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大鵬+張慧
摘要 近年來,手機、微信、微博、網絡等公共氣象服務平臺逐漸成為氣象部門發(fā)布氣象信息的主要媒介,是社會大眾獲取氣象信息的主要渠道,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本文重點分析新媒體的優(yōu)勢及其在農村氣象防災減災中的應用,以期為提高公眾氣象服務業(yè)務平臺的服務效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 新媒體技術;氣象防災減災;優(yōu)勢;應用
中圖分類號 P40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197-0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在公眾社會生活中,公共氣象服務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獲取氣象信息和防災減災信息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實際氣象防災減災中,能否發(fā)揮氣象服務信息的時效性特征、第一時間向社會大眾發(fā)布高精確度的防災減災氣象信息顯得尤為重要。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彌補了傳統(tǒng)媒體的不足,在農村氣象防災減災中的作用更加明顯,在降低災害性天氣造成危害的同時,保障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1 農村氣象防災減災中新媒體的優(yōu)勢
1.1 氣象信息數據即時發(fā)布與共享
由于新媒體技術具有及時性強、準確度高的特征,可以實現人性化的交互,不僅改變了氣象防災減災的工作方法,還可以發(fā)布準確度較高的氣象信息,幾乎可以覆蓋整個農村地區(qū),達到無盲區(qū),方便農民及時了解到天氣變化,提前做好防災減災準備,以降低災害損失。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借助于新媒體優(yōu)勢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天氣信息向農村地區(qū)發(fā)布,保證農村地區(qū)的農民可以接收到完整的氣象信息,實現了不同區(qū)域內的信息共享。除此之外,利用新媒體還可以獲取到其他地區(qū)的重大天氣過程中的共享數據信息,全面掌握最新的時訊信息,在農村風險評估和災害防御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
1.2 精確傳播氣象災害防御信息
新媒體技術可進行準確定位,結合不同區(qū)域的受災情況,進而制作出精確度較高的氣象服務信息,同時還方便氣象部門在農村地區(qū)進行防災減災宣傳等工作,以增強農民的防災減災水平。受眾者在新媒體平臺注冊的過程中,應將地理位置信息勾選出來,當該地出現氣象災害時,借助后臺數據的統(tǒng)計功能,可以實現對受災地區(qū)的精準分析,進而提升氣象服務的針對性水平,增強農村地區(qū)的防災減災能力,降低災害損失。通過新媒體技術發(fā)布的氣象災害信息,在確保用戶快速識別有效信息、提升防災減災及指導救災活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3 人性化交互服務
現階段,以微信、微博、QQ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在新媒體傳播平臺的影響下,使用氣象服務的人群數量不斷增加,拓寬了氣象防災減災覆蓋面,保證了氣象預警、防災減災等信息可以及時傳遞給用戶。由于新媒體的互動性特征較為突出,結合微信中轉發(fā)互動、微博轉發(fā)評論等功能,可以獲取用戶的體驗和建議信息,以增強防災效果。
1.4 數字媒體軟件制作的創(chuàng)新
為了提升制作氣象影視的效果,通過虛擬現實效果可以將氣象要素數據以生動形象的三維動畫方式呈現出來,并通過視覺神經進行接收,以吸引受眾者眼球。另外,將氣象部門觀測的衛(wèi)星、雷達等觀測資料數據轉化為可視性動畫后,通過數字軟件加工并附著地理信息,可形成完整的節(jié)目場景。主持人通俗易懂的解說與節(jié)目音樂、動畫效果相結合,增強影視節(jié)目的靈活性和獨特性特征,更容易被社會大眾接受[2]。
2 新媒體優(yōu)勢在農村氣象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2.1 預警精確發(fā)布——位置氣象服務
在地理信息系統(tǒng)平臺的支持下,位置氣象服務可以為用戶提供相關的增值業(yè)務。位置氣象服務的主要代表是以LBS為基礎的氣象信息服務,可以為用戶提供區(qū)域范圍內的位置氣象服務信息,并針對位置用戶提供精確性較高的預警信息,提升了預警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使得用戶可以準確區(qū)分周圍的災害風險,為人們防災減災爭取了充足的時間。
2.2 預警信息定制——用戶訂閱服務
不同的人群或企業(yè)對氣象災害的敏感度不同。通過為農民定制發(fā)布預警信息,可確保該地出現氣象災害時,為農民提供高精確度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不斷降低災害性天氣對農村地區(qū)的危害。
2.3 預警快速發(fā)布——消息推送服務
為了方便農民群眾第一時間接收到氣象預警信息,新增了消息推送服務,以確保農民接收到關注度高的氣象信息。用戶提前安裝的手持或其他深度氣象服務產品軟件終端,可直接提供消息推送服務,提升用戶接收信息方便性,降低因信息不能及時推送帶來的損失。
2.4 災難災害播報——實況信息服務
利用多媒體形式發(fā)布的氣象災害信息播報視頻即可以由官方人員拍攝,也可以由現場普通用戶拍攝上傳,在審核合格后發(fā)布給廣大用戶,以提升氣象信息的豐富程度和及時性水平。災難災害播報實況信息服務可以通過位置氣象服務、用戶訂閱服務及消息推送服務等方式提供給用戶[3-4]。
3 結語
通過新媒體技術構建大數據時代下公眾氣象服務業(yè)務平臺,實現天氣信息實時查詢、瀏覽轉載天氣咨詢等功能,拓寬了氣象信息傳播途徑,提高了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效率,增強了農民防災減災意識,降低了氣象災害對農村危害,從而確保人們生命財產安全。
4 參考文獻
[1] 鄭奕,唐延婧,原野,等.新媒體時代氣象信息傳播及用戶行為初探[J].貴州氣象,2017,41(2):72-76.
[2] 楊春華,郭廣,燕振寧.氣象服務信息在多媒體中傳播的分析與思考[J].青海氣象,2015(1):60-63.
[3] 王華,徐建飛,陳雷.新媒體對氣象服務方式的影響及思考[J].農業(yè)與技術,2014(10):197-198.
[4] 王磊.新媒體在公共氣象服務領域中的應用:以微博、微信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3(16):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