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洪強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興義 562400)
應用文寫作是高等院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旨在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運用書面語言表達思想、辦理事務的能力,以適應信息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應用文作為時代的產(chǎn)物、信息的載體,與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信息時代社會更是對人才的應用文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指出:“在工業(yè)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情應該記住,而其中的一件就是:在這個文字密集的社會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具備最基本的讀寫技能。這里所說的‘讀寫技能’,首先就是足以應付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寫作能力,也就是應用寫作能力。”[1]
但目前,我國高校應用文寫作的教學狀況并不樂觀,而大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也令人擔憂,他們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并沒有為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工作、未來的社會活動等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方面,大學生在應用文寫作方面眼高手低,并不真正具備熟練寫作、成功表達的能力。另一方面,社會對大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針對這一矛盾,提高教學效果,強化大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無論是為提高和完善應用文寫作教學本身,還是滿足社會對人才能力的要求,都將有現(xiàn)實而長遠的積極意義。
應用文寫作因其“實用性”已成為現(xiàn)代人的必備能力和競爭能力之一,但在實際生活中大學生對應用文認識的偏差,視應用文寫作為“小道”,有的學生甚至懷有輕蔑心理。導致他們在寫作中出現(xiàn)了種種令人擔憂現(xiàn)狀,具體表現(xiàn)為:
如高校常舉行“青春風采大賽”,在出海報時,常把“采”寫成“彩”,“彩”為顏色多樣之意;而“采”為精神神色之意。這樣的錯誤在張貼的一類應用文體中,也是比較常見的。
又如“啟事”中的“事”,往往誤寫為別字“示”,這兩個字在意義上大相徑庭?!皢⑹隆笔歉嬷缘囊话銘梦姆N,目的在于把事情公諸于眾,請求大家協(xié)助,以便幫助完成某一事項或開展某項活動,所含事態(tài)還未發(fā)生,如“尋物啟事”“招領啟事”“征文啟事”“招聘啟事”。而“啟示”則有啟迪、啟發(fā)、警示之意,如果當“啟事”來用,不僅表示所含事態(tài)已經(jīng)發(fā)生,而且還有氣勢凌人的感覺。
在校園的張貼欄里,經(jīng)常可見一些學生團體組織張貼的“公告”和“通告”,在文章的末尾還煞有介事地注明“特此公告”“特此通告”,其內(nèi)容無非是告知開展活動的結果或是通知相關同學開會或面向全校公開征集等。大家往往關注其內(nèi)容,很少思考文種是否得體。
很多大學生并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寫作訓練,一些基本的文體格式、用法、提法不規(guī)范;不少大學生寫作甚至是一“逗”到底,沒有標點符號的區(qū)別;還有的不分段,一段到底,更說不上文體意識,特別是在這個網(wǎng)絡時代,博客、個人主頁等等流行的時代,更是加重了大學生寫文章的隨意性。
一篇求職簡歷的寫作,每到企事業(yè)招聘時,千篇一律,紛至沓來,如何做到與眾不同?這就需要一種審美意識,把干癟的、程式化的求職簡歷與飽滿的、鮮活的個性,用語言文字,進行交織重構,以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從而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
如高校的一些演講比賽中,許多學生的演講稿要么大話、空話、套話連篇;要么排空濁浪式的華麗語言,缺乏生活例證,缺乏事件鋪墊,缺乏真實情感,一味主觀“煽情”,只能是空洞無物。學生以為寫演講稿只要理足、情盛,氣強就夠了,其實,平實普通的事例,蘊含的情感更為深厚,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美就在其中。
應用文寫作的目的是給對方 (即受文對象)看的,寫作效益的體現(xiàn),關鍵還在于接受對象(即受文對象)對所收到的公務文書的理解、認可、辦理程度和執(zhí)行情況[2]。
因此,寫作時一定要充分考慮讀者,注意研究讀者(即受文對象、接受對象)的接受心理,以增強文章的針對性、可讀性和可受性。當然也有部分教師在意識層面上,還沒有把應用文寫作看成是一種交流行為,或稱交際行為,對學生書面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還缺乏自覺性,從而影響了大學生實用寫作交際能力的有效提高,造成社會對人才需求脫節(jié)。
教材出版后,修改更新的速度跟不上。在修改教材時,缺少以關注前沿、強化實踐、精益求精為宗旨,沒有凸顯學術性與實用性、經(jīng)典性和當代性、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結合。
傳統(tǒng)的教學系統(tǒng)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這三個要素構成,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它的特點就是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知識的地位,缺乏互動,學習效果不明顯。整個教學仍停留在“知識+格式+例文”的經(jīng)驗和方法的歸結層面上,未能建構起深刻揭示應用寫作自身本質特征和內(nèi)在寫作規(guī)律的科學化的理論與訓練體系。
我們知道,照本宣科已經(jīng)成為了過去式,教育模式應該隨著教育、科技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應該不斷注入新的內(nèi)涵。新時代的教師要組建新的教學模式,就應該讓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讓教師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在教學中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yǎng)能力,要將“帶領”學生學轉變?yōu)椤耙龑А睂W生學,要從心理機制角度科學地設計和敘述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過程。
