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群
(廣東省吳川市第三中學,廣東 吳川)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主要是老師進行單向的傳輸,老師也局限于單一的教材,這種傳統(tǒng)模式缺乏真實的教學情境。這種教學模式往往會破壞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學習的方式就是單一地背誦、記憶,而不能把所學知識通過情境呈現(xiàn)出來,使英語的學習成為“啞巴英語”。針對這一情況,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選擇一個能夠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模式就顯得很重要了。而拋錨式教學模式恰恰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失。拋錨式教學模式就是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作為“錨”)來創(chuàng)設情境,在識別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真實問題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作為一名一線的英語老師,我今天重點從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意義和應用策略這兩方面來分析這種新的教學模式。
所謂拋錨式教學模式是指在現(xiàn)實生活背景中運用情境教學促進學生學習,利用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拋錨式教學給學生一個深入淺出的學習框架,讓學生在整合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會解決較復雜的問題,使學生掌握有用的英語知識,學生沉浸在真實的情境當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習的相關內(nèi)容。拋錨式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使學習者能夠自然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情境當中去。拋錨式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上以傳遞知識為目的的教學,它在教學當中利用情節(jié)內(nèi)容作為“錨”點,步步引導學生到達問題的彼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和學習伙伴,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運用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手段可以是靈活多樣的,不是刻板地按照課堂計劃來實行。拋錨式教學模式無論對于學生還是老師來說,都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它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給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提供了一定的靈活空間。
拋錨式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注重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對學習內(nèi)容的分析,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最后完成學習任務。因此,老師要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通過合作進行語言訓練,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設計教學情境時,教師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角色,不是老師分配角色。在具體的情境當中學習英語知識和進行語言技能訓練時,教師要求學生以掌握的語言知識為基礎,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英語Unit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自由選擇情境中的人物角色,運用人物介紹的句型進行對話練習,這樣學生就可以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當中。情境設置如果離開了學生的自主發(fā)揮,那么必然是機械的,是拋錨式教學所不提倡的。教師應該把情境學習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支撐點,充分發(fā)揮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利用情境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教師按照教材的內(nèi)容,按照內(nèi)容的邏輯順序?qū)⒄鎸嵡榫持械摹板^”分解成連續(xù)的問題,每個問題就是一個探究任務,整個探究任務的安排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呈現(xiàn)出一定的梯度,這樣設計探究任務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課堂知識體系。比如:在九年級英語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中,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給學生布置任務,首先教師提問:Do you want to be a good learner?通過這個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下來給出問題:What should we do if we want to be good learners?這個問題比第一個問題有難度,但是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能夠總結出來,學生按照教師錨點的順序和要求,有條不紊地展開學習。教師以有梯度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學生由于有自由思考的時間,學習起來比較容易成功,學生也會因此建立起自信。
綜上所述,拋錨式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在真實情境的引導下,尋找學習英語的支撐點,通過小組間的合作探究和切身的感受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把所學英語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