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市婺城區(qū)九峰職業(yè)學校 浙江金華 321075)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要求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huán)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教學信息化,是指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的所有環(huán)節(jié)數字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信息化教學,研究主體對象是教學,中心詞是教學,信息化是定語,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學。教學信息化,研究主體對象是教學環(huán)節(jié)及其狀態(tài),目標是信息化,指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信息化。因此,教師關注的重點是信息化教學,以便更好地上課。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之上的,其學習環(huán)境包含情景、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個要素。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描述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者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協(xié)作與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獲取信息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信息所攜帶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客體);教學過程由講解說明的進程轉變?yōu)橥ㄟ^情景創(chuàng)設、問題探究、協(xié)商學習、意義建構等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媒體作用也由作為教師講解的演示工具轉變?yōu)閷W生主動學習、協(xié)作式探索、意義建構、解決實際問題的認知工具,學生用此來查詢資料、搜索信息、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會話交流。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對現代化教學環(huán)境中信息的傳遞方式和學生對知識信息加工的一個心理過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的各種技術手段,調動盡可能多的各種教學媒體、信息資源,構建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一個知識信息的主動建構者,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些特性會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發(fā)生改變,使學生能夠真正積極主動的去探索知識,而不再是被動的接受我們傳授的知識信息。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就將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和課堂的主宰。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很突出,如: 1.信息源豐富、知識量大、有利于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 2.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3.可以實現個別化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 4.互助互動,能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式學習。 5.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發(fā)展。缺點也有,如: 1.教師如果準備不足時,容易出現無法控制課堂的局面。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導地位有所降低。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不再是直接講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學生自身獲取知識的能力,指導他們的學習探索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控制支配地位將明顯地降低,而學生探索性學習的自由空間則更加廣闊。教師不再像過去那樣直接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出現,而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他們在精心設計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探索,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環(huán)境里,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可能會出現各種出乎意料的情況和問題,教師必須要在不同的情況下給出不同的反應,如果教師沒有駕馭各種信息技術的能力或對課堂上出現的情況準備不足或應變能力稍差時,就有可能出現無法很好地控制課堂的局面。 2.對教學條件要求較高,有些學校難以實現。先進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要求學校對教學設備條件也要不斷更新和升級,促使學校的教育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此外,先進的教學設備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運用水平要求也較高,學校里不可能在短時間做到讓每名教師都能自如駕馭先進的教育設備,這些都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實行帶了局限。
信息化的到來對體育教學的影響也十分深刻,而且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信息化教學模式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課堂情境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強調協(xié)作學習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生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強調有效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教師只有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學的特點,才能勝任信息化教學。在老師的角度來看,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獲取信息,是教師提升專業(yè)技能的一個重要途徑?,F代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信息源,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善于利用信息的尋找和采集來達到學習的目的,而不是通過傳統(tǒng)的直接“灌輸法”。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眼里普通的信息化設備已經不再屬于“高新科技”,如果是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接收到的信息和從網上學到的知識遠遠超過老師,也遠遠超過過去大人們所掌握的知識。信息技術在短時間內迅速改變了一代人的行為習慣,進而也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模式。
