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溧陽市埭頭中心小學(213311)史敏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惫P者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在課堂上如何通過文本的教學來潤澤學生的心靈。
語文教學中通過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吨Z貝爾》的第六小節(jié),寫了諾貝爾為了能夠運輸液體炸藥,不斷做實驗,結果發(fā)生了爆炸,實驗室也化為灰燼。由于課文采用白描的手法,在讀文本時,學生缺少情感的投入,不能體會到諾貝爾毫不氣餒、不怕困難、獻身科學的精神。于是,教師進行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師:(背景介紹)1864年9月3日的這場事故,不僅實驗室化為灰燼,而且4個助手全部遇難,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而諾貝爾的父親,也由于這次巨大的打擊,不久就去世了。
師:想象一下當爆炸發(fā)生后,親戚們怎樣勸他?
生1:苦口婆心地勸他為了家人的安全放棄實驗。
師:鄰居們呢?
生2:指責他是科學瘋子,提出抗議。
師:社會上的人呢?
生3:更是發(fā)出了無情的嘲笑,
師:諾貝爾此時的心情會怎樣?他又是怎樣做的?
生4:他很傷心,很痛苦。他會想,弟弟為科學獻出了生命,父親也殘廢了,我更要繼承他們未竟的事業(yè),完成他們的心愿。我應當化悲痛為力量,更好地工作。
生5:雖然在這次實驗中他失去了弟弟、助手,父親也被炸殘廢了,但諾貝爾仍然堅持要做下去,這就是——毫不氣餒。
師:誰能把毫不氣餒的諾貝爾讀出來?
教師出示的事故經過,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再通過想象各種人的態(tài)度來反襯出諾貝爾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此時的學生已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仿佛自己就是諾貝爾,正經歷那場災難。學生飽含深情地朗讀,讀出了文字的溫度,讀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我的理想是為人類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而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保ㄖZ貝爾語)
課堂上,教師除了要有娓娓動聽的講解,聲情并茂的朗讀外,還可以把課文中某些難以理解的詞句或故事情節(jié),用動作、神情,配合語言,形象地表現出來,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如《清平樂村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fā)了作者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這句話的豐富性,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
師:陽光明媚的午后,這對老夫妻坐在草屋下,會交談什么呢?同桌兩人演一演。(學生醞釀后表演)
生:(老公公)我們的孩子很能干?。∧憧创髢鹤佣嗝辞趧?,二兒子能干,小兒子調皮可愛!真是幸福??!
師:真是勤勞的一大家子!想想看,他們可能還會想些什么呢?
生:(老公公拉著老婆婆的手)你看,我們的家鄉(xiāng)多美啊!那河邊的老樹已經陪伴了我們多年!
生:(老婆婆)是啊,正如你陪伴我多年。你再看,那池中的荷花是多么的亭亭玉立,這樣的生活太美好了!
師:一切景語皆情語!多么溫馨的畫面,多么幸福的家庭呀!此時,詞人被什么陶醉了?
通過表演與互動,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老夫妻的恩愛,感受到了他們溫馨、愜意、悠閑自得的生活,進而感受到詞人也“醉”在這安居樂業(yè)的生活中,在內容上拓寬了文本的厚度。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隨文練筆,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方式。通過練筆可以讓學生寫出對文本獨特的感受,讓文本價值與學生的思想共舞。《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第五小節(jié),通過高爾基的愉快,寫出了“得到”的快樂,同時反襯出兒子所種的花的價值。對此,筆者設計了不同的人看到兒子種的花時的不同心情的小練筆。
勞累了一天下班回家的居民看到這些花,____。
生意失敗的居民經過這片花草地,________。
被好朋友誤會時,看到那片花兒,_____。
自己放學看到這片花,______。
這樣的設計升華了“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概念的內涵,讓學生明白了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獲取,明白了“給”永遠比“拿”愉快!小練筆讓學生獲得了道德的啟迪和情感的升華,提升了文本的教育價值。
總之,我們應通過具體知識的教學,使學生感悟自然,獲得情感熏陶,提升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