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林
摘 要:生豬傳染病是畜禽生產中危害較大的一種疾病,由于生豬的養(yǎng)殖戶較多,分布較為分散,規(guī)模及管理措施等不相同,養(yǎng)殖過程中會出現多種傳染性疫病,尤其是生豬疫病,其不僅影響了養(yǎng)殖戶的收益,還對整個畜牧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產生了極大地威脅。由此可見,應當加強對生豬的檢疫工作,及時處理疫病,制定好防治措施,盡可能減少損失。本文重點分析了幾種常見的生豬疫病,并總結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為我國畜牧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做一些貢獻。
關鍵詞:生豬檢疫;常見疫??;處理措施
如今,受社會經濟及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生豬養(yǎng)殖業(yè)保持著持續(xù)增長的勢頭,生豬檢疫工作成了保障生豬健康及食品安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生豬疫病分為傳染病和非傳染兩種類型,其中非傳染病的危害較小,一般采取相關措施后可以治愈,養(yǎng)殖戶的損失較小。傳染性疫病的破壞性非常大,其可以發(fā)生在生豬養(yǎng)殖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嚴重者還會對整個交易市場以及人類生命健康等都產生影響。因此,一旦發(fā)生生豬具有傳染性疫病,應當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切斷傳染源,降低損失,而在這之前,養(yǎng)殖戶應當系統(tǒng)的生豬疫病的相關知識。
一、豬瘟的病變癥狀及處理方法
豬瘟疫病是由豬瘟病毒所引起,其傳染率、致死率均較高,正常的接觸行為就有可能傳染。豬瘟的主要表現在于生豬體溫居高不下,隨著病情發(fā)展,會表現為面部、四肢、腹部、外陰等多個部位出血,并伴有嘔吐、拉稀、喜愛飲用污水等癥狀。若患病時間較長,生豬會漸漸消瘦,十分疲憊,體溫忽高忽低,皮膚出現深色的斑點和結痂等。檢疫時應當檢驗生豬的皮膚、盲腸、腎臟、淋巴結、心臟等部位。發(fā)現豬瘟后,應當立即對病變的生豬進行隔離,并請專業(yè)人士進行處理,向有關部門匯報該情況,以引起他們的警覺,及時提醒其他養(yǎng)殖戶。對豬瘟病豬肉品要實施高溫、銷毀等處理對策,對無法痊愈的病豬也應當高溫焚化并深埋,避免污染環(huán)境。此外,對于豬圈和病豬活動的場所應當徹底消毒,最大程度的消除豬瘟。在平時,多注意通風,認真清潔豬圈地面的排泄物及雜質,維持環(huán)境的整潔性,這樣也能夠預防疾病的發(fā)生。
二、豬丹毒的病變癥狀及處理方法
豬丹毒疫病是由豬丹毒桿菌所引起,其一旦發(fā)生,會對牲畜及人的健康均產生危害。人體感染后會出現全身不適、皮膚局部紅腫、皮膚組織損傷、發(fā)熱等癥狀,一般發(fā)生在夏季。生豬感染該病后一般有三種表現,其一,病豬日益消瘦,呼吸困難,毛發(fā)和皮膚十分干燥,嚴重者還會發(fā)生皮膚脫皮、壞死情況,四肢變形、行動遲緩。其二是病豬體溫突然升高,超過40℃,皮膚有紅斑,食欲不振、眼睛發(fā)紅,排便先干后稀直至便血。其三屬于亞急性,病豬有體溫升高情況,其頸部、背部、前胸、腹部等出現暗紅色的皮膚丘疹,時間長會結痂。除了豬丹毒疫病時,應當多加注意,謹慎處理,以免人類傳染,影響健康。感染程度較小的,可以正常用藥處理,病豬痊愈后皮膚會留有灰黑色的印記,需要將該處皮膚切除。若感染情況較為嚴重,需要立即隔離處理,并焚化銷毀,避免對其他生豬構成威脅。
三、豬口蹄疫的病變癥狀及處理方法
