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莽卡滿族中心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闭Z文課程的學習離不開讀,小學閱讀課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學生的主體是認識,客體是閱讀課文;學生認識的任務是從接受作者的經(jīng)驗、知識、學習作者的表達,學生從而獲得新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表達能力;認識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讀書是進行閱讀教學的根本,思維是進行閱讀教學的靈魂,二者缺一便不能構成閱讀教學。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學生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教學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徹。”所以,在學習一篇文章,首先要讓學生自由地讀,感悟文章的整體線索,從中領悟作者的情感。在預習教學中,首先我們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學生在預習中要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課文中不理解之處,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質疑、探究,這樣能使學生產(chǎn)生查閱的動力,獲勝的學習的自信心。在預習學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的學習做好鋪墊。
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清晰地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對學習目標心中有數(shù),明確自己學習的方向,這樣學生就能很主動地進入自主探索的學習中,自學目標的確立是學生重新構建與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利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個人的自學目標,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自學,使其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
曾有人說過:“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習中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動力。人類的思維活動通常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fā)的。課堂上要讓學生積極思考,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fā)學生想象、鼓勵學生敢想、敢問,敢疑、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進行發(fā)現(xiàn)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如在《小音樂家楊科》在最后一段的閱讀中,有學生提問:楊科死時旁邊為什么躺著樹皮做的小提琴?楊科為什么張大眼睛?白樺樹嘩嘩地響,在號叫是什么意思?楊科說過,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交換都行,怎么會死不瞑目?楊科快要死了,為什么還要寫燕子在唱歌,姑娘們在唱歌呢?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讀書,相互議論,自主探索。這樣的教學以學生提出各種問題開始,使學生積極地解決問題,教學就有效。
讀是語文學習的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說、自知其義”的效果。文章的思想感情滲透在文字之中,閱讀能讓學生真正理解,系統(tǒng)領悟,能讓學生有所感悟的重點是通過精讀課文。在教學中,應把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培養(yǎng)學生由敢于提問題,善于提出問題,經(jīng)過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做到有問題隨時可以提出,有自己的認識,有自己的體會隨時可以發(fā)表。精讀課文要留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學生獨立思考,自己親近課文,能和作者對話,和課文中人物交流。讓學生在書中生疑,在書中求解,在書中品味,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情感熏陶。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東西,教師三言兩語不能加強給學生的,只有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從朗讀時語氣的輕重緩急,聲調的抑揚頓挫,豐富的表情中體會情感,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受到熏陶。如在朗讀《圓明園的毀滅》時,先讓學生選擇文中最感人,最生動的語句自由品讀,然后交流,有位學生閱讀的是: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示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這位學生讀得聲情并茂,教師順勢啟發(fā),這位同學讀時注意到了聲調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語氣的輕重,我們再請他讀一遍,另外同學注意聽,他朗讀時的表情怎樣,哪些地方輕哪些地方重? 想想他為什么要這樣讀,這位學生再讀后,教師并讓其他學生評價,而是讓另外學生學著讀讀這句話,結果很多學生讀出了對圓明園絕妙景色的欣喜,最后,教師又安排男生、女生交替讀,分組讀等,至此學生在朗讀中領悟圓明園景色的千姿百態(tài),萬種風情。
讓學生的獨立學習,讓學生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感悟、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行的;閱讀并非全是學生個人的事,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學生的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途徑。明代學者顧炎武曾說過:“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边@就能說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自讀課文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把問題交給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要深入各個小組,參與交流,并作必要的啟發(fā),引導學生再細讀書,在讀書中解決重難點,把讀、思、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詹天佑》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歸納,在學生獨立感悟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杰出智慧才華的前提下,讓 6 人每一小組自行確定選擇詹天佑某方面的內容。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自主讀書,真正地發(fā)揮學生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對課文閱讀產(chǎn)生濃厚興趣,而且?guī)熒芙涣髑楦?,營造和諧的學習氣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讀是實踐,又是訓練;不僅有感悟,又有熏陶;不僅理解,又有體驗,好書不讀不知其妙,讀是學習語文的最根本的方法,是閱讀教學的基礎。所以,把課文作為觀察和認識的對象,讓學生動用全部感官與心智慧去接觸語文材料,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知識的積淀、情感體驗來獲得對文章的感悟,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