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岳西縣實驗小學 安徽岳西 246600)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有效的閱讀教學呼喚真切的課堂互動,提倡真正的語文實踐。然而,長期以來,閱讀教學都存在著“高耗低效”的弊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們總是不能克服講起來無休無止、興致難抑的現(xiàn)象,無法把閱讀教學的著力點投放到學生的自主閱讀上,讓學生的閱讀真正成為閱讀。同時,教師素質、閱讀興趣、閱讀氛圍、家庭環(huán)境和評價機制等因素都影響著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這些問題,我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我看來,有效的閱讀教學呼喚真切的課堂互動,提倡真正的語文實踐,因此,“本真”應該成為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追求,而還原閱讀教學的“本真”,必須從低年級開始。[1]
隨著“讀”在語文課堂上越來越“熱”,不難發(fā)現(xiàn)“重視讀”這一理念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有不可忽視的“誤區(qū)”,嚴重影響著閱讀教學??偟膩碚f,有如下問題:
一是朗讀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實效。在很多老師的課堂上,朗讀指導看似花樣繁多,卻都只是低層次的讀響亮,讀正確流利,缺乏對學生感情朗讀的具體指導。二是唱讀現(xiàn)象比較普遍,破壞了正常的話語節(jié)奏,影響了整體閱讀感悟。
針對以上的種種“無效朗讀”的弊端,如何才能還原朗讀教學的“本真”呢?[2]
首先,要給朗讀訓練以充分的教學時間。
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老師,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生字教學、課文講解上,每篇課文教學結束后,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課,讀得結結巴巴的,課文講的是什么也弄不懂,孰不知,原因都出在自己對朗讀教學的草率上。要知道,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字都認得不多,課文都還沒有讀通、讀熟,又何談理解呢?所以,我們首先要給予學生充分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當每一個孩子都能熟讀課文之后,生字教學、課文理解都已變得簡單,孩子們甚至能把他們自己的獨特理解講給我聽,亦常有令人驚喜的見解。我發(fā)現(xiàn),那種由內心而發(fā)出來的情感,讓他們的朗讀也變得格外婉轉動聽。
其次,要給予孩子們正確的朗讀指導。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閱讀能力較弱,大部分學生的朗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因此,在感情處理上不能強求一律。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朗讀訓練主要應采取自主讀的方式。當然,這就需要教師耐心而有熱情地指導和鼓勵。我經常在班上開展一些朗讀方面的比賽,如“看誰讀得快”、“我是朗誦家”等,以此喚醒他們的朗讀欲望,從而越讀越有勁,越讀越有味道。對于他們掌握不好的朗讀,我就親身示范,讀給他們聽,讓他們對我的讀進行評價,而且不光是說讀得好,還得說出好在哪里。在我的“以‘聲’作則”的帶動下,學生就能辨析自己與老師在語音、語調和情感上的差異,從中領悟正確與偏頗,語感也就悟出來了。這比純粹地告訴學生要讀出什么語氣效果要好得多!
在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就要摒棄那些花哨的形式,沉下一顆浮躁的心,對學生施以正確的朗讀訓練,對以后的語文教學可謂功莫大矣!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這足以說明讀書的重要。但是,學生如果對讀書沒有興趣,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因此,我認為,在小學低年級,應該遵從孩子內心意愿,引導他們做扎實有效的閱讀。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牒⒆觽冏x好書,首先就是要喚起學生對讀書的渴望。針對低年級孩子好動愛玩坐不住的特點,要想讓他們安靜地看書,我可是下足了功夫。比如說:借助故事來誘趣。對于少讀書或不愿讀書的孩子來說,聽故事是沒有負擔的。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雙耳立豎,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并茂,娓娓渲講,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jié)早巳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大結局之際,教師戛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節(jié)交錯復雜,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學生被激起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閱讀該讀物的興趣。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jié)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用。[3]
良好的氛圍對一個人的行為影響是很大的,閱讀也不例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需要有良好的閱讀氛圍。
為了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我把教室精心的設計成為“讀書屋”,在墻壁四周的展板上貼上了孩子們的閱讀記錄卡。除了學校配備的書籍外,學生還從家里拿來了大量的書籍擺放在了教室的圖書柜里,教師的講桌上也擺放一摞課外書,營造起“書香”氛圍。學生進入教室便仿佛來到“書林”境界,產生了一種置身于精神文明寶庫的神圣感,增加了他們極大的讀書熱情。
為了促進孩子們閱讀興趣的持續(xù)性,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比如:開展課前五分鐘的講故事活動、閱讀記錄卡展板評比、每個周三的 “閱讀日”、“閱讀之星評比”,另外還有課本劇表演、跳蚤書市等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展現(xiàn)著書的魅力,學生在充滿自娛的讀書活動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睂W生在閱讀中,只有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才能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悟,而語文閱讀教學也只有在“本真”中才能找尋屬于自己的真實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