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華 王春明
湖北省從2015年春季開學起,全面啟動“足球振興”計劃,在中小學開始進行足球教學。小學和初中的足球教學每周不少于1學時,高中每學年不少于18學時,足球特色人才可享受升學優(yōu)錄政策。很明顯,這次活動能夠為我國的足球事業(yè)培養(yǎng)出更多的新生代人才,提高我國足球在國際大賽中的競爭力和競技水平。
宜昌市于2015年4月至8月舉辦了首屆校園足球聯賽,全市所有初中、高中、中等職業(yè)學校均以學校為單位,分別按男子組、女子組組隊參賽。除此之外,還鼓勵各中小學成立各種類型的興趣足球社團、舉辦與足球有關的活動,提高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力求達到《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中的要求。另外,宜昌市教育局將開展全市青少年校園足球師資培訓計劃,打算在3年左右的時間內培養(yǎng)一批具有較強足球技能的中小學體育教師。
隨著《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的出臺,足球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熱門話題之一, “校園足球”的貫徹落實能夠對我國的足球事業(y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本文以宜昌市中小學的足球發(fā)展情況為切入點,剖析宜昌市中小學校園足球運動在發(fā)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推動宜昌市校園足球運動提供可行性建議和對策。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選取宜昌市30所中小學校園足球的發(fā)展現狀進行研究,這些學校有:高中組:宜昌市一中、葛洲壩中學、當陽一中等;初中組:宜昌市三中、四中、八中、二十二中等;小學組:伍家崗區(qū)李家湖小學、夷陵區(qū)二小、宜昌市實驗小學等。本研究中所選取的學校基本遍布宜昌市所轄各縣市區(qū),力求使所獲得的數據真實、客觀。
2.2 研究方法
2.2.1 調查訪問法
在結合本研究的目的和對象的基礎上,走訪調查了宜昌市中小學學生、家長、足球教師,實地調查宜昌市中小學校校園足球開展的基本情況,力求獲得最具有科學性、最準確詳細的資料。
2.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瀏覽相關網站,例如:校園足球官方網、國際足聯等網站,從中查找出有關校園足球的最新動態(tài)和相關觀點,了解國內外部分專家和學者的研究現狀,與本課題相關主題的研究狀況。
2.2.3 數理統(tǒng)計法
根據所獲得的數據和資料,利用excel等相關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科學分析。
2.2.4 對比分析法
在整理歸納數據的基礎上,對宜昌市不同的中小學學校進行比較分析,得出影響校園足球發(fā)展的因素。
3.1 宜昌市中小學足球設施的現狀分析
最近幾年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鼓勵學校改善體育設施,尤其是足球設施的完善,為校園足球的開展提供了物質保證。研究對象中校園足球設施完善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宜昌市中小學足球設施情況統(tǒng)計表 N=30
如表1所示,按照《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中的要求,每所小學至少有一個5人制(寬18——22米*長38——42米),初中有一個8人制(寬34——45米*長45——65米),高中有一個11人制(寬45——90米*長90——120米)的球場,通過調查發(fā)現宜昌市中小學有標準足球場的情況還有待改善,小學中有5人制足球場地的有六個,占小學總數的60%,有8人制足球場地的有3個,占小學總數的30%,有11人制足球場地的共有1個,占小學總數的10%;初中中有8人制足球場地共有9個,占初中總數的75%,有11人制足球場地的有3個,占初中總數的25%;高中中有11人制足球場地有8個,占高中學??倲档?0%。
通過分析數據可以發(fā)現,宜昌市中小學足球場地基礎設施建設仍不完善,高中學校的足球場地建設情況最為完善,這與高中數量較少、政府較為重視、高考體育特長生優(yōu)錄政策等原因有關。但一些在主城區(qū)的學校由于地價較貴、學校領導不重視等原因,足球場地仍然沒有達到《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中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另外小學的基礎設施建設最不完善,通過調查發(fā)現主要原因是學校領導擔心學生年幼,謹防在體育鍛煉時發(fā)生不必要的危險,所以不提倡進行足球運動。
3.2 宜昌市中小學足球課程開設情況分析
足球作為一項重要的運動項目,將其納入必修內容有利于加強學生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增強青少年的足球運動能力。