體育教學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實現體育技能的立體模擬,聲音的重現,呈現技術動作的動態(tài)過程等功能。形式多樣,切合學生年齡特征,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逐漸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運動動作和習慣。隨著信息資源網絡化的發(fā)展,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獲取信息的渠道實現他們所需要接受的教育,而不一定非得在課堂上才能獲取知識,如教學視頻、網絡教育、各類學習網站等。我們可以通過信息資源網絡化的平臺實現終身教育。
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并且能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與創(chuàng)新。學生對沒接觸過或接觸少的運動,認知能力較低,需要老師以具體的、形象的教學方式來進行學習。在體育教學中,如低年級早操的學習,中高年級球類的技術學習都是難度較大的學習項目,采用信息化技術教學則可以通過視聽技術和正誤對比技術,直觀真實地展示動作技術,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形成技術動作,降低學習技術動作的難度。老師要上好體育課,必須做正確標準的示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大大降低教學難度,運用現代網絡視聽媒體,把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的先進規(guī)范技術,介紹給學生,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完整的技術動作概念,較好地掌握技術動作。
在一些難度較高的體育教學中,有很多運動在一瞬間要完成一連串復雜的技術動作。例如,田徑跳躍項目的空中動作,體操技巧的滾翻動作等。在教學中學生很難把這些瞬間完成的動作看清楚,也就很難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動作表象,老師過多的重復示范、講解還容易讓學生產生錯誤的認識。這時我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把教師自己很難示范清楚的技術環(huán)節(jié),用課件中的動畫或影像采用慢動作、停鏡、重放等教學手段結合講解、示范表現出來,突出了教學中對重點和難點動作的掌握,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觀化,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過程中提出來的。無論是過去、現在或將來,信息技術在推進課程改革過程中都將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在教育改革特別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科學地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符合信息社會對于教育發(fā)展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新要求。
自上世紀90年代起,信息技術日益深入應用到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人類社會進入嶄新的信息時代。信息化技術發(fā)展到現在,已經出現了硬件條件的微型化,可以提供云服務,便于隨身攜帶等新的特征。同時,為我們的體育教學也帶來了新的變革。
如何合理安排和調節(jié)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是體育老師教學的一項基本技能,對在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完成體育課基本任務的同時又保證學生運動安全,防止運動意外發(fā)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體育課的教學,最難把握的就是運動強度與學生運動能力的配比,而現在出現運動手環(huán)就能實時反映學生的生理指標,為體育老師的課堂安排提供了科學依據,如現已上市并在某些學校應用的GJSport運動手環(huán)。通過學生綁定與佩戴GJ-Sport運動手環(huán),可以實現實驗班的學生體育課出勤率、學生課堂表現、學生運動量監(jiān)測等目標,可動態(tài)監(jiān)測實驗班體育課100名學生的運動狀況。無論是在場內或場外,都可以通過老師端P.E課寶APP實時管理。
課程評價要求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通過系統(tǒng)地收集有關信息,采用各種定性、定量的方法,對課程的計劃、實施、結果、問題等方面作出價值判斷并尋求改進。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是確?;A教育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我們可以通過現有的班級運動監(jiān)控與數據分析系統(tǒng),探索一套以互聯網+云計算為支持的適合學校體育課程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通過運動監(jiān)控的管理,避免課堂現場學生受傷及訓練過度,通過監(jiān)測數據可以分析學生課上的運動強度。改變過去課程評價偏重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綜合考量學生情緒、注意、參與、交往、思維、生成等狀態(tài)因素,建立發(fā)展性的、非等級性的教學評價機制。
我們可以透過收集及分析體育課訓練時的心率數據,了解每個學生在體育課上運動時身體狀況及做出客觀的決定。通過課后的統(tǒng)計與分析,精準的數據能根據每個學生制定科學、個性化的訓練方案。甚至我們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結合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目標,給他們開出運動處方,讓他們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提高運動技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放大他們的學習成就感,讓他們真正愛上體育課,為他們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在包括現階段在內的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各類人才的培養(yǎng)主要依賴于學校。由于各地教育規(guī)模、教育水平和經濟條件的差異,使得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地區(qū)間的教育差距,更無法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設學習型社會、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宏偉目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我們可以通過地區(qū)統(tǒng)籌,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微課,微視頻,甚至名師面對面指點等方式,無線放大名校名師的作用,縮小地區(qū)間的教育差距,最大限度的平衡教育資源,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提高全體國民素質。
實踐證明,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大大促進了體育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促進了體育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F代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不斷應用,有力地促進了體育教學理論的發(fā)展,也為信息產業(yè)和教育理論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發(fā)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