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1936年柏林奧運會再認識

        2018-02-26 16:23:43馬秀梅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7年6期

        摘要:80年來,受“陰謀論”“幫兇論”等曲解或詆毀,柏林奧運會一直埋葬在厚重的歷史灰塵之下。再認識的重點是:現(xiàn)代奧運會是德國人奠基、法國人創(chuàng)立,柏林奧運會是德國幾代人想圓的夢,申奧成功時希特勒還未上臺;國際奧委會是與希特勒斗爭的唯一國際組織,希特勒做出了重大讓步和妥協(xié),博弈取得完勝;柏林奧運會在奧林匹克史上具有轉折性、標志性的歷史地位。再認識有助于認清奧運會的申與辦有自身的歷史規(guī)律,對和平有正面引導作用但無法制止戰(zhàn)爭;保持奧運會與政治和經濟若即若離的關系最利于奧運會的發(fā)展。

        關鍵詞:柏林奧運會;再認識;博弈;歷史地位

        中圖分類號:G811.1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2076(2017)06-0018-08

        Abstract: In the past 80 years, due to the misinterpretation or slander of "conspiracy theory", "accomplice theory", the Berlin Olympic Games has been buried under the heavy dust of history.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is that modern Olympic Games was founded by the German and created by the French, the Berlin Olympic Games was the dream of several generations of German people, and the successful bid for the Olympics occurred before Hitler took offic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was the onl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that fought with Hitler, Hitler made great concessions and compromise; Berlin Olympic Games is a turning point and has iconic status in Olympic history.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lympic Games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at the bid for and hold of the Games has its own historic laws, an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role in guiding peace but can not stop war; Keep the Olympic Games neither too friendly nor too aloof with politics and economy can benefit the Olympic development most.

        Key words:Berlin Olympic Games; recognition; game; historical position

        Sports Faculty Office,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 Shanghai 200432, China自1896年創(chuàng)世的現(xiàn)代奧運會,歷經寄人籬下、與世博會合辦的10多年,被“一戰(zhàn)”炮火炸得四分五裂的10多年,40年后舉辦了第11屆。1936年柏林奧運會被公認為是到當時為止最好的奧運會。然而3年后的“二戰(zhàn)”徹頭徹尾把它抹黑。舉辦柏林奧運會被說成是希特勒的戰(zhàn)爭陰謀,國際奧委會是為德國法西斯施放和平煙幕的幫兇[1]。此后柏林奧運會一直埋葬在厚重的歷史灰塵之下,體育界不愿提及,學術界諱莫如深。

        80年后的今天,是依據歷史事實對柏林奧運會再認識的時候了。

        首先,柏林奧運會是德國幾代人想圓的夢?,F(xiàn)代奧運會是德國人奠基、法國人創(chuàng)立的。德國在兩屆辦奧流產、兩屆參奧被禁后再申奧,終于在1931年獲得了1936年第11屆奧運會舉辦權,而此時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納粹)還在野,希特勒還未上臺。

        其次,國際奧委會以“反猶政策”與“奧林匹克憲章”相違向德國施壓,并掀起針對希特勒的奧林匹克史上第一次抵制運動。國際奧委會也由此成為與希特勒斗爭的唯一國際組織。希特勒違背其一貫的強硬和頑固,作出重大讓步和妥協(xié)。

        在德國奧委會的雙重努力下,國際奧委會與希特勒博弈的結果是保證了奧運會的如期正常進行。

        與此相對照的是,柏林奧運會開幕前1年,希特勒公然違反凡爾賽和約,將國防軍由10萬擴充到30萬;開幕前半年,希特勒又宣布廢除洛迦諾公約,派3萬德軍開進萊茵非軍事區(qū)。對這些直截了當?shù)能娛滦袆?,法國和英國只是提出抗議,并未采取任何對抗或軍事行動。事實上,當時歐洲各國大都采取綏靖政策,并不認為希特勒會發(fā)動戰(zhàn)爭。

        申奧、辦奧有其自身的規(guī)則、規(guī)律和流程,奧運會舉辦是否成功主要還應從體育競賽和全球觀眾、全球影響考量,政治影響只是全球影響中的一個局部。對柏林奧運會的評價從“二戰(zhàn)”前的捧上天到“二戰(zhàn)”后的打入地獄,應該是政治因素、情感因素的遷怒所為。

        80年的漫漫時光已撫平了歷史的傷痕,到了還原柏林奧運會歷史原貌、對其再認識的時候了。

        1柏林奧運會是德國幾代人想圓的夢

        1.1現(xiàn)代奧運會是德國人奠基、法國人創(chuàng)立

        綿延了1000余年的古奧運會到公元392年,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斯一世明令禁止。公元426年,狄奧多西斯二世又焚毀了留存的奧林匹亞建筑群。公元511、522年發(fā)生的地震,把已成一片廢墟的奧林匹亞徹底毀滅。endprint

        德國考古學家約翰·約阿辛·溫克爾曼是復興埋藏地下的古代奧林匹克第一人。1755年,溫克爾曼寫下了聞名世界的《古代藝術史》。這本巨制描繪了古奧運會在藝術、精神和智慧方面的無上價值,提供了開發(fā)奧林匹克遺址的資料,激起了人們尋找和挖掘古代奧林匹克遺址的熱情和希望,奠定了復興奧運的思想基礎[2]。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第33卷第6期2017年12月 馬秀梅1936年柏林奧運會再認識No.6 2017德國體育教育家約翰·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す牌澞反挠殖闪颂嶙h恢復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第一人。1793年,他的名著《青少年體操》問世,其中多次提到古奧運會。1804年的第二版,他首次提出恢復奧運會的想法,激發(fā)起歐洲復興奧運的熱情[3]。