然而通過調查發(fā)現,宜昌市中小學的足球課程開設情況不容樂觀,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宜昌市中小學足球課程開設情況
在本次調查的30所學校中,只有6所學校將足球課納入必修,其中有5所高中,1所初中,這些學校每周安排固定的課時由足球教師進行授課,而且這6所學校在宜昌市已經具有較長的足球教學歷史,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師資力量也比較雄厚。通過調查發(fā)現,這些學校將培養(yǎng)足球特長生作為一項重要的升學策略,所以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生本人都比較重視足球運動。另外還有18所學校僅僅把足球運動納入介紹課,每學期安排一定量的課時對足球運動進行相關介紹,這種方式不僅無法滿足學生對足球運動的好奇心,而且還會適得其反,使學生對所學的文化課程產生厭惡情緒。另外還有6所學校不開設足球課程,通過調查發(fā)現主要原因有:學校領導不重視、基礎設施不完善、領導的教育觀念不正確僅追求學生的文化課成績等。這樣的做法不僅不利于學生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也不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為國家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
3.3 學校領導對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態(tài)度分析
學校領導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如果學校領導對足球運動持支持、鼓勵的態(tài)度,將極大地促進順利開展,反之將會起到抑制作用。本次研究通過走訪各學校的學校領導對開展校園足球的態(tài)度,整理數據如表3所示:
表3 學校領導對開展校園足球運動的態(tài)度統(tǒng)計表 N=30
從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校領導對校園足球運動持支持的態(tài)度,其中“很支持”的領導占到16.67%,“支持”的領導占到60%,這些領導普遍認為在校園里有必要開展足球等其他體育運動,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多方面發(fā)展,加之近年來宜昌市教育局比較重視校園足球運動,向中小學投入大量物資、師資等方面的支持,為學校領導免去后顧之憂,使校園足球運動進展較為順利。但是也有6名領導對校園足球活動持不太支持的態(tài)度,通過訪談發(fā)現這部分領導主要是擔心學生分散時間、精力在休閑運動上會不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從而對學校的升學率造成不利影響,這部分學校領導應該轉變思想觀念,從應試教育的牢籠中跳出來,轉變他們對足球等體育運動的看法。
3.4 家長對學生參與足球運動態(tài)度的調查分析
由于青少年經濟尚未獨立、思想尚未成熟,其行為方式、思想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因此研究家長對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態(tài)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表4是根據所調查的1000名學生家長所整理出的數據:
表4 家長對子女參與足球運動的態(tài)度統(tǒng)計表 N=1000
根據表4中的調查結果可以發(fā)現,在被調查的1000名家長中, “非常支持”的占8.6%,“比較支持”的占38.9%,“一般”態(tài)度的占29.1%,“不支持”的占15.2,“反對”的占8.2,從整體上來看,大部分的家長支持、鼓勵子女參加足球運動,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宜昌市教育局大力鼓勵舉辦校園足球運動,加之大部分家長文化程度較高,重視孩子的體質健康,磨煉其吃苦耐勞、勇敢堅毅的良好品質,再加上學校對于參加足球訓練和足球比賽的學生有一定的保護措施,減輕了家長對運動中易發(fā)生意外的顧慮。
另外還有23.4%的家長對子女參加校園足球運動是不支持、反對的態(tài)度,通過訪談了解到這部分家長過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不希望孩子分散精力、浪費時間,另外由于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是家人的掌上明珠,所以家長擔心在運動中孩子會發(fā)生意外、造成損傷。
3.5 中小學生參與校園足球運動的情況分析
3.5.1 中小學生對校園足球運動的興趣調查與分析
當學生對足球運動有濃厚的興趣時,就會激勵學生自覺學習系統(tǒng)的足球知識,提升足球競技能力,學習的過程也更加快樂。本研究選取了1000名學生,通過調查問卷、當面訪談等方式了解他們對足球運動的興趣情況,如表5所示:
表5 中小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情況調查研究 N=1000
