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湖塘實驗中學,江蘇 常州)
2014年3月,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這一重要概念。王薔教授指出: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可以歸納為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而思維品質是“核心”中的“核心”,沒有良好的思維品質,語言能力、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都無從談起。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要“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章兼中教授提出:應“大力發(fā)展相互協(xié)作、合作的小組活動”。課堂上語言的交流(communication)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interaction)是通過完成任務(task)來實現(xiàn)的。完成任務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師生互動的過程。
Step 1 Lead in
在教授本課時,筆者首先創(chuàng)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以及接近知識產生、使用的實際情境,能讓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情感狀態(tài),提取記憶中的有關知識、經驗,激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因而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Do you like music?
Whatmakesgoodmusic,mood,time,talentormusicalinstrument?
Who can make music,singers or composers?
Do you know any famous composers?
這些任務的設置是從已知的信息到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自主地完成了本單元的背景知識的學習。
Step 2 Careful reading
這部分是文章的主體,筆者在情境中設置問題,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啟發(fā)學生觀察、思考后提出新問題、新想法。因而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自主閱讀并完成這些任務。
1.What is Tan Dun famous for?
2.How many music work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3.How could he win an Oscar?
4.How can we understand his music without boundaries?
這些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思維的能力,從而理清文章思路,搭建文章框架,形成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合作探究學習就是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為進行某項學習活動而互助合作、共享資源、共同完成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合作探究學習培養(yǎng)了學習者的責任心、協(xié)作精神及創(chuàng)新品質。
Step 3 Consolidation
在這個部分,筆者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境,讓學生結合已學詞匯和自己的語言來介紹譚盾:Suppose our school is lucky enough to invite Tan Dun to talk about his success and you are going to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him.What are you going to say?這一設計利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來分析、檢驗、確認當前學習的新知識,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和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學生在介紹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興趣和表達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預計。
Step 4 Discussion
在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筆者請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As a biography,why didn’t the writer start with Para 2?
2.Why did the writer put Tan Dun’s education and his Oscar award together?Is there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Para 4?
3.What leads to Tan Dun’s success?
在Discussion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避免學生個人認識問題的局限性,組內成員通過有意義的協(xié)商和共享,相互補充,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從別人的發(fā)言中受到啟發(fā),培養(yǎng)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也提高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教師的積極參與,及時解決了學生提出的一些觀點,并進行了知識的點撥遷移,使學生的英語反應能力、思辨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在思維碰撞的同時,本課的情感教育目標已達成,學生探索思維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在英語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學任務的設計和優(yōu)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將不懈努力,把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深入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