        1874年,德國與希臘達成全面發(fā)掘古代奧運會遺址的條約。次年,德國政府成立了當時世上規(guī)模最大的科學考察隊,由柏林大學史學教授恩斯特·庫齊烏斯任總指揮, 1875至1881年,對奧林匹亞遺址進行了系統(tǒng)的發(fā)掘。1881年終于發(fā)掘了全部古代奧運會遺址,包括奧林匹克運動場、奧林匹亞圓形神廟、宙斯神廟、帕特農神廟和赫拉神廟等,并獲得大量有關古奧運會的珍貴文物[4]。這次全面發(fā)掘為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887年,從奧林匹亞發(fā)掘出的大量文物在柏林隆重展出,轟動整個歐洲,進一步激起了人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憧憬。

        年輕的顧拜旦一直關注著發(fā)掘進展。在當時法德激烈對抗的氛圍下,他受到很大的刺激。他寫道:“德國人讓奧林匹亞的遺址重見天日,為什么法國人不能成功地復興這一古代的榮光?[5]”由此,顧拜旦關注著歐洲各具特色的運動會,例如德國的體操比賽大會、馬奇文洛奇鎮(zhèn)的英國奧運會等,同時世界博覽會也給了他靈感,組織現(xiàn)代奧運會的構想由此產生?,F(xiàn)代奧運會的精神內涵以及名稱、儀式、項目、規(guī)則等具體內容均受到古代奧運會極大的啟發(fā),沒有古代奧運會就不會有現(xiàn)代奧運會;現(xiàn)代奧運會又是現(xiàn)代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創(chuàng)造,顧拜旦的創(chuàng)新,就在于抓住了國家上層和普通民眾的共同追求。1894年,顧拜旦創(chuàng)立國際奧委會。1896年,第1屆現(xiàn)代奧運會在雅典舉行。顧拜旦從此被人尊稱為“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

        雖然顧拜旦最終實現(xiàn)了復興奧運的豐功偉業(yè),但奧林匹克復興就像火炬接力,是歐洲各國幾代人不斷努力和傳承的結果。就整體而言,德國是為現(xiàn)代奧運會誕生作出最重大貢獻的國家。德國的奧運情結,奧林匹克獨具的人文氣息和教育理念,促使德國在追尋奧林匹克理想過程中,從一個遲遲登上歐洲舞臺的弱者逐漸實現(xiàn)了國家的整體繁榮。

        1.2德國在兩屆辦奧流產、兩屆參奧被禁后再申奧

        在與世博會合辦的第2、3、4屆奧運會后, 德國取得1912年奧運會主辦權,準備以嶄新的形式在柏林單獨舉辦第5屆奧運會。然而1909年5月,德國因其奧委會主席突然病逝不得不宣布放棄主辦權。因此,1912年奧運會移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

        德國繼續(xù)申辦1916年第6屆奧運會。柏林、布達佩斯和亞力山大等6個城市參與競爭。在顧拜旦的大力支持下,最強對手匈牙利取消了在布達佩斯舉辦的申求,柏林第2次奪得奧運會主辦權。特奧多爾·萊瓦爾德強調奧運會應該被看作是一個世博會,可以借此展示德國最好的形象,德王威廉二世表示愿意個人承擔奧運會所需全部資金[6]。正當包括一座現(xiàn)代化的主體育館在內的奧運會設施在柏林拔地而起、各項準備工作順利進展之時,德國人的奧運夢再次破滅:1914年7月爆發(fā)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徹底打爛了歐洲,顧拜旦和國際奧委會不得不做出決定:停辦第6屆柏林奧運會。

        戰(zhàn)后,戰(zhàn)敗國德國被凡爾賽和約嚴厲懲罰,連奧運會的參賽權也被剝奪了兩屆。1925年,顧拜旦辭去國際奧委會主席職位時,作為法國人,他還有最后一個理想要去實現(xiàn),即讓一戰(zhàn)戰(zhàn)敗的德國重新融入國際社會。顧拜旦表示,奧運會必須讓所有國家都能參加,無須經過討論。顧拜旦希望通過體育競技這一方式向昔日的宿敵德國伸出橄欖枝,讓歐洲團結起來。顧拜旦誠摯地建議國際奧委會讓德國參加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一方面是想幫助德國從一戰(zhàn)的失敗中快速走出來,另一方面也為了使德國與鄰國以及歐洲的其他國家保持和平的關系。雖然當時顧拜旦已經辭職,但是國際奧委會還是采納了他的建議。德國重新獲得參加1928年奧運會的權利。

