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軍
(江蘇徐州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大黃山中學,江蘇 徐州)
文本解讀是通過對文本的感知、理解、評價進而產(chǎn)生感受、體驗和理解并形成對文本的價值取向的過程。解讀主體不僅指老師,更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引領者,而學生則是主體感受者。教師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品析語言、感悟情感、體會人生、培養(yǎng)價值觀,所以文本解讀是學生成長的途徑之一,是語文知識的學習核心,是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文本解讀的程度則能反映一個學生的理解力、思維力、自我解決問題能力。說白了,語文學習能力歸根結底就是文本的解讀能力。
當前,語文教學強調對文本的解讀能力,語文教師也在培養(yǎng)自我解讀能力。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文本解讀能力程度不一,頗有缺陷,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淺顯化。對教材的理解僅僅存在于文字的表面,靠直覺來感受文字,不能挖掘文字背后的意蘊和情感,缺少深度思考,導致文本解讀的淺顯化、表面化。
2.碎片化。僅僅抓住一處和某個點進行分析,從文字的只言片語來揣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樣只能理解文字的本義,很難理解文字的引申義和內(nèi)涵義,更別提文本所賦予文字的情感了。
3.模式化。文本的解讀總是按照固定的結構去分析課文,比如“生字詞—介紹作者和背景—總體概況—分析語句—歸納主題思想”,形成一定的套路。這樣的文本解讀就程序化、僵化了,缺少生機和活力。
4.過度化。文本解讀脫離教材、架空分析,一味追求“高、大、上”,平添了許多主觀思想,使得文本脫離本意而增添了許多不切實際的思想和情感,脫離了文本的客觀實際,解讀得飄渺、盲目。
之所以出現(xiàn)這些缺點,完全是因為在解讀的過程中,缺乏客觀依據(jù),主觀思想越位,深入分析不夠,整體觀念不強等原因造成的,下面我們就具體分析文本解讀的幾個要素。
1.結合時代背景解讀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價值取向和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作品凝聚著時代的烙印,時代的悲歡離合往往在作品中都有所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隱藏在作品中,在時代背景的映襯下,會體現(xiàn)得更鮮明、深刻,甚至高尚、偉大。楊絳的《老王》寫了老王的諸多不幸,寫了兩人之間的相互幫助,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但當我們理解到我國那個時代的貧窮,那個時代“文化大革命”的混亂和瘋狂,我們更能感受到文中兩位人物品質的可貴。作為被迫害、無人身自由、時刻都要被批斗的作者楊絳,在文章末尾說道:“這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人的愧怍”,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楊絳女士的人性光芒。沒有時代背景,我們認為是很平凡的事,有了時代背景,我們對楊絳女士刻在骨子里的人性精神更加敬佩。
2.結合作者經(jīng)歷解讀文本。作品主要是抒發(fā)作者情感意志的,它是作者生活經(jīng)歷的某種再現(xiàn),所以對文本的正確理解,必須結合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這樣會把握得更全面,體會得更深刻,文章也就更有感染力。《觀滄?!访枥L的是大海吞吐日月的雄壯美景,格調豪邁,意境雄渾。和作者平定烏桓、消滅袁紹的殘余勢力、平定北方的經(jīng)歷一結合,能感受到他那種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和意氣風發(fā)的慷慨情懷?!蹲咸偬}瀑布》用紫藤蘿的旺盛、繁密來喻寫生命的美好和活力。了解作者處于深受迫害、生死離別的境地,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和憧憬之情,體會生命的意義和真諦。
3.從文本本身解讀文本。文字寫人記事、狀物抒情,承載著不同的意義和情感。文章是按作者的思路組織文字的,它包含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道理、意蘊、情感等。因此,文字本身往往具有豐富的意義和情感。它不僅是一個漢字符號,還是作者傳遞思想情感的媒介,在不同的語境中會表達不同的含義,包含作者所賦予的情感,傳遞著五彩斑斕的世界和豐富多彩的人生。所以在文章里最需要讀者徜徉在文字當中,潛入到文字里面,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體會文字的內(nèi)蘊和情感,做到真正的文本解讀。《散步》一文中作者寫道:“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睆娜牡睦斫馍峡梢钥闯鲎髡吒形虻降氖侵腥A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是中年人的責任,是勇于承擔、努力前行的精神?!赌赣H的懷念》結尾寫道:“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從文中母親對待“我”的四件事可以看出文句表面寫的是絢麗、多彩、爛漫的菊花,實際上是深沉而濃郁的母愛,是新生活的象征,是母親意愿的達成??梢?,來自文本本身的理解更為重要。
4.結合文章寫法解讀文本。文章寫法是為主題服務的,好的文章寫法能把主題烘托得更加鮮明、深刻,更有助讀者的文本解讀?!赌咎m詩》詳述戰(zhàn)前、戰(zhàn)后經(jīng)歷,而把慘烈、殘酷的戰(zhàn)爭經(jīng)歷一筆帶過,更好地突出了木蘭智勇雙全、忠孝并存、熱愛和平的巾幗英雄形象,增添了文章的浪漫色彩?!段沂且豢眯√覙洹愤\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寫出了小桃樹在種種坎坷和不幸中頑強成長,揭示了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撓的奮斗,定會戰(zhàn)勝磨難,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托物言志的寫法使作者逆境奮斗的形象歷歷在目,讓人倍感堅韌和激勵。
總之,文本除了從以上幾個方面解讀之外,還要從整體把握、單元目標、學生認知水平等方面多角度、多層次來解讀。正確、全面、深刻的文本解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認清文本解讀的依據(jù),才能避免語文教學的淺顯化、碎片化、模式化、過度化,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