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武鳴區(qū)馬頭鎮(zhèn)小陸小學(530113) 陸慶芳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教學目標有明確規(guī)范要求:“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由此可見,口語交際訓練需要接軌生活,要體現角色感,這樣才能提升口語交際訓練設計的契合度。教師應利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進行情境再現、交際指導、生活延伸訓練,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形成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需要有一定的情境和角色,教師在口語交際訓練設計時,需要給學生以明確的角色定位,這是口語交際的前提。
如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口語交際習作三》,要求展開一次“勸說”行動,教師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同學們都在靜靜地讀書,教師拿出手機,大聲地打電話。這時,需要有一個學生來勸說老師,不要影響同學讀書。學生對這個情境雖然不陌生,但以學生身份去勸說老師,操作難度還是挺大的。教師給出引導:老師應該為人師表,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本來不應是老師所為,但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我們需要敢于面對,只要你勸說有道理,相信老師會認識到自己不當行為的。學生進入角色展開勸說訓練。有學生說:“老師,對不起,打擾您一下。您打電話能不能小點聲,影響我們讀書了?!耙灿袑W生說:“對不起,老師,您需要打電話可不可以到外面去說,這樣可以保護您的隱私,也不對大家造成影響。”
學生勸說有禮有節(jié),口語設計非常恰當,角色感也非常到位。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比較特殊,角色有些特殊和敏感,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但正是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口語交際訓練價值。
學生在口語交際訓練展示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操作問題,教師要及時介入,給學生以技術性指導,幫助學生矯正角色和口語操作。小學生對演繹活動有比較濃厚的參與興趣,在生活角色設計時,要注意針對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和興趣取向。學生熟悉的、喜歡的角色,往往是口語交際演繹活動的首選。
《口語交際習作五》“讓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臺”,這是一個課堂演繹內容,教師這樣布設:以同桌為單位,選擇一篇課文進行課本劇的創(chuàng)作,設計好角色和對話,準備在班級內展開演繹活動。任務下達后,學生積極準備,經過討論、閱讀、設計、彩排等一系列操作,課堂演繹終于開始了。有一組演繹《晏子使楚》片段:“楚王: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只要大家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彩云。楚王: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要派一個殘廢來呢?晏子:實在不好意思,實話跟你說,我國國家有規(guī)定,健康人就派到上等的國家,殘疾人就派到下等的國家……”師點評學生表現,對存在的口語問題進行矯正。
課堂演繹中,因為學生早已進入了角色,其口語展示也呈現個性化,有創(chuàng)新意識。
口語交際離不開學生生活,延伸口語交際訓練長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口語交際習慣,這應該是口語交際訓練設計的基本追求。學生生活背景存在差異、學生口語交際特點也呈現個性化,在具體設計時,教師要有深度的學情調查,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口語交際角色安排,并優(yōu)化口語交際形式,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不同角色體驗進行多樣化訓練,以提升自身口語交際綜合素質。
《口語交際習作八》“聊聊熱門話題”,教師布置一個延伸性口語交際訓練任務:在班級、在家庭、在社會,總有一些熱門話題,展開一次話題搜集行動,以小記者身份,深入到社區(qū)、家庭,將焦點話題內容進行整理,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課堂展示學生課外訓練成果。有學生這樣寫道:“最近,我們小區(qū)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孩子、大媽、奶奶爭奪小廣場。作為小記者,我專門就此事進行暗訪。小區(qū)廣場面積不大,晚上孩子要在這里玩游戲,一些成人要做健身活動,而奶奶爺爺們要跳廣場舞。矛盾出現了,場地小,人太多,難免有磕磕碰碰,因為爭奪地盤,有些鄰居之間還產生了隔閡。為此,我們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要重視城市運動場所的健身,盡快解決爭奪地盤的問題?!?/p>
教師設計特殊話題,讓學生以記者身份介入調查,這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角色。雖然記者多以書面語展開操作,但作為小學生,還是可以利用這個角色展開口語訓練的。
口語交際屬于語文最基本素質,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價值取向展開教學設計,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展開訓練體驗,以增強學生口語交際角色感,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實踐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