        1927年1月29日,萊瓦爾德領導的德國奧委會致函國際奧委會,第3次申請由柏林主辦第11屆奧運會。申請主辦的還有亞歷山大、巴塞羅那、布達佩斯、布宜諾斯艾利斯、都柏林、羅馬和赫爾辛基。1930年5月,國際奧委會在柏林舉行第28次會議,年過八旬的德國總統(tǒng)、前陸軍元帥馮·興登堡主持了開幕式。萊瓦爾德在申辦演講中努力向國際奧委會證明柏林將是1936年奧運會最理想的地點,他特別回顧了德國的溫克爾曼、古茲姆茨和庫齊烏斯等人對現(xiàn)代奧運會貢獻的例子,從而使奧委會委員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國際奧委會許多成員認為,即使是出于消弭歐洲分裂的原因,也十分希望授權德國舉辦奧運會,以醫(yī)治一戰(zhàn)及隨后的創(chuàng)傷,從而維持奧林匹克運動的統(tǒng)一和團結。1931年5月,國際奧委會巴塞羅那會議投票決定1936年奧運會的舉辦地,由于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委員參加會議,國際奧委會第3任主席巴耶·拉圖爾密封了選票,然后要求缺席的委員們把自己的選票郵寄到總部。1931年5 月13日,巴耶·拉圖爾在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宣布柏林獲得了1936年第11屆奧運會舉辦權[3]。

        2國際奧委會與希特勒就柏林奧運會的博弈

        2.1國際奧委會的抵制與斗爭和希特勒的讓步與妥協(xié)

        從1931年5月柏林申奧成功始,國際奧委會與希特勒的斗爭和博弈就沒有停止過。然而所有的史實都表明,隨著希特勒的上臺,為了奧運會能順利地在柏林舉行,希特勒又作出了他最大的立場轉變、原則讓步和妥協(xié)。

        1931年5 月柏林申奧成功時,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納粹)還在野,希特勒還未上臺。希特勒集團在上臺前曾十分仇視和反對奧運會,稱之為“猶太人與和平主義者搞的花樣”,實際上,希特勒并不是反對奧運會本身,而是基于納粹黨的性質對奧運會的組織機構的貴族性質的仇視和反對。endprint

        由顧拜旦主導的現(xiàn)代奧運會誕生于19、20世紀之交的“威權”時代,貴族以及貴族化資本家成為時代的主角。國際奧委會首任主席維凱拉斯是希臘貴族;第二任顧拜旦是更為富有的法國貴族,第三任巴耶·拉圖爾則是富可敵國的比利時貴族。國際奧委會的成員大體上由凡勃倫筆下的有閑階級組成。因此,早期奧運會的規(guī)則體系特別強調運動員的“業(yè)余身份”。 “業(yè)余”一詞在英法語系中,具有十分明顯的社會涵義:它代表著身份和地位,排斥所有的勞動階層[7]。早期奧運會“業(yè)余身份”規(guī)則的目的,就是要從體育運動中把社會的下層排斥出去,特別禁止體力勞動者進入。1912年奧運會5項和10項全能冠軍索普就因被認為是“非業(yè)余”選手,賽后被取消了奧運會冠軍。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期間,巴耶·拉圖爾非常擔心希特勒強烈的反奧運立場,要求德國委員哈爾特向希特勒質詢:納粹黨如果上臺,柏林奧運會能否舉行?希特勒的答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果他1936年已在臺上的話,他不會干涉奧運會,或者說他不會反對猶太人和黑人代表其他國家來參加比賽[8]。

        應當說,在當時的政治家和政治集團中,只有希特勒和納粹黨已經敏銳地察覺到奧運會對德國和世界的巨大影響力,以及德國民眾為實現(xiàn)幾代人的奧運夢而迸發(fā)出的熱情。因此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對奧運會的態(tài)度來了一個180度立場大轉變,他任命自己為柏林奧運會總裁,總攬奧運會的一切事務,從場館建設到宣傳攻勢到奪金計劃等等。與此同時,希特勒任命卡爾·迪姆為柏林奧運會秘書長,原因很簡單:卡爾·迪姆對體育愛國主義的生成邏輯深為諳熟,較早認識到舉辦奧運會、創(chuàng)新奧運會的理念儀式對民族精神、國民認同帶來的正效應。希特勒也認同1931年申奧成功時卡爾·迪姆所說的:“整個世界都對德國舉辦一屆完美無瑕的奧運會寄以厚望,他們希望看到體育精神與智慧、藝術的完美融合。我們必須在時間和金錢上給予充分承諾,這些既為了奧林匹克理想的實現(xiàn),也為了德國的榮耀。[9]”希特勒完全打破了萊瓦爾德對于財政的擔心,不惜代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準備,力求使1936年柏林奧運會在各個方面超過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

        1933年納粹上臺后不久就開始實行以“雅利安化”為特征的所謂國家“一體化”,把矛頭主要對準猶太人。從4月初開始,對萊瓦爾德(猶太人)和卡爾·迪姆(妻子是猶太人)的攻擊升級,兩人被迫辭去在德國體育界擔任的所有職務。

        1933年6月5日,國際奧委會召開維也納會議,就德國“反猶政策”與奧林匹克憲章是否背離及是否允許主辦奧運會問題進行磋商?!秺W林匹克憲章》明確宣布“參加體育運動是人的權利,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參加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以種族、宗教、政治、性別或其他理由,對某個國家或個人的任何形式的歧視,都與奧林匹克成員的身份不相容”。鑒于《奧林匹克憲章》的基本原則,國際奧委會絕大多數(shù)成員不同意希特勒辯稱的“反猶政策”是一項國內政策,主張對德國采取強硬態(tài)度,要求猶太運動員應有自由代表德國的權利,要求公開保證恢復萊瓦爾德的職位,否則剝奪德國的主辦權。在國際奧委會的強大壓力下,僅僅2天之后,希特勒就同意接受全部要求[9]。萊瓦爾德也在柏林宣布政府已經授權他保證德國將遵守所有的奧林匹克決議,并保證“原則上德國猶太人能夠成為德國隊的組成部分”。對此,巴耶·拉圖爾認為:“德國政府委員作出的保證是令人滿意的。[9]”。