通過表中數據可以發(fā)現,有323名學生表示他們非常喜歡足球運動,占總人數的32.3%,有419名學生表示比較喜歡足球運動,占總人數的41.9%,表示一般態(tài)度的共有206人,占總人數的20.6%,也就是說在被調查的這1000名學生中,有94.8%的學生表示接受足球運動,想法還是較為強烈的。
但是還有52名學生表示不愿意參加,這部分學生占總人數的5.2%,原因主要有:自身的身體素質較差,厭惡抵抗一切體育運動、害怕踢球耽誤學習時間等,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心理的疏導,讓學生看到參加體育運動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的積極作用,鼓勵支持學生參加適度的戶外運動,增強體質健康狀況。
3.5.2 中小學生參與校園足球運動的動機調查與分析
雖然在被調查的1000名學生中共有948名學生表示喜愛、愿意參加足球運動,但是通過詳細訪談發(fā)現學生參與校園足球運動的動機各不相同,從表6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想通過參加足球運動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健康水平的學生最多,占總調查人數的38.71%,因個人愛好、喜歡足球等體育運動的學生占總人數的27.64%,希望通過參加足球運動,釋放壓力、放松心情的而學生占到總調查人數的15.93%,由于足球特長生有考試加分優(yōu)錄政策,所以不少學生希望通過學習足球知識、提高足球技能以獲得加分,進入理想的大學,除此之外足球作為團體性較強的運動項目,能夠在學習、訓練、競技的過程中結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因此也有6.43%的學生參加足球活動的動機是希望結交朋友,最后還有一部分學生鐘愛足球,今后希望成為職業(yè)足球運動員,這部分學生占總人數比重為2.11%。從總體來說,宜昌市中小學學生參與校園足球運動的動機豐富多樣,都比較積極,學校應該根據不同動機,舉辦不同形式的足球學習、訓練和比賽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表6 中小學生參與校園足球運動的動機調查統(tǒng)計表 N=1000
4.1 結論
宜昌市中小學足球場地目前尚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相關硬件設施簡陋等問題;宜昌市中小學足球課程開設情況非常不理想,大多數學校僅僅把足球課程作為介紹性課程,沒有在戶外教授學生足球運動技能,加之課時量較少,難以使學生真正喜歡上足球運動;很多學校領導能夠鼓勵支持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但還有部分領導一味追求學生的應試成績,反對開展校園體育運動;部分家長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對體育運動的作用認識不深,擔心在運動過程中發(fā)生意外傷害,不支持孩子參加校園足球運動;大部分學生表示對足球運動有興趣,他們參與足球運動的動機主要有增強體質、個人愛好、釋放壓力、考試加分等,但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示并不喜歡足球運動,主要由于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擔心過多的戶外運動會耽誤學習時間;為了更好地促進校園足球的發(fā)展,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國家、社會、學校、家長以及學生本人都應該做出努力。
4.2 建議
國家應加大對校園足球基礎設施的建設,使每所學校都有符合標準的足球場,滿足學生足球運動的需要;提高學校領導對校園體育活動的重視力度,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加強足球課程建設,充分利用足球場、運動館進行教學,將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學生家長要鼓勵支持學生適度參加戶外運動,以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習效率;宜昌市教育和體育行政部門要充分利用高校資源,與三峽大學“五人制足球研究中心”進行合作,進行五人制足球推廣的
同時,也是對足球項目的推廣;三峽大學“五人制足球研究中心”可對本縣(市、區(qū))提供智力支持,培訓老師、教練、裁判,進一步提高其業(yè)務能力、執(zhí)教水平、執(zhí)裁水平,發(fā)揮示范、引領、輻射作用。
[1] 嚴為志.成都市中小學校園足球布點學校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2,7-2.
[2] 夏青,秦小平,王春明.五人制足球在中小學校園推廣與普及研究[J].運動,2013,75:6-8.
[3] 毛振明,劉天彪.再論“新校園足球”的頂層設計——從德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培養(yǎng)看中國的校園足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