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市解放路小學(221000)
“反彈高度”一課隸屬“綜合與實踐”的分支,本課旨在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問題構建和建模過程,同時在教師不強行干預提問的基礎上引進自由思考機制,讓學生自發(fā)自主地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先觀察籃球自由下落并反彈的過程,然后嘗試自主提問。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不少,但所提問題往往籠統(tǒng)、膚淺、模糊、單薄,且提問的角度很呆板。如:①球反向彈射了多高?②籃球第一次落地后,能反復彈跳幾次?③籃球反復彈跳持續(xù)了多長時間?④籃球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每次跳起的高度會有變化嗎?⑤為什么籃球可以自地面反彈?反彈力來自哪里?⑥籃球什么時候可以停止反彈?⑦首次彈起和第二次彈起的高度差是多少?這個差值會一直變化嗎?
比如,問題①既沒有說明是什么球,也沒有說明球下落的高度以及是第幾次反彈,問題的指向不明。鑒于此,我決定用1個課時來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并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揣摩學生提問的角度和立場,然后推送有價值的問題。
教師先示范,然后由學生親自操作。
【評析:要想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首先要學會對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懷疑并能深入思考,而這往往取決于學生是否在長久思考問題的訓練中能形成問題意識和探究品質。本環(huán)節(jié)的活動設計對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大有裨益?!?/p>
師:根據(jù)籃球彈跳的現(xiàn)象,你產(chǎn)生過什么念頭?
師:請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寫下來。
由圖2可知,馬尿酸的RT=6.472 min,峰面積與馬尿酸濃度曲線擬合相關系數(shù)R2=1.0,說明該保留時間處的峰面積能夠反映馬尿酸的濃度大小。
【評析:鼓勵學生將模糊的念頭轉化為具體的數(shù)學問題,為后面的完善問題做好準備?!?/p>
師:你能弄明白其他同學的問題嗎?對于他們的問題,你有什么意見?你自己的問題需要完善嗎?請著重思考“球反彈的高度是由什么條件決定的?”這一問題。
(展示小組1的交流過程。小組1一共提出4個問題,分別是開篇提到的①②③⑦)
生1:問題①“球反向彈射了多高?”中不知道說的是哪一次反彈,很模糊。
生2:它說的是籃球首次觸及地面后彈起的高度。
生3:這個問題有漏洞,釋放的高度不同,反彈的高度也不同。
生2:那我們可以設定一個高度,并且規(guī)定為第一次反彈。
【評析:學生開始考慮影響籃球反彈的高度,并且極力完善問題的約束條件,使問題更加嚴密。此舉為學生以后的提問積累了形式上的經(jīng)驗。】
推選小組1的提問。在第一輪小組探究后整合出三個問題:籃球從1米的高度靜止釋放,自由下落后,反彈的高度是多少?籃球從1米的高度下落到首次觸及地面耗時多久?籃球從1米的高度開始下落到徹底靜止耗時多久?下面是集中匯報時學生的改進意見。
生1:籃球下落時應無外力作用。
生2:彈起的高度應該寫清楚是哪一次的反彈。
……
在全員參與評議和反饋后,小組1重新修訂了其中兩個問題:籃球從1米的高度自由下落,首次彈起的高度是多少?籃球從1米的高度開始下落,到靜止不動前后一共彈跳了幾次?
【評析:在全員評議和反饋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問題,使學生感悟到問題的具體明確對于研究的重要性?!?/p>
各小組根據(jù)全班評議結果,重新修訂問題后匯總提交給教師。教師指導學生將問題進行分類,最后得出四種分類結果,分別是反彈的高度、反彈的速度與時間、反彈的次數(shù)、反彈的高度與自由下落的高度。
最后推選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價值的問題時可集中在三個焦點上:(1)籃球從x米自由下落,整個往復反彈過程持續(xù)多久?(2)首次反彈的高度與釋放的高度有什么關系?(3)籃球彈起的次數(shù)與釋放的高度有什么關聯(lián)?
學生觀察籃球下落彈起的過程,只會在視覺上留下運動的軌跡和印象,而親自操作則會有感知上的智能反映。通過觀察、體驗,學生會有朦朧的提問意識,而教師需要耐心等待,等待學生沉淀自己不成熟的、模糊的認知。在課堂上,教師應著重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充分醞釀,深思熟慮,反復琢磨,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發(fā)現(xiàn)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教師應該及時給予點評。尤其是當學生提出的問題超出預設范圍時,教師更要做出必要的回應。一節(jié)課的容量很有限,要逐一評價學生的問題不大現(xiàn)實,這就需要組內評議。對于籠統(tǒng)抽象的問題,教師不妨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認識,使他們在互評中意識到自己所提問題的不足。
當大量問題紛至沓來時,如何引導學生挖掘最有價值的問題呢?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類。將問題分類討論,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過濾篩選信息的能力,還能訓練學生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的能力。
“推選問題”不光是為了遴選優(yōu)質問題,更是賦予學生辨識好問題的特質。而“有意思”“有意義”等都可以成為甄別好問題的標準。
在一節(jié)課接近尾聲的時候,應不忘反思。讓學生經(jīng)過深刻反思,認識到今后提問時要做到表述準確嚴密、表意完整系統(tǒng),能將問題描述清楚,并能多角度分析問題,體會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重要意義,則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