        希特勒的表態(tài)并未完全消除美國體育界的疑慮,抵制運動仍在蔓延。1933 年10月,巴耶·拉圖爾寫信給布倫戴奇,他準備到美國與“猶太人的”抵制運動進行戰(zhàn)斗,確保美國參加奧運會。布倫戴奇回信明確表示“我不想使國際奧委會陷入尷尬局面”,請他指點方向。巴耶·拉圖爾回信指明:“相信另一方所說的一切是不明智的。我個人并不喜歡猶太人和猶太人的影響,但我也不會使他們以任何方式受到騷擾。”他建議美國體育界可用抵制相威脅迫使德國遵守所有的協(xié)定,因為“害怕是明智的開端”[10]。布倫戴奇心領神會,指示古斯塔夫·克貝為美國業(yè)余體育聯(lián)合會起草了一份措辭強硬的決議,請國際奧委會轉告德國“直到或除非允許而且鼓勵猶太信仰和出身的德國運動員進行訓練、準備和參加1936年奧運會”,美國不會放行一個運動員到德國參加比賽[10]。

        1933年12月,萊瓦爾德在寫給內政部副部長漢斯·普萬特納的信中表示了擔憂:“ 如果美國奧委會遵守其體育聯(lián)合會的決定,美國是不可能參加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的。在與我的同事商討后,我們確信國際奧委會將會仿效美國奧委會。[9]”據此,萊瓦爾德向希特勒建議:“ 一旦德國體育部長在為奧運會做準備的國家訓練營中包含一些猶太人運動員,形勢就會立即平靜下來。[9]”希特勒贊同了建議,此舉促使布倫戴奇立即轉變了立場。在布倫戴奇前往柏林考察的10天前,納粹黨副元首兼德國不管部長的魯?shù)婪颉ず账褂钟H自寫信給巴耶·拉圖爾,向他保證1934年8月16日的禁止納粹與猶太人有任何接觸的法令并不適用于體育領域[11],對布倫戴奇取得柏林考察成功又是至關重要的。

        1935年8月,國際奧委會執(zhí)行委員舍瑞爾受巴耶·拉圖爾被派遣到德國調查。在與希特勒的會談中,希特勒突然強硬聲明“不會允許外國決定誰應該在德國隊中”,“他不會干預其他國家代表隊的選擇方法,因此國際奧委會也不應該干涉德國的事務”[13]。由于希特勒發(fā)生劇變, 1935年10月底,巴耶·拉圖爾不得已到德國與希特勒進行會談。出人意料的是,希特勒對巴耶·拉圖爾說,他保證德國將會遵守自己的諾言,而且還保證允許一些猶太人運動員參加德國隊。巴耶·拉圖爾則對希特勒說:他對過去的歷史不感興趣,而只對奧運會期間的情況感興趣。同時保證“奧運會不會在洛杉磯或者阿姆斯特丹舉行,而要在柏林舉行”。不過,為了限制希特勒在柏林奧運會時的地位和作用,巴耶·拉圖爾又明確表示:“當奧運會五環(huán)旗在體育館上空升起時,這里變成了奧林匹克運動的領土,而且從理論上以及為了所有的實際目的,奧運會就是在古代奧林匹亞舉辦的。在那里我就是主人?!?巴耶·拉圖爾還要求希特勒“作為東道主的任務就是說一句話:‘我宣布第11屆現(xiàn)代奧運會開幕” [13]。所有人都不會料到的是,希特勒竟然答應了所有的要求。endprint

        加米施冬季奧運會舉行之前,巴耶·拉圖爾于1936年2月再到德國檢查,結果他發(fā)現(xiàn)從柏林到加米施的沿途還貼著許多反猶標語。他立即要求面見希特勒,并激動地抨擊“這些裝飾品不可能成為所有種族和民族參加的盛會的序曲”。希特勒也火氣頗大,拒絕“僅僅因為一小點奧運會規(guī)則”就改變“一個在德國最為重要的問題”。巴耶·拉圖爾認為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禮節(jié)問題”,并再次威脅要取消奧運會[14]。希特勒馬上讓步,立即下令清除了這些標語。

        當國際奧委會要希特勒保證能讓猶太人參加奧運會時,希特勒也同意了,并親自邀請僑居美國的德國猶太女擊劍手、1928年奧運會金牌獲得者海琳·邁耶回國參賽[3]。

        1935年12月8日,美國業(yè)余體育聯(lián)合會年會在紐約召開,在巴耶·拉圖爾的干預和支持下,以布倫戴奇為首的參加派以58∶56的勉強多數(shù)否定了杰恩克和馬奧尼為首的抵制聯(lián)盟,通過了參加柏林奧運會的決議[15]。在柏林奧運會開幕前一天舉行的國際奧委會會議上,巴耶·拉圖爾又以杰恩克連續(xù)兩次沒有參加會議為由將他開除出國際奧委會[16]。至此,國際奧委會以抵制-參加為策略的博弈落下了最后一顆棋子。

