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如娟
(江蘇省新沂市第十中學,江蘇 新沂)
生物學科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因此對于生物實驗的重要性必須要予以加強。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非常有效地開展實驗活動,讓學生更好地進行體驗。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在初中生物實驗當中發(fā)揮出非常明顯的作用,能夠讓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更加直觀地將演示實驗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進行更好的觀察。學生在生物實驗的實際操作當中經(jīng)常性地會出現(xiàn)搞錯實驗順序的問題,經(jīng)常會將實驗工具用錯,這不僅會對實驗相關的各種儀器造成損傷,同時也會直接影響到實驗結果,使得實驗結果出現(xiàn)問題。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便是學生對于實驗操作的方法和流程了解得不夠,操作過程中也不夠規(guī)范。多媒體技術的融入,能夠讓教學工作變得更加高效和準確,能夠讓教師在進行實驗演示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觀察,避免出現(xiàn)傳統(tǒng)演示實驗當中。很多的操作步驟以及現(xiàn)象,很多學生都無法有效進行觀察的缺點。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血液循環(huán)主要過程,要讓學生能夠更加直接地進行觀察,從而掌握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的主要流動方式。教師要對心臟供血過程進行重點講解,要讓學生能夠掌握血液在心臟當中的流動方式,從而對人體心臟的工作方式進行有效了解。
傳統(tǒng)的生物實驗當中教師很難將實驗過程中顯微鏡視角下的景象有效地展示給學生。而通過對過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師能夠將其放大到200倍左右投放到大屏幕上,讓學生更好地觀察到實驗的準確影像,將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有效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對裝片當中的形態(tài)結構有更加清晰地體會,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學習草履蟲的結構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實驗樣本,并將其制作成為臨時裝片,之后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對現(xiàn)實當中的草履蟲形態(tài)與結構進行更加有效的觀察,同時也能夠對草履蟲的運動進行有效觀察,并與教材當中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對比,有效開展知識點的學習。
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讓教師更好地針對學生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突破,用以深化學生的知識內(nèi)涵。初中學生的思維成長還沒有完全成熟,還有很多地方都有待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與思維能力的提高范圍還很大。初中生物實驗當中有很多的抽象實驗是不能夠單純依靠理論講解便能夠完成的。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師便能夠對這些知識內(nèi)容進行精深講解,化解其中所遇到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受精卵的形成過程相關知識點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整個形成過程直接通過大屏幕,以6倍速度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快速地觀察到整個形成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精子進入卵細胞之后,這二者進行融合并形成受精軟的過程。觀察細胞多次分裂之后所形成的胚泡,之后進入到了子宮當中。
再如,在學習脊椎動物觀察實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解剖實驗,但初中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依然有限,教師要盡可能避免使用這種方式進行教習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相關實驗做成多媒體課件,在課件當中展示解剖實驗的全過程。這樣既能夠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觀察,也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地避免了在實際解剖過程中將會出現(xiàn)的體液流溢等問題。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輔助,能夠讓學生在進行親身體驗的同時,也能夠對細節(jié)進行有效觀察,同時還能夠避免學生心里的不適。在實驗演示當中,將會去除生物體內(nèi)的各個器官,這一過程教師可以適當處理,讓學生觀看起來減少心里負擔,學生在清晰的展示中能深化知識內(nèi)涵。
初中階段開展的生物課程教學中,作為教育者為能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給學生營造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生物實驗課程中需借用多媒體設備,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更好地開展互動交流活動,以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點。
例如,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講授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相關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先要給學生播放一段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全面了解本課內(nèi)容,進而能讓教育者圍繞課堂開展針對性的知識內(nèi)容講授,并為學生設置思考性較強的問題,以鼓勵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意見。然后結合班級學生的狀況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開展討論學習,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的碰撞,進而產(chǎn)生靈感的火花。最后,教師需要收集學生的學習反饋,并根據(jù)課堂的教學情況和動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判,用以檢驗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深入了解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
初中生物教學工作者要積極應用各類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工作,更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變化,使實驗更具有針對性。除此之外,學生主體地位地凸顯也很重要,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自己的引導作用發(fā)揮,以積極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