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亞華
每個人讀書都會有一些習慣,但習慣未必就是“儀式感”,非要將某種習慣往“儀式感”上附會,就近乎矯情。
有些學生在準備學習的時候,要有一些“儀式感”。比如有的學生每天出門上課、自習前都要打扮好自己,有的學生喜歡一邊聽歌,一邊學習。
學習需要“儀式感”嗎?或許需要。但是,我覺得,需要“儀式感”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之前的準備程序。真正潛心投入到所讀之書中,各種感官與書本互動起來,這才是貨真價實的“儀式感”,雖然它看起來比較“奢侈”。
古人講“焚香沐浴為讀書”,但我更認同“讀書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的說法。真正用功之人,學習是不分場合的,隨時隨地捧起書,拿起筆,興之所至而已。在進入學習狀態(tài)之前還要“小軒窗,正梳妝”,我覺得這是在逃避學習。
當然,學生學習前營造“儀式感”,也可能因為被現(xiàn)實條件影響。尤其是電子設備與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讓人很難不受影響。
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進步,讓年輕人的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他們追求個性化,更注重自我感受。這在物質相對匱乏的時代,是難以想象的。無疑,時代給了學生追求學習“儀式感”的條件。
但是,我還是想說,讀書、學習需要鄭重其事,但不能只在表面花心思———一個真正熱愛學習、喜歡讀書的人,往往會想要利用好任何一點碎片時間,哪有時間去慢悠悠地打扮,或者插上耳機找一首自己喜歡的歌,營造“儀式感”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