        2.2德國奧委會的雙重努力

        作為德國奧委會主席和國際奧委會委員的萊瓦爾德,他的良好國際聲望和不懈努力,保證了柏林奧運會申辦的成功;而納粹當局對猶太人尤其是對萊瓦爾德本人的排斥,又導致了國際奧委會對柏林奧運會的大規(guī)模抵制。因而萊瓦爾德既要直接領導柏林奧運會的籌備和組織工作,保證柏林奧運會的順利舉辦,又要以德國政府代言人的身份化解國際社會的抵制。

        1934年5月15日,萊瓦爾德在國際奧委會雅典會議上再次保證:“德國將會嚴格遵守1933年在維也納作出的允許非雅利安血統(tǒng)的德國運動員加入德國奧運會隊的保證(假如他們有必需的才能的話),運動設施對所有運動員開放。[14]”萊瓦爾德的保證化解了國際奧委會的憂慮,同意德國繼續(xù)主辦奧運會。

        同年9 月15 日,布倫戴奇就美國是否繼續(xù)抵制奧運會到柏林考察,萊瓦爾德在歡迎宴會上敦促美國放棄抵制,說柏林奧運會少了美國人參加是“ 難以想象的”[9]。由于布倫戴奇與萊瓦爾德等人私交甚好,因此他“不想給他的德國朋友萊瓦爾德、迪姆和哈爾特帶來麻煩” [15]。9 月26 日,布倫戴奇回美第二天,就向美國奧委會提交報告,稱德國政府在對待猶太人和其他德國人的待遇上他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區(qū)別,敦促立即批準參加奧運會。布倫戴奇的考察使美國奧委會轉變了立場,會議一致決定:“ 根據布倫戴奇主席的報告,以及德國奧委會和德國政府代表的態(tài)度和保證,我們接受德國奧委會的邀請。[15]” 萊瓦爾德的努力在美國體育界上層產生了決定性成效。

        為了繼續(xù)化解各國民眾的疑慮和抵制,確保柏林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萊瓦爾德首創(chuàng)通過無線電廣播向各國進行強有力的宣傳。他先于1935年6月到洛桑對國際奧委會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進行訪問,盡管顧拜旦堅持退休后不再出席奧運會和國際奧委會會議,但他終于同意錄制一段講話,并作為宣傳柏林奧運會的德國系列廣播的第一篇于8月4日向全世界播放。顧拜旦對柏林奧運會的支持對國際體育界和世界各國的影響巨大。緊接著萊瓦爾德又于9月26日通過對美廣播向美國民眾介紹了柏林奧運會的宏大規(guī)模和輝煌前景,盛情邀請他們觀摩和支持奧運會。萊瓦爾德再三聲明猶太人已被允許參加德國奧運會代表隊的測試,他還以美國也禁止和限制黑人參賽進行反譏和回擊[17],效果相當不錯。

        “反猶政策”是納粹德國的基本國策,而奧林匹克憲章是國際奧委會的根本大法,二者都是難以改變的。作為猶太德國人的萊瓦爾德,他既是柏林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又是國際奧委會委員,他的雙重身份決定他必然面臨來自兩方面的巨大壓力。為了確保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萊瓦爾德的雙重努力對于化解國際社會的抵制,確保柏林奧運會的按時舉辦確實起到了其他任何人都無可替代的作用。

        2.3柏林奧運會成功舉辦是博弈雙贏的完美結果

        自1933年起直至奧運會開幕前,國際奧委會和西方各國尤其是美國奧委會對柏林奧運會的抵制與斗爭成為現(xiàn)代奧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抵制運動,國際奧委會因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對希特勒的“反猶政策”作出強硬反應并取得勝利的國際組織。在這場激烈的博弈中,極其重要的是希特勒違背他貫穿一生的強硬和頑固,作出令人驚異的立場轉變、原則讓步和重大妥協(xié),柏林奧運會才得以順利如期舉行。

        單從硬件設施而言,在極短的時間里,由德國首席設計師施佩爾親自設計、用花崗巖和大理石興建的10萬人奧運會主運動場,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體育場館。有2萬座位的游泳池也堪稱世界第一。其他比賽場地如體操館、籃球場等全都美輪美奐,還建造了超豪華的奧運村。為了建造這個前所未有的奧運村,德國國防部動員了大量軍人參加建設,從全國各地移來無數(shù)的花木,還有幾千只鳥類和小動物。

        1936年8月1日,4 000多名運動員從世界各地走進柏林氣勢恢宏的奧運會主體育場,和平鴿沖天而起,3 400名兒童涌上賽場,在草坪上組成奧運五環(huán)圖案,奧運圣火熊熊燃起,幾代德國人的奧運夢終于實現(xiàn)了。今天,我們還能從雷妮·里芬斯特爾拍攝的柏林奧運會官方紀錄片中重溫當年的盛況。這部名為《奧林匹亞》的紀錄片運用虛實結合的拍攝手法,描述了奧林匹克從遠古到現(xiàn)代的淵源和傳承,隱喻了人作為天神之子的驕傲。這部轟動世界的紀錄片充分展示了體育的健與美,展示了柏林奧運會震撼人心的恢宏場面。

        柏林奧運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無論是參加的國家和運動員的數(shù)量還是打破世界和奧運會記錄的數(shù)量,無論是運動場館的建設、新技術的應用、組織的完美還是舉辦國政府的重視程度和人民的好客等等,都是此前歷屆奧運會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國際奧委會和國際社會都公認柏林奧運會是到當時為止最好的奧運會。巴耶·拉圖爾之后多次宣稱,柏林奧運會“在所有的真正奧林匹克和和平的朋友之間創(chuàng)造了最深切的幸?!保聡袄斫忸櫚莸┬哪恐械暮推降恼嬲齼r值”。endprint

