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西縣東冠小學 安徽 231203)
在信息技術這個大環(huán)境下,越來越多的教師將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課堂輔助教學。在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嘗試將小學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由此,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創(chuàng)造力不僅得到充分的拓展,而且對傳統(tǒng)教學而言也是一種突破,從而為小學美術教學課堂注入新的生機。[1]
信息技術對于教學的便利之處在于教學資源數(shù)量大并且可以共享,從網(wǎng)絡資源中可以找到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所有教學信息以及資料,信息技術的這一優(yōu)勢對于教學資源需求量巨大的小學美術學科起到了非常巨大的積極作用。欣賞課在小學美術課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欣賞課需要應用大量的經典作品,從網(wǎng)絡教學資源中可以很容易獲得。學生通過對經典作品的賞析,增加了對藝術作品的了解,也擴展了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面。在教師進行作品賞析時,可以找出具有比較價值的兩幅藝術作品,讓學生對不同繪畫風格和形式有更多的了解,通過對比,更直觀的感受到不同藝術畫作帶來的魅力,從而增強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知能力。在對外國美術作品進行賞析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擴展學生的知識層面。例如對梵高的美術作品進行賞析時,引導學生搜索關于梵高的相關信息,讓學生通過對梵高的性格特點和生平事跡的了解,更好的分析梵高藝術作品的特點,理解全世界拍賣十件高價藝術作品中有三件出自梵高之手的原因。學生通過網(wǎng)絡搜索知識,實現(xiàn)了讓學生自主欣賞的教學目標,學生在此基礎上能夠積累豐富的美術知識和深厚的藝術底蘊,有助于自身審美水平的提升,更有助于擴展學生視野。隨著學生在美術課堂上不斷增加收獲和體驗,美術課堂便可以向高效率、高品質邁進。[2]
教學工作不是簡單的重復,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式是一塵不變的,它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學習先進工作者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的今天,美術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來提升自己,學會如何在網(wǎng)上收集適合學生的教學資源,要定期瀏覽美術教學網(wǎng)站,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美術工作者進行交流討論,觀看各種有意義的美術教學視頻,將先進的理論知識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更加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例如,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往往教師是學習的主導者,學生往往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師卻可以實行師生互換角色的教學方法,從而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教學的另一個領域是電腦繪畫,這基本上是一種純藝術的表現(xiàn)。手工繪畫,電腦繪畫,兩條腿走路,這是我設想的新教學模式。增添電腦繪畫的內容,可以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領域。在課堂教學上應用電腦繪畫,有著一定的優(yōu)勢。小學美術教育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側重的是素質教育。以繪畫技能為中心的舊教學模式是不可取的,而讓學生了解各個畫種表現(xiàn)技法與藝術特點,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卻又是必須的。小學美術課程強調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欣賞課、工藝課及設計課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藝與設計基礎教育中,教師要做大量的示范,學生要做大量的訓練。由于這類教學內容的圖形,如各種幾何圖形的組合等,非常規(guī)范、嚴格,填色技巧很講究,因此范畫的制作或作業(yè)的完成都非常耗時費力。然而在電腦中進行圖形繪制、著色、編輯和修改,都非常方便、快捷,因為軟件中提供了大量的繪圖工具和編輯命令供用戶使用。
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有了很大的便利,信息技術不僅在輔助和豐富教學、營造課堂教學氛圍、強化教學效果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在拓展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藝術創(chuàng)造性與藝術鑒賞力、增加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藝術素養(yǎng)等方面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術為小學美術教學工作提供了巨大幫助,不但最大程度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設計,而且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參考資料和學習資源。學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進行的有效交流更利于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也能提升學生與他人溝通的人際交往能力。而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還不止于此,它為推動新課改創(chuàng)造巨大便利,也為提升小學美術教學質量和效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