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根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河東中學,廣東 廣州)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利用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改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傳統(tǒng)物理教學模式,本人對學生進行問答時發(fā)現,因為部分學生存在畏師、畏難的心理,導致他們對物理理論知識的表達含糊。因為現代中學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所以利用小組合作讓學生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可以使學生更加愉快地生活、學習。
在講解“聲音的傳播”這節(jié)課時,我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去制作土電話的趣味小實驗。以競賽的方式,最終評判結果,根據小組的制作速度、制作效果以及合作的默契程度來評價小組的最終成績。
比賽成績公布后,我會讓優(yōu)秀的小組講述,他們是如何進行明確分工,做好材料準備,從而使合作更加有效,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
現在的中學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好勝心強。利用小組合作構建高效物理課堂,還存在一些問題,就是學生過于自由化,小組成員各自為政,沒有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去,這是因為成員的分工不明確,比較隨意。
就以“比熱容”這節(jié)課來說,我將“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實驗。
首先,我選出兩名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實驗,再選出一名學生單獨去動手完成實踐,讓其余學生進行觀察和體會兩者的區(qū)別。
學生了解“不同物質的不同吸熱能力”知識,同時學生也在了解合作與獨自的優(yōu)勢。觀看實驗的學生給我的結論是,兩人小組的合作,更容易完成實驗,并且整理的數據也十分清晰。
雖然回答很簡單,但通過這場實驗教學,小組合作更容易被班級學生接受,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能營造出良好的物理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物理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在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應用中,本人發(fā)現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教師在引用教學案例時,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變通,照搬照抄,影響教學效果,讓班級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過程變得形式化。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直接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討論,便不聞不問,沒有觀察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更有甚者存在拖延教學時間的問題。
例如,原本3~5分鐘的討論時間,無故延長10~15分鐘,很多學生由于討論時間過長,出現小組內閑聊的情況,影響了物理課堂的教學進展。
很多學生都不愿去承擔學習任務,導致合作學習徒有其表。在分組中可以進行輪流職位更換,讓學生都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高效課堂中的實踐應用有:
1.合作小組的成立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老師對于小組分配是否科學、合理會直接影響高效課堂的構建。物理老師要把握好合作小組的劃分規(guī)模,每個小組的人數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首先,學生成組的數量控制在3~6人內,并且老師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會讓學生有更好的展現自我的機會,保證小組成員的均衡發(fā)展。
教師最容易忽視的就是對于小組成立后,便一直應用這樣的小組形式,其實小組合作需要教師定期對小組重新規(guī)劃和組合,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也加強了學生間的聯(lián)系,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意識并非學生與生俱來,但在步入社會后卻不可或缺。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物理的難題和實驗,讓學生意識通力合作來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增強與同學間的交流合作。教師作為教育者,又是學生的引導者,以旁觀者去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會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合作中的難題,才會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3.把握合作學習的契機
不是所有教學問題都需要通過合作學習來解決,把握不好開展合作學習的時機,可能會適得其反。
例如:對于力學,通過課件進行集體,讓學生通過推、跳進行嘗試,會比小組合作進行討論更快捷。在高效物理課堂的應用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交流討論、集思廣益,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不斷開闊思維,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在初中物理高效課堂中運用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創(chuàng)新意識,還能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初中物理高效課堂中要不斷增強合作意識,把握開展合作學習的時機,成立專門合作小組,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小組合作學習也會讓學生能夠掌握學習特點,這也讓課堂教學更加保質保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