        3柏林奧運會在奧林匹克史上的貢獻和影響

        3.1使現(xiàn)代奧運會擺脫初創(chuàng)時期走向發(fā)展時期

        現(xiàn)代奧運會自1896年創(chuàng)世以來,歷經寄人籬下、與世博會合辦的10多年、被“一戰(zhàn)”炮火炸得四分五裂的10多年,前40年可算初創(chuàng)時期。柏林奧運會使現(xiàn)代奧運會擺脫初創(chuàng)時期走向發(fā)展時期,無論是比賽規(guī)模、參加國(洲)數(shù)目、運動員人數(shù)、競賽項目數(shù)目,還是直接觀眾、電視與電臺觀(聽)眾人數(shù),都因數(shù)量級的遞增而由量變產生質變[18]。更重要的是,柏林奧運會一改初創(chuàng)時期奧運會真正只是由城市舉辦、規(guī)模和影響力都十分有限,其他勢力團體(如國家、企業(yè))對奧運會的重視程度低下的弱勢,出現(xiàn)了國家和企業(yè)強勢加入,從資金、硬件、運作等多方面保證和推動奧運會的成功和發(fā)展。這一模式在其后80年里不斷發(fā)展,是奧運會成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組織的根本因素。柏林奧運會盡管被抹黑,但至少到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它的各個方面始終是各奧運會主辦國學習、借鑒、模仿的對象。

        3.2讓圣火傳遞正式進入奧運會儀式

        柏林奧運會對奧林匹克運動的一個重大貢獻是首創(chuàng)了奧運火炬?zhèn)鬟f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奧運儀式。

        節(jié)慶的本質是形式而不一定是內容,是如何創(chuàng)造歡樂而不必是歡樂本身。因此,奧運會賽場內外的各種元素都具有濃重的儀式色彩。這樣的儀式如果與固定的周期性相關聯(lián),就能表達人文價值的嚴肅性和神圣性。基于這一理念,1934 年卡爾·迪姆向國際奧委會雅典全會提議,舉行從雅典到柏林的火炬接力。國際奧委會通過了這一提議。

        1936年7月20日,在奧林匹亞舉行了隆重的火炬點燃儀式,顧拜旦親臨會場,并發(fā)表了演說,12名希臘少女點燃了現(xiàn)代奧運史上第一支火炬。隨后正式開始了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火炬接力。火炬?zhèn)魉蛷南ED開始,經過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7月31日火炬抵達東道國,8月1日,世界冠軍弗里茨·希爾根高舉火炬跑進主體育場點燃主火炬塔,熊熊燃燒的圣火宣告柏林奧運會的開始[19],圣火傳遞也從此成為每屆奧運會開幕式不可缺少的儀式。

        奧運圣火寓意深刻,已經成為凝聚奧運精神的獨特象征;各奧運會主辦城市在傳遞方案上構思獨特,又充分體現(xiàn)主辦國文化理念;圣火傳遞規(guī)模趨向“全球化”,在國際上影響巨大;主火炬點燃方式推陳出新競相爭艷,成為開幕式億萬民眾矚目的點睛之筆;圣火傳遞對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自身發(fā)展以及主辦國產生的重大影響,已遠遠超過了奧運會儀式的范疇。

        3.3開創(chuàng)了電視、電臺直播和電影的媒體新形式

        柏林奧運會對奧林匹克運動和奧運會的宣傳極為重視,除了向各國散發(fā)精美的火炬?zhèn)鬟f宣傳海報和傳遞路線圖外,柏林和全德國到處張掛著激動人心的巨幅海報和標語。還舉辦了各種展覽會、音樂會、舞會等活動,讓文化和體育同時表達德國對各國參賽者和觀眾的歡迎和熱情。

        柏林奧運會首創(chuàng)了對41個國家進行奧運會全程的電臺直播;首創(chuàng)了對開幕式、閉幕式以及重要比賽進行電視實況轉播,柏林各處一共架設了25個大屏幕,并通過閉路電視來向觀眾轉播奧運會的盛況,成千上萬的德國人和外國游客通過電視觀看比賽。柏林奧運會還首次通過電視的方式同時向許多國家轉播實況[20],使奧運會新聞傳播步入新的階段。

        更令世人震撼的是柏林奧運會拍攝的奧運會官方電影《奧林匹亞》。這部由著名導演雷妮·里芬斯塔爾為柏林奧運會拍攝的紀錄片,首次采用電影膠片的方式對奧運會進行全程記錄,在經過18個月的剪輯后問世,并且轟動了世界。

        《奧林匹亞》充分展示了體育的健與美,展示了集體活動的大場面。運用虛實結合的拍攝手法,描述了奧林匹克從遠古到現(xiàn)代的淵源和傳承,并隱喻人作為天神之子的驕傲。這部影片獲得1938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獎。

