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yè)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 江蘇南京 210095)
如今,互聯網技術在高速發(fā)展,互聯網金融業(yè)務發(fā)展非常迅速,尤其是金融借貸業(yè)發(fā)展更為迅速。P2P網絡貸款的主要人群就是大學生,“校園貸”為大學生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一些惡性事件。所以,學校和社會應該宣傳風險防范的機制,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1]
(1)我國關于網絡貸款的法律和法規(guī)不健全
我國現在還沒有制定關于“校園貸”法律和法規(guī),“校園貸”市場競爭中存在失范的情況。“校園貸”是一類新生的事物,我國尚沒有制定健全的法規(guī)對其進行約束。金融創(chuàng)新領先監(jiān)管制度,大學生在享受到“校園貸”便捷的同時,也承擔著風險。[2]
(2)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現在大學生的法制觀念不足,他們對法律的理解還比較片面,在“校園貸”中不能采用法律思維去思考問題。在近年來發(fā)生的“校園貸”惡性案件中,很多大學生都是選擇私了的方式,他們不能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如果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非常完善,那么他們就能及時識別“校園貸”的騙局,防止悲劇的產生。[3]
為了完善對校園不良網絡接待平臺的管理,我國早在2016年就出臺了相關的規(guī)定,對網絡借貸進行樣的管理,完善校園不良網絡借貸的管理,對各類校園業(yè)務進行密切的關注。完善校園不良網絡借貸的預警機制,但是還是存在局限。
(1)大學生的金融知識比較匱乏
在金融行業(yè)中,常常會出現金融不對稱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金融行業(yè)日新月異,其對投資者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但是大學生對金融行業(yè)的風險意識不足,他們缺乏金融知識的支撐,監(jiān)管者不能很好的對一些亂象進行整治。
(2)很多問題被掩蓋
很多大學生為了自主創(chuàng)業(yè),他們會選擇網絡平臺借款的方式,為了躲避巨額的債款,大學生不會求助于老師和家人,他們會開始校外的“逃亡”生活。在老師和家長知道這一情況后,大學生已經在“校園貸”中筋疲力盡。
學校應該通過教育和宣傳的方式,建立校園安全信息網絡。學校要保護大學生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不受傷害,但是往往在網絡借貸中,大學生因為催債受到身心傷害,而且不良的信用記錄導致大學生今后的事業(yè)發(fā)展受阻。學校管理者應該以班會的形式多叮囑大學生要理性消費,不要掉進“校園貸”的陷阱中。各個學院通過微信平臺定期推送“校園貸”的專題內容,介紹一些惡性案例,使大學生在實際的案例中都能受到啟發(f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完善“校園貸”的常識教育,老師應該為學生講解一定的金融知識,使大學生具備基本的法律意識,使他們充分了解“校園貸”的風險,并且了解民事責任。
學校在構建了安全網后,如果有些學生真的是家庭困難,可以讓他們申請小額貸款,要對小額貸款的平臺進行有力的監(jiān)管。學校要對學生的家庭情況有充分了解,從而確定學生是否可以申請貸款,掌握學生貸款的用途。學校監(jiān)管部門應該協調工作,制定貸款的政策。
在高校內輔導員要定期聯系學生家長,對學生的思想動向有充分了解,有效的遏制不良網絡貸款侵蝕大學生。
(1)加大法律、金融和網絡安全知識的普及
在學校治理中,堅持將法律融入其中。在“校園貸”問題上,學校首先應該建立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抵制一些不良的文化侵入到校園中。高??梢耘c當地的司法機關聯系與合作,請司法部門的人員到學校進行司法教育,普及學生的法律知識,提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不良“校園貸”產生的危害。高校應該定期開展金融知識的講座,普及大學生的金融知識,可以通過開設金融選修課的方式,使大學生了解金融知識后,自覺抵制不良“校園貸”的誘惑。
(2)提升輔導員的法律意識
輔導員平時與大學生接觸最多,提升輔導員的法律意識,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F在,大學生的自主意識比較強,輔導員在管理大學生中應該了解大學生的個性特征,使大學生了解當糾紛產生時要充分借助法律維護自己。當輔導員發(fā)現大學生存在網絡不良“校園貸”時,應該及時幫助大學生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這就要求輔導員自身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并且在學生管理中靈活運用。
(3)呼吁家長重視,完善家庭教育
在大學生的成長中,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關鍵的,其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會產生影響。在家庭教育中,輔導員要定期與家長聯系,討論“校園貸”問題。大學生貸款后,借貸平臺最終的目標也是學生家長,所以,完善家庭教育,可以使學生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動向,確保學生具有清醒的頭腦。大學生如果無力償還借貸時,家長要包容孩子,不能痛斥孩子,防止悲劇的發(fā)生。
“校園貸”是隨著社會發(fā)展產生的一類新鮮事物,其便捷了大學生的生活,但是也為大學生的生活埋下一定的隱患。很多風險都是大學生不能預測的,所以,高校和家長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確保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