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歡
(南昌市八一中學,江西 南昌)
在班級管理中,很多情況下是以班主任的要求和建議為主導,班主任能決定絕大多數班級事務的進行,學生在班級中處于附屬地位,在課堂上他們必須接受班主任的課堂教育,在課后他們要接受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和思想教育,辛苦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這種管理模式的弊端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所起的主觀作用占了絕大多數,學生在班級中所起的被動作用又占了絕大多數,這種比較說明了學生在班級管理中主動參與度太低。班主任可以轉換管理思路,主動引導思想和性格逐漸成熟獨立的高中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培養(yǎng)學生當家作主的主人思想,既能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擔,又能培養(yǎng)高中生的管理能力。
很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采用上傳下達的模式,學生對班主任布置的作業(yè)、分派的任務、分擔的責任按時保質完成,屆時班主任只要檢查驗收結果,評價對完成結果的滿意程度,這也是班級管理中極為常見的模式。但這種模式中班主任缺乏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環(huán)節(jié)和渠道,班主任不能及時獲取到學生與家長對班級管理的評價建議,既沒有體現出班主任對學生和家長的尊重,也沒有打通雙方互相評價的渠道,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就成了一言堂,這種班級管理是不夠全面、不夠科學、不夠人性化的。
高中階段對于一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因為高中生要準備高考,所以高中班主任把大多數精力放在教學和學生輔導上是他們普遍性的行為,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由于高中生所處的年齡和備戰(zhàn)高考的壓力,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外界發(fā)生激烈沖突,高中生的思想和心靈也急需班主任的關心和撫慰,所以對高中生心理關愛的工作也不能懈怠。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可以嘗試轉換管理視角,從原有的以班主任為主導的管理轉換為以學生為主導的管理模式,以生為本,以服務學生為宗旨,把學生以個體為單位區(qū)別開來,強調每個個體的唯一性和獨特性。班主任要以服務者的心態(tài)為每一位學生服務,全面立體關心學生的成績、品質、心理,對單獨個體學生進行綜合管理就等同于對班級進行管理,每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班集體的綜合實力也會相應提升。這種以生為本模式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班級學生,因為這種模式是以學生作為標的物,管理工作的制定、開展、調整、測評的服務對象全是學生,讓每一個學生享有同等權利,不忽略任何學生的存在。
班主任要避免一刀切式的班級管理模式,避免學生去主動迎合班主任的決定,班主任要對班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征和綜合素質有大致的判斷,管理不同性格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采用靈活的學生管理方式,體現了對高中生個性培養(yǎng)的重視,比如有的學生頭腦很聰明,性格開朗,但成績不太理想,班主任可以多去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其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延長對書本的關注時間;但有的學生智力一般但學習認真,性格內向,這時老師就不要施加壓力,要鼓勵學生多參加戶外運動,從體能到智能都予以放松,反而能提高學習效率,切勿把學生當作流水線的產品進行乏味的批量生產。
班主任可以建立聯絡卡片或者家長群,鼓勵學生和家長對班級管理工作提出看法和建議,這也是班主任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水平的一個有效途徑。
班主任可以在班級內部建立獎懲分明的班級制度,獎懲機制可以由班主任制定,評定的內容可以不拘泥于成績單,還可以是體能、品德、勞動等多方面,而制度的實施和監(jiān)督最好讓學生親自完成,比如每個學生在新學期開始,每人都存有一百積分,學生進步達到規(guī)定的指標,就可再得到積分,反之,如果學生做了影響班集體名譽的事情,就按班級制度扣積分,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安排學生輪流監(jiān)督執(zhí)行的公平性,在學期結束對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予以獎勵,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學生就要接受班集體的懲罰。這種獎懲分明制度的好處是,能讓學生體會規(guī)矩對個體的約束,建立學生公平競爭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