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艷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東聯(lián)現(xiàn)代中學,內蒙古 鄂爾多斯)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化學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如何能夠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值得教師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中,往往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在化學實驗部分的學習過程中,先由教師來示范實驗的整個過程,再由學生模擬老師的操作,學生處于模仿、被動的學習模式中,對于化學的學習主要是對書本知識的背誦和對實驗操作過程的記憶,缺乏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化學學習的關鍵內容之一就是化學實驗,實驗是化學的基礎,所有的化學結論都是通過不斷的實驗得來的。掌握了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具有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了解化學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就可以自己設計實驗了。仿照老師的實驗操作過程能夠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但是并不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并沒有起到關鍵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放權”,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
比如在學習“蒸餾和萃取”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得到1000 ml的蒸餾水,學生可以自己采集水源,可以是家里的自來水、河水或者礦泉水等,然后讓學生自己選擇實驗器材,自己設計整個實驗的過程,并把所有要用的實驗器材和實驗過程寫下來,由老師進行指導,看學生選擇的實驗器材種類是否合適,是否漏項,實驗的設計是否能夠達到實驗的目的,實驗過程中是否存在安全問題等。在學生進行實驗后,對學生的實驗過程進行評價,由學生自己分析自己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是怎樣解決的,以后應當怎樣改進實驗,這個過程不同于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能夠自己思考,自己解決問題并進行反思,很好地鍛煉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化學是一門需要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不斷思考問題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地設問,不斷地引導學生的思考,避免學生思維的“僵化”,將化學當成一門靠“背誦”和“記憶”去學習的學科。
例如,在學習“計算溶液的pH值”時,可以讓學生思考:pH=3的溶液,如果把它稀釋1000倍,那么溶液的pH值變成多少?如果再稀釋1000倍,溶液的pH值又變成了多少呢?”通過讓學生進行思考、計算和討論,老師再詳細地解釋這一問題,發(fā)現(xiàn)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指導,這樣能夠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對于這一問題的理解更為深刻。
化學是一門基礎性、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并且在實際生活中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如果能夠把學科學習的內容很好地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關注營養(yǎng)平衡”和“促進身心健康”這一章節(jié)時,老師可以把課本的內容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比如,讓學生測量一下自己的體重,然后跟標準體重比較一下,是否超重?超重是怎樣造成的?自己平時最喜歡吃什么食物?超重的問題是否跟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有關系呢?老師可以讓學生列出一張表,記錄自己一天中所吃的所有食物,然后把這些食物進行分類,如糖類、蛋白質、脂肪或者纖維等,并估算一下這些食物具有的熱量,最后評價一下自己的飲食結構是否健康。這樣,通過對自身問題的關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分析自身的飲食習慣和健康問題,將這一課本上的問題與自己每一天的生活結合起來,增強了學生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
自主學習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基礎的能力,是使學生能夠不斷進步的“金鑰匙”,對于學生一生的發(fā)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發(fā)揮空間,使其自主設計實驗,主動思考問題,并將化學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