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軍
(福建省莆田青璜中學)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密切與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的觀點:“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庇纱丝梢娬n堂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學是個長久的工作,要將生活與教學有機結合,就需要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理論素養(yǎng),而且對生活要有細致入微的觀察。為了能順利開展課堂生活化教學,經(jīng)過實踐、探究、思索,本人有以下幾點心得。
在這幾年的課堂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假如教師一節(jié)課下來,基本都是照本宣科,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聽力疲勞,反應遲鈍。此時,如若教師突然講個生活趣事,學生頓時耳聰目明,精神煥發(fā),聽得津津有味。這個反差告訴我們,學生需要的不是課本的復讀機,而是一名循循善誘的智者。他能夠將生物知識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例如,在講“脫臼”知識時,筆者先跟學生回憶了自己的糗事,因好動調皮導致手臂脫臼,語言輕松而調侃,學生反應十分熱烈。于是,我趁熱打鐵,拋出問題:有沒有人跟老師一樣,有過類似經(jīng)歷,請舉手。進一步提問:你知道脫臼的原因是什么?當年醫(yī)生是如何幫你解脫脫臼的痛苦?就此把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課堂,自主歸納,由生活中的感性經(jīng)歷上升到生物中的理性知識。
如果說學習的初級目標是獲取知識,那么,學以致用就是終極目標。生物是一門實驗科學,因此生物學科的學習不應僅僅停留于理論知識掌握的多少和成績高低,更要著力于將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相融合,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讓知識最終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
比如在講骨折時,通過學生角色扮演模擬“骨折急救現(xiàn)場”。教師提前給學生準備一些急救的必需品,請數(shù)名學生上臺自行選擇材料,分別對兩名同病情傷員進行急救,其他的學生在底下觀察并指正,最后由教師作出總結和示范。
教學生活化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其意圖在于構建人與社會、生活人與自然世界的和諧統(tǒng)一。初中生物各個章節(jié)內容幾乎都涉及生活實際,反映我們生活的世界,處處充滿著生命的奧秘。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僅僅限于課堂教學顯然是不夠的,初中生物教學應該是開放的,要提倡讓學生去體驗生活,親近自然。
在講解“昆蟲的生殖與發(fā)育”一節(jié),筆者提前數(shù)周建議某個班級學生分組進行養(yǎng)蠶活動,附上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觀察:A.蠶是通過哪種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呢?B.蠶的一生經(jīng)歷了哪些階段?C.幼蟲和成蟲的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有什么不同?布置學生在養(yǎng)蠶期間做好觀察記錄。待正式上課時,小組成員交流分享各自的養(yǎng)蠶記。從學生的反饋來看,相對于其他沒有進行養(yǎng)蠶場活動的班級,這個班級的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度也高于其他班??梢?,如果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將課外活動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體驗樂趣,更能活化知識,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運行。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學科,觀察、實驗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除必要的課堂實驗課外,教師也可以嘗試將實驗內容生活化,鼓勵學生進行家庭小實驗。例如:在學習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之前,布置學生回家動手腌制蘿卜條、清水泡蘿卜條,拍下照片或視頻進行實時記錄。而對于骨的成分探究,安排學生課前做兩組實驗:其一用火煅燒魚骨感受無機鹽的硬脆;其二用試管裝些食醋,浸入若干小魚骨,數(shù)分鐘后取出,用手觸摸,體驗魚骨是否變得柔軟。這些家庭實驗材料觸手可及,簡單易操作,符合學生好玩好動的特點。
生物教學的生活化要立足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生活經(jīng)驗是最直觀的,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常識。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積累大量的生活化教學素材,開展多元化的課外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滲透生物生活化理念?;谶@樣的教學模式,學生自會深切體悟到生物與生活之間的趣味聯(lián)系,在潛移默化中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主動去發(fā)現(xiàn)、體驗、探究生活中的生物學。總之,生物教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才可以使學生最終達到生活實踐與生物知識的完美統(tǒng)一。
[1]劉延英.生物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J].貴州教育,2010(4).
[2]朱建軍.在生物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識破虛假廣告的能力[J].生物學教學,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