        3.4布倫戴奇進入國際奧委會繼而擔任主席

        艾弗里·布倫戴奇(1887-1975)是現(xiàn)代奧運史上一個十分重要、也是極有爭議的人物。1936年國際奧委會柏林全會上,美國委員歐內斯特·揚克因支持抵制柏林奧運會而被開除。7月30日,布倫戴奇以委員身份第一次參加了國際奧委會全會。1952年7月16日,在國際奧委會赫爾辛基全會上以30∶17的票數(shù)當選為第5任主席,直至1972年退位任名譽主席,任主席職務長達20年。卸任后,布倫戴奇與德國一位公主結婚,定居在德國加米施(1936年冬奧會舉辦地),1975年5月7日病逝于此。同年國際奧委會將奧運史上第一枚奧林匹克金質勛章追授給了布倫戴奇[21]。

        布倫戴奇是世界業(yè)余體育運動的忠實代表和實踐者。他反對職業(yè)化、商業(yè)化,絕對忠誠于業(yè)余化原則。布倫戴奇對新聞媒體尤其是電視媒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作用認識遲鈍,反應遲緩。這些都不同程度上阻礙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進程。

        布倫戴奇對待新中國的態(tài)度極其惡劣。在布倫戴奇的操縱下,國際奧委會公然違反《奧林匹克憲章》和制造“兩個中國”。這是布倫戴奇時代的最大錯誤。

        布倫戴奇支持對第三世界提供具體的物質援助和提供各種業(yè)務培訓,“奧林匹克團結基金”對奧林匹克運動在第三世界的發(fā)展,直至今日仍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布倫戴奇發(fā)現(xiàn)薩馬蘭奇有特殊的組織才能??梢赃@么說,如果沒有布倫戴奇的支持甚至到不惜修改《憲章》,薩馬蘭奇因《憲章》的名額規(guī)定可能當不成國際奧委會委員,自然更不會有奧林匹克運動的今天。

        基拉寧還特別指出,如果沒有布倫戴奇在1952年出任主席,奧林匹克運動就可能因戰(zhàn)后的分裂和渙散而崩潰。同樣,1972年布倫戴奇又一次以鐵腕拯救了因慕尼黑奧運會謀殺慘案可能導致倒退的奧林匹克運動[22]。

        對布倫戴奇來說,他的國際奧委會生涯始于德國終于德國,柏林奧運會是他進入國際奧委會核心層的關鍵轉機。

        首先,布倫戴奇始終堅持“體育與政治必須嚴格分開”的絕對理念,認為奧運會和奧林匹克體育高于一切,阻礙奧運會正常舉行是不可想象的。他充分利用自己身兼美國奧委會和業(yè)余體育聯(lián)合會兩個美國最大的體育機構主席的地位和影響,促成柏林奧運會的按時舉辦。endprint

        其次,布倫戴奇始終堅持與國際奧委會領導人保持一致。國際奧委會1933年初對德國持強硬立場,布倫戴奇也在公開場合表達抵制言論;而到10月,巴耶·拉圖爾為首的國際奧委會則希望美國放棄抵制、參加奧運會,布倫戴奇迅速改變立場并竭力保證美國參加,從而使事后被公認是“最宏偉、最成功的奧運會”——柏林奧運會順利舉行,理所當然贏得了國際奧委會對他的賞識和信任。

        也正是柏林奧運會的成功,布倫戴奇從此對“ 體育與政治必須嚴格分開”的理念執(zhí)迷不悟,在執(zhí)掌國際奧委會權柄后,更推向了極致。從而對奧林匹克運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4小結

        4.1奧運會的申與辦有其自身的歷史規(guī)律

        初創(chuàng)時期的奧運會真正是由城市舉辦的,與古奧運會的城邦運動會性質并無不同。德國在兩屆辦奧流產、兩屆參奧被禁后再申奧,是想圓幾代德國人的夢。自柏林奧運會起,奧運會的申與辦中注入了國家意識,而且從此以后這種意識不斷地加強,并與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全球影響力顯著正相關。自柏林奧運會起,奧運會的申與辦開始體現(xiàn)其自身的歷史規(guī)律,即申辦國的范圍迅速擴大,大都是現(xiàn)代化的后發(fā)國家,獲得主辦權時正是其經濟最為繁榮的時期;通過辦奧向世界昭示已基本擺脫各種歷史上的陰影,依靠實力、成就和優(yōu)勢,成為正常國家或崛起強國。

        4.2奧運會的申與辦對和平有正面引導作用但無法制止戰(zhàn)爭

        奧運會的申與辦對和平有正面引導作用。申辦國會向世界說明自己社會制度的優(yōu)越、綜合國力的強盛和國際政治關系的和諧。主辦國會把舉辦奧運會作為打造良好國際形象、增強國際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的絕佳機會。全世界也公認:有能力承辦奧運會,說明該國已具備相當?shù)膰H化水平和組織能力,同時也標志其經濟發(fā)展和國際關系的成功。

        但奧運會的申與辦并不能制止戰(zhàn)爭的發(fā)生。體育本身并無政治性,奧運會也只有極淡的政治色彩,盡管國際奧委會努力憑借奧運會的影響提出“奧林匹克休戰(zhàn)”等倡議引導世界走向和平,但對于政治斗爭的最高形式,奧運會無力制約戰(zhàn)爭。

