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啟東市南苑小學(226200) 顧炳燕
目前,小學生的習作最大的問題就在于語言干癟枯燥,表達平鋪直敘,導致這種局面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選擇良方佳策,就一定可以扭轉學生語言蒼白的狀況,還學生語言表達以“聲色”,從而提升學生的習作表達能力。
學生作文之所以出現(xiàn)干癟,不僅是基礎差的原因,更在于學生內在的意識認知。如果習作教學不能從根本性的本源出發(fā),學生言語能力的發(fā)展必然會受到較大的影響。由于學生認知能力的限制,我們在小學階段并不宜過多地傳授機械的表達技巧,然而我們可以轉變自身意識,改變一些常規(guī)性的認知以及表達的習慣,這同樣可以促進學生習作意識的華麗轉身。
比如我們每天早晨看到自己的親戚、朋友,都應該主動問好:“你早!”這樣的語言無疑是準確的,但缺乏色彩。如果我們能夠就此轉換一種說法,也許就會形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你來得可真早啊!真的是聞雞起舞?!薄拔易罹磁迥忝刻於寄軄磉@么早?!蹦憧?,表達的都是相同的意思,但對比之下就能看出后面的語句在表達上更具特色。而這種變通思維的訓練,正是扭轉學生語言晦澀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在語文教學和常態(tài)生活中,能夠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表達上的思維慣性,并進行及時的引領與調整,讓學生在嘗試變通表達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所謂教無定法,但并不是就沒有方法。言語表達有著自身的規(guī)律,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受制于表達方法的局限性,但絕不能將機械化的學術概念推給每個學生,否則學生在幾次碰壁之后,就會知難而退。教師可以在洞察學生基本學情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利用最佳的情境為學生提供最適切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不經意間掌握。
例如,在一次自主選題作文中,我要求學生以“我的同桌”為話題寫一篇習作,本來以為學生對同桌相對了解,一定有話可說,但在巡視中卻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材料選擇上都選擇自己與同桌鬧矛盾的內容,不僅素材千篇一律,甚至連語言都有幾分雷同。在草稿完畢之后的評講中,教師選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語句:我和同桌一直都是好朋友,但因為一件事情,我們有了矛盾,其實都是我的錯,我請求他的原諒。很多學生都認為這樣的表達沒有問題,也沒有方法能夠將這樣的話寫得更加生動。于是,教師出示一段自己根據(jù)這段話修改之后的語句引領學生進行對比:就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和我最好的哥們鬧翻了。俗話說得好:“出門靠朋友?!蔽疫@不是給自己添了堵墻嗎?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正是因為恰當?shù)剡\用了成語、俗語,才能讓表達更加的生動準確。
很多教師在習作指導時,往往過于關注指導的細節(jié),材料選擇、結構安排、過渡總結等,都逐一指導,這就將學生的思維局限得過死,固定在一個狹窄的框子里了,自然導致學生習作的重復。這就要求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表達個性,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性訓練,尤其是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可感的情境,鼓勵學生多元化的認知,讓學生的語言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
如在一次習作批閱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這樣描寫我:“他是我們班級的支柱,時而和藹可親,時而威嚴十足?!彪m然兩個詞語的運用的確能夠凸顯我的特點,但表達上相對籠統(tǒng),老師的形象并沒有真正地鮮活起來。因此,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語境:想象如果在老師六十大壽的生日宴會上,你們這些已經長大成才的學生要做代表發(fā)言,你們會怎樣來評價你們的老師呢?環(huán)境的變化轉換了學生的內在思維,也調整了學生表達的方向,學生的語言也就呈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風采。這位學生這樣修改:“您是我們班級的支柱,不生氣的您是一尊慈眉善目的菩薩,發(fā)起火來又號稱威風凜凜的雷神。我們曾經怕過您,也偷偷地恨過您,但更多的是愛戴您!……”教師個性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給予了學生言語表達更為廣闊的空間,激活了學生內在言語表達系統(tǒng),促進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言語素養(yǎng)是學生習作表達能力的重要基礎,理應成為語文教學核心關注的范疇。教師要從學生的表達意識、表達方法、表達個性等維度入手,讓每個學生都能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讓語言生動化、形象化、個性化,真正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