·侯賽因統(tǒng)治下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長電影。據(jù)沙特阿拉伯“阿拉比亞”電視臺報道,影片一上映,前來觀影的人絡繹不絕,也引起媒體和網友的火熱討論。
《鴿群》的女制片人因蒂薩爾·薩巴赫在采訪中表示,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發(fā)生在1990年伊拉克對科威特7個月占領期間,以“真實事件”為啟發(fā)而攝制,“這是一部關于當時保衛(wèi)科威特的人們的故事”。因蒂薩爾特別強調,“這部電影的目的,并非制造任何怨恨,而是突出科威特在遭受入侵時,它所見證的兄弟情誼、寬容和團結”。
法新社評論稱,這部由著名導演拉馬丹·卡斯魯導演的電影,“重點展示超越沖突的人性時刻”。譬如,在電影的一個片段中,一名伊拉克士兵被指揮官命令殺死一名科威特人,但伊拉克士兵回憶起童年時父親對自己有關兩國人民之間紐帶聯(lián)系的教育后,拒絕執(zhí)行長官的命令。另一個片段顯示,一名科威特抵抗戰(zhàn)士在武裝對峙期間饒恕了一名伊拉克士兵,讓他逃離被敵軍包圍的房屋。
“這部電影對伊拉克人民沒有任何惡意”,《鴿群》主角演員達烏德·侯賽因說,“導演和編劇確保電影不會給伊拉克的傷口上撒鹽”。
科威特已不是首次有類似“捐棄前嫌”的做法:在本月早些時候,科威特成功舉辦第一屆伊拉克戰(zhàn)后重建國際會議,為伊拉克籌集到300億美元的貸款和投資,助其展開龐大的戰(zhàn)后重建工作。
伊拉克不少人對科威特的做法表示感謝。有伊拉克影評者在社交媒體上稱,《鴿群》值得一看,真實感人,拍攝精致,“現(xiàn)在在科威特國內公演,肯定會激發(fā)起科威特人的愛國情懷”。還有伊拉克網友認為,薩達姆確實不應該侵略科威特,“阿拉伯人都是兄弟,兄弟鬩墻的事令人痛心,不可原諒”,現(xiàn)在用電影手法再現(xiàn)這段歷史,引人深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