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玉芳
內(nèi)容摘要:在新形勢下,作為語文教師,要主動彌補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枯燥和乏味,把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介入課堂, 充分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tǒng),讓學生在自己的興趣下主動、輕松地接受語文知識,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本文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fā),談談多媒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教學 應用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順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調(diào)整課程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睘榇耍矣X得,在新形勢下,作為語文教師,要主動彌補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枯燥和乏味,把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介入課堂,充分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tǒng),讓學生在自己的興趣下主動、輕松地接受語文知識,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多媒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烘托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一定程度上負載著傳播中國古代文化的責任。高中語文新教材古詩文份量加強,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語文教學是讓學生通過對漢語、文學的了解,進一步增強對漢語、文學為載體的中國文化的認知,從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國文化的熏染。例如:在學習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時,這個單元主要學習山水游記類散文。山水游記一般不只是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繪,它往往包含著抒情和說理的成分;在記敘游覽的同時,或表達物我兩忘的喜悅,或抒發(fā)時不我待的憂思,或傾訴懷才不遇的憤懣……正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在景物的描述中傾注作者個人的情感和志趣。在學習《蘭亭集序》時,為了營造出濃郁的中國文化的氛圍,烘托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我設計了一些精美的、古樸的背景,配上“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的清新而富有動感的畫面,再加上悠揚、典雅的古箏曲,讓學生欣賞,音樂古樸典雅而又輕悅宜人,整個畫面具有濃濃的中國文化韻味,及烘托了課堂學習氣氛,也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情感
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的目的是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和氛圍,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的理解教學內(nèi)容。情感的產(chǎn)生往往來自于直觀的、生動的、具體的形象。多媒體的優(yōu)勢之一就是能借助語音、圖像、影像、文字等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對學生進行感官上的刺激,使學生得到情感的體驗。高中語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令人心馳神往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篇目,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便于學生理解感悟。例如我在講授杜甫的《登岳陽樓》這首詩時,由于學生閱歷不深,無法理解“山隨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些詩句的意境。所以我借助了一些影視形象,來展示出那些畫面,借助于影視形象再閱讀,學生就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詩句的意境美了,進而可以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了。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引導學生更快地走進文本
長篇小說和戲劇,如果單憑老師一人在講臺上講解,即使使出混身解數(shù),也難以完全將情感表達出來。但如果運用多媒體,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些聲圖并茂,逼真的表演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學生的情感細胞也會隨之調(diào)動起來,他們會隨著故事的情節(jié)而緊張、而深思。等到學生喜怒哀樂得到盡情的調(diào)動后,他們也就理解了文章所要表達的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甜酸苦辣。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首先,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紅樓夢》影視片斷,為了讓學生對相關人物有初步認知,我在學生觀看視頻前設計了一組問題:這個電視劇是根據(jù)哪部作品改編的?你知道劇中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屬于什么關系?你能夠說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嗎?其次,我播放影視片斷,讓學生觀看后再展開討論,對相關人物展開初步認知。從學生觀看結(jié)果不難看出,我利用視頻展示,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特別是在觀察視頻前拋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視頻,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可以更快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學習。
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擴大課堂知識容量,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
傳統(tǒng)教學永遠無法滿足全班各層次的學生,運用多媒體,可以把一些零散的的基礎知識,形成一個系統(tǒng),有效傳遞給學生,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這在原有的基礎上大大擴充了信息的傳遞量。尤其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的需求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信息。例如:在學習《鴻門宴》和《荊軻刺秦王》等這種篇幅較長的文言文時,由于教材內(nèi)容冗長,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點又特別多,若老師自己板書,會費時太多,所以,我利用PPT多媒體手段,把學生總結(jié)出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等相關知識點集中在多媒體投影上展示,這樣既節(jié)省板書時間,也直觀明了,便于學生做好筆記。
五.在高中作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且病句、錯字連篇。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如何來解決呢?我選用視聽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強化學生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庇辛伺d趣,產(chǎn)生了寫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果。例如在“三·八”婦女節(jié)前,讓學生寫一篇關于母愛的作文。在寫作前,我讓學生看Flash《懂你》,那樸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凄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感官,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fā),完全進入角色,紛紛拿起筆,將心中對媽媽的愛盡情地寫出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水平的提高離不開興趣的培養(yǎng)。
雖然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有著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但是使用多媒體時有些問題值得我們注意: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時不能流于形式,要求實效;不能忽視人文性,要重視情感教育;也不能忽視基礎,舍本逐末,要重視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的訓練,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借助其交互優(yōu)勢和視聽優(yōu)勢,從聽覺、視覺、空間等多種視聽途徑將抽象的、難以直接用語言來表達的概念和理論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從而加強學生的聽課效果、思維效果。
總之,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能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nèi)因。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若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課題:甘肅省“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GS(2017)GHB0920
(作者單位:甘肅臨夏回民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