豬口蹄疫是由口蹄病毒所引起,表現為病豬全身發(fā)熱,口腔、乳房、四肢、面部等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食欲下降,十分乏力,蹄冠、蹄叉等處有水腫和潰爛情況,嚴重者還會出血、蹄殼脫落無法正常行走。發(fā)現患有該病的病豬后,應當立即捕殺,然后火化焚燒并深埋,以此來阻止口蹄疫病毒的傳播。同時,對病豬活動的范圍進行深層次消毒和清潔,隔離其他生豬,確定其他生豬無感染情況后再進行交易。此外,還應當對捕殺和處理生豬的相關產品進行焚燒深埋處理,徹底阻斷病毒的傳播。對于已經銷售的生豬產品,應當追回,以免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產生不可預估的后果。
四、豬肺疫的病變癥狀及處理對策
豬肺疫是由殺傷性豬巴氏桿菌所引起,屬于一種急性傳染病,該病是生豬檢疫中十分重要的項目之一。病豬表現為喉嚨部腫脹、敗血癥、體溫居高不下等,檢疫時按壓其喉嚨部可感覺到有明顯的顫動,十分堅硬。此外,病豬皮膚及粘膜有分散的血點和紅斑,皮下組織顏色為深紅色或暗紅色,對咽喉部為剖檢可發(fā)現有紅色膿液流出。發(fā)現患有豬肺疫的病豬后,應當立即停止檢疫工作,封鎖所涉及到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生豬檢疫時所使用的器械、工具、場地等徹底消毒,最好使用漂白粉、石灰乳進行消毒。生豬之前的養(yǎng)殖場也應當徹底消毒,任何相關產品不得流放到市場,和病豬一起同意高溫殺死、嚴格銷毀、焚燒深埋,避免病毒的爆發(fā)。豬肺疫的傳染性較強,養(yǎng)殖戶應當從選購豬仔時就多加注意,做好健康檢查,以免攜帶病毒影響整個養(yǎng)殖場生豬的健康。
五、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病變癥狀及處理對策
該病是由呼吸綜合征病毒和豬繁殖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病豬表現為共濟失調、眼瞼水腫、母豬流產、弱胎、死胎、仔豬呼吸困難等癥狀。解剖后發(fā)現病豬肺腫脹,有大理石病變,腎臟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脾臟的表面或邊緣有梗死病灶,膀胱、腸道、肝臟等有出血斑點。發(fā)現該病后,應當立即報告給檢疫監(jiān)督機構,對疫源徹底追查,撲殺病豬,銷毀、深埋肉質,進行無害化的處理。對于養(yǎng)殖戶而言,應當徹底清潔豬群活動的場所,對進食用具等進行徹底消毒和清潔,必要時應當徹底銷毀、深埋。為了預防該病的發(fā)生,在平時應當注意對豬圈內適當通風,及時清掃地面,清理糞便及其他雜物。選購營養(yǎng)比例搭配科學的飼料,提高生豬的營養(yǎng)水平,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進而預防生病,提高抗病性能。
六、結語
通過調查可以發(fā)現,幾種常見的生豬疫病爆發(fā)率相當高,其在癥狀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仔細觀察也可發(fā)現區(qū)別。養(yǎng)殖戶應當不斷地累積經驗,積極學習生豬常見疫病的相關知識,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或者在發(fā)現疫病后及時鑒別和處理,避免病毒傳染范圍擴大對養(yǎng)殖場造成沉重損失。
參考文獻:
[1]喻峰. 生豬檢疫過程中常見疫病的檢疫與處理[J]. 農民致富之友,2017,(14):231.
[2]楊麗英. 生豬檢疫過程中常見疫病的檢疫與處理[J]. 養(yǎng)殖與飼料,2016,(12):60-61.
[3]王蕾. 生豬檢疫過程中常見疫病的檢疫與處理[J]. 現代畜牧科技,2015,(02):78-79.
[4]周迅. 生豬檢疫常見疫病的檢疫與處理[J]. 畜禽業(yè),2013,(0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