作為人類社會早已存在的應用寫作活動,隨著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和對應用寫作人才的需求,其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水平存在著嚴重滯后的現(xiàn)狀。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學是否適應信息時代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培養(yǎng)上?是否真正建立起科學化的應用寫作學理論體系和教學訓練的體系?是否能使我們的大學生在應用文寫作上具備熟練寫作、成功表達的能力?為此,筆者擬從寫作教學的核心理念:交流、規(guī)范、重構出發(fā),對應用文寫作教學提出一點對策。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大學畢業(yè)不一定會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寫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強調(diào)了應用文寫作的目的是交流,用有效的文字作品、口頭語言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即交流自己的情感、思想。作家韓少功也說:“寫作是一種真誠的交流?!彼裕魏我黄獙嵱梦恼露际菫樘囟ǖ慕涣髂康亩鴮懙?。我們常會聽到這樣例子:某個剛畢業(yè)的專業(yè)成績很突出的學生,因為一份失敗的個人簡歷而與合適的工作崗位失之交臂。不會交流,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畢業(yè)生在今后的實踐工作中,還將無數(shù)次面對應用文體,應用文寫作能力的欠缺,不會交流,已經(jīng)成為他們求職、就業(yè)的障礙。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用文寫作日漸受到重視,應用文寫作要求學生深入社會實踐,搜集寫作材料,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通知、簡報、調(diào)查報告、個人簡歷等應用文體,感受社會真實生活,體會自我與社會需求的差距,學會交流,有了這些經(jīng)歷,更有利于學生確定自我發(fā)展的方向和目標,同時也為今后的就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將來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所以,高校應用寫作教學核心的理念可以濃縮為一句話:培養(yǎng)大學生的書面交際能力。即應用寫作教學要為大學生現(xiàn)在、將來在工作、家庭、社會等環(huán)境中可能遇到的寫作任務做好知識儲備,寫作嘗試,以便營造良好的交流環(huán)境。
應用文寫作依據(jù)不同的工作性質、內(nèi)容要求,以及使用對象,我們將它劃分為:1.公務文書(行政公文、事務文書);2.行業(yè)專用文書(如經(jīng)濟文書、法津文書、教育科技文書、新聞出版文書、醫(yī)療衛(wèi)生文書、外交文書、軍事文書、新聞文書、體育文書、旅游宣傳等);3.日常應用文書(如書信、合同、協(xié)議、策劃、禮儀文書、廣告等)三大類別[3]。
這三大類別的應用文寫作關鍵在“應用”二字,是其基本的特性和功能,它包含四層意思:一是它的寫作內(nèi)容是經(jīng)濟社會管理和社會生產(chǎn)與生活以及實際工作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具有直接的應用價值,在經(jīng)濟社會管理中起到“中介性”和“工具性”的功能作用;二是它有著直接明確的寫作目的,或傳播信息、或交流經(jīng)驗、或指導工作、或指揮行動、或協(xié)調(diào)關系、或告知事項等,其針對性很強,行使著行政管理的社會職能;三是它的寫作表現(xiàn)方法不是采取文學寫作的藝術化的方法,而采用的是樸實簡練、準確真實、實錄直書式的表達方法,直接宣明寫作的主旨和目的,靠無可置疑的事實材料表述和邏輯分析論證來理智地“說話”;四是它的文體結構組合形式一般都有大致的規(guī)范性和格式化的要求。
所以,強化規(guī)范意識,就是對應用文寫作的特征和功能的正確掌握與運用,就是寫作的規(guī)范,而這也正是對大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基本要求。
應用文體寫作的一個發(fā)展趨勢就是重構,重構就是重組,它既是文體之間的綜合運用、也是對新興文體的實踐探索,更是方法上的交融通用,手法上的借鑒使用??梢哉f,重構是現(xiàn)代應用文體寫作在規(guī)范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
著名作家梁衡認為,一篇好文章,離不開形、事、情、理、典這五個要素,其中“形”“事”為實,“情”“理”為虛,“典”為客串[4]。這五個字變換組合,成天下錦繡文章。
記敘一類的實文貴有情有理,議論一類的虛文要善于用形用事。這實際上就是重組、重構的問題。天下文章都離不開這五個字,不同的文體內(nèi)容有不同的選擇與側重,實用文體重在事,但是也需要一定的情感滲透,即虛實結合。
如央視黑芝麻糊的一段廣告語:“小時候,聽到芝麻糊的叫賣聲,就再也坐不住……一縷濃香,一縷溫情,南方黑芝麻糊,抹不去的回憶”幾句詩情畫意的廣告語,就是廣告詞語與文學詞語的交織重構,虛實結合,為我們營造了令人心醉的意境,情感滲透其中,仿佛讓我們又回到那遙遠的過去,如此愜意!
這種文體交融的現(xiàn)象,給大學應用文體寫作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所以,應用文體的寫作教學可以從小說的形象塑造中,吸取精妙的人物描寫方法;從詩歌中學習意境和精粹語言;從戲劇中借鑒人物傳神的對話,從而使應用文體的寫作具有文學色彩,使讀者在獲取信息的同時,也得到了美的享受,這也是教學中值得重視的一個方面。
因此,圍繞著交流、規(guī)范和重構的理念,不斷完善應用文寫作教學,加大對應用文寫作的教學的深度研究,及時把時代的要求,轉化為學生切實的寫作能力,使學生認識到寫作不僅僅是抒發(fā)個人的感慨,更為重要的是要學會認識事物、觀察社會、思考人生,讓學生在寫作交流中提高應變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文化修養(yǎng),用寫作來推動社會經(jīng)濟、文化生活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美)約翰·奈斯比特.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M].中國社會科學,1984:48.
[2]余國瑞,彭光芒.實用寫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8.
[3]陸瑜芳.秘書學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第二版),2008.
[4]梁衡.學術隨筆:文章五訣[J].人民日報,2003—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