        4.3情感不能代替史實,從結果推測動因會模糊歷史

        對柏林奧運會的批評、批判或詆毀絕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二戰(zhàn)”爆發(fā)之后,這其中情感起了主要作用。然而情感不能代替史實,從結果推測動因會模糊和歪曲歷史。例如事后指責最多的是應該停辦或移辦柏林奧運會,果真如此,戰(zhàn)爭能否不發(fā)生?其實只要看第12屆奧運會就非常清楚。日本于1936年獲得1940年第12屆奧運會舉辦權,1938年7月,在國際奧委會開羅會議上,中國奧委會因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要求剝奪日本奧運會主辦權。執(zhí)委會秘密決定將夏季奧運會改至赫爾辛基。1938年10月,日本奧委會宣布為紀念神武紀元2600年舉行軍事演習而無法舉行奧運會。國際奧委會隨即宣布1940年奧運會移址芬蘭赫爾辛基[23]。然而移辦第12屆奧運會既沒有制止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也沒有制止1940年的蘇芬戰(zhàn)爭。停辦第12屆奧運會同樣沒有制止1941年偷襲珍珠港而爆發(fā)的日美戰(zhàn)爭。

        4.4奧運會與政治和經濟若即若離的關系最利于奧運會的發(fā)展

        自現(xiàn)代奧運會誕生以來,《奧林匹克憲章》就明確規(guī)定“反對將運動和運動員濫用于任何政治目的”。國際奧委會始終堅持奧林匹克運動不是政治運動,政治問題不應該由奧運會解決的原則。歷屆國際奧委會主席也都堅持奧運遠離政治、獨立于政治之外的立場。

        然而奧運會在國際文化、經濟和政治領域中的作用卻日益放大,極淡的政治色彩、對觀眾巨大的影響力以及世界各國對它的高度關注,超越了其他任何國際文化活動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這就使得國際上各種經濟和政治集團都有借助奧運會實現(xiàn)各自經濟和政治目的的強烈愿望。柏林奧運會以來的奧林匹克歷史證明,奧運會自身的發(fā)展需要政治力量的參與,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和強大的經濟實力、良好的國際國內政治環(huán)境是奧運會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奧運會自身的特征決定了它無法脫離政治,國家的態(tài)度與行動對奧運會的發(fā)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一方面要防止經濟和政治通過對奧運會的控制和干預而影響體育的發(fā)展,出現(xiàn)體育政治化和商業(yè)化趨向;另一方面,奧運會應積極投入全球治理和國際合作,改善全球的經濟、政治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奧運會的全球化發(fā)展。奧運會與政治和經濟若即若離的關系最利于奧運會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K.吐依,A.J.維爾.真實的奧運會[M].朱振歡,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11.

        [2]溫克爾曼.希臘人的藝術[M].邵大箴,譯.南京: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17.

        [3]阿倫·古特曼.現(xiàn)代奧運史[M]. 徐元民,譯.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1.

        [4]維基百科.庫齊烏斯簡介[OL].http://de.wikipedia.org/wiki/Ernst_Curtius.

        [5]顧拜旦.奧林匹克理想——顧拜旦文選[M].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1993:28-29.

        [6]趙文亮.論萊瓦爾德與他對奧運理想的追求[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105.

        [7]凡勃倫.有閑階級論——關于制度的經濟研究[M].蔡受百,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35.

        [8]張至滿.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百周年紀念專輯[M].臺北:中華臺北奧林匹克委員會,1994:182-185.

        [9]Carl Diem. The Olympic idea:discourses and essays[M]. Schorndorf: Verlag Karl Hofmann,1970.

        [10]Arnd Kruger,William Murray. The Nazi Olympics:sport,politics and appeasement in the 1930s[M]. Urbana 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3.endprint

        [11]Michael Payne.奧林匹克大逆轉[M].郭先春,譯.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74.

        [12]Allen Guttmann.The Games Must Go On[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4:77.

        [13]Allen Guttmann.The Olympics:A History of the Modern Games[M].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2:35.

        [14]Hart Davis, Duff. Hitler Games: The 1936 Olympics[M].London:Century Hutchinson Ltd,1986:67.

        [15]American Olympic Committee. Report of the American Olympic Committee:Games of the 11th Olympiad[C]. Urbana 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American Olympic Committee,1936.

        [16]雷蒙德·加夫納.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一百年:思想·主席·成就[M].第1卷.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1994:99.

        [17]Richard D. Mandell. The Nazi Olympics[M]. 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71:43.

        [18]湯銘新.奧運百年發(fā)展史[M].臺北:中華臺北奧林匹克委員會,1996:211.

        [19]姚遠.現(xiàn)代奧運會火炬?zhèn)鬟f活動淵源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7):38-44.

        [20]陳紹敏.奧林匹克之冠[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88:66.

        [21]顏紹瀘,周西寬.體育運動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203.

        [22]常乃軍,王崗.20世紀的奧林匹克運動[M].北京:中華書局,2001:57.

        [23]樸世直,林鄉(xiāng),林五澤.奧運精神[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2:77.第33卷第6期2017年12月山東體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Vol.33 No.6December 2017endprint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人妻一码二码| 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成人自拍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一区二小说| 丰满少妇人妻久久精品| 99综合精品久久|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毛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午夜福利| 男女无遮挡高清性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全国一区二区三区女厕偷拍| 精品五月天|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密臀av| 色欲av亚洲一区无码少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瑜伽| 日韩一二三四区免费观看 | 91偷自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av深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 蜜桃视频第一区免费观看| 国产内射性高湖| 亚洲午夜狼人综合影院|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av麻豆不卡| h在线国产| 国产av三级精品车模| 对白刺激的老熟女露脸|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自产21区激情综合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玩50岁四川熟女大白屁股直播|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不卡| 亚洲色欲色欲www成人网|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