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嶗山區(qū)橄欖城幼兒園 山東青島 266000)
《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蹦敲慈绾巫龊眉覉@共育,促進幼兒發(fā)展呢?在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積極探索和調查,并收到了不錯的的效果。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有效的交流與溝通有利于教師、家長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更有利于家園教育協(xié)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為此,幼兒園設置了寶寶直通車及家園互動手冊。寶寶直通車的內容包括:每個主題信息是教師介紹每周教育教學內容;育兒經驗是向家長宣傳先進的、成功的教育經驗文章;每周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的進步等。家園互動手冊一方面是讓教師把孩子在園的真實表現(xiàn)和老師對孩子的觀察、教育傳達給家長,另一方面是讓家長記錄幼兒在家近期表現(xiàn)及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然后反饋給老師,老師與家長及時地交流與溝通,有效地促進了家園共育。
家長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可以為幼兒園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也可以為幼兒園教育需要提供多種支持和幫助。經過調查,我得知有些家長素質較高,有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我就在家園共育欄中發(fā)出邀請通知。漸漸地,就有家長來報名。如,在上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時,趙宸北的爸爸就開來了小面包車,讓孩子到車上參觀,給小朋友講解車子的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與功能等。家長進課堂活動每月一次,采取自愿報名的原則,家長可根據(jù)自己的工作情況確定來園的時間。教師要尊重家長的意見,盡量按家長的時間來安排活動。這樣,既不影響家長工作,又保證了活動的開展,使家長逐漸由關心到關注,由支持到配合,由旁觀到主動參與。我先后邀請過醫(yī)生、警察、消防隊員、廚師等家長給幼兒上課。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使家長更有信心,課前我與家長一起設計討論活動的安排及活動形式,幫助家長選好內容。這些家長給孩子們上課特別吸引孩子,他們的知識也很專業(yè)、更具體,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孩子的學習的興趣也更濃,同時大大增強了孩子對家長的敬佩之情。
幼兒園規(guī)定我們一線老師,每學期要對80%的幼兒進行家訪。剛開始,我也不太理解,因為老師每天都要和家長見面,不需要再進行家訪。做了以后,我感到收獲很大。如:樂樂小朋友每天來園時要哭一段時間才能停下,我也哄過他很多次,采用了多種教育方法,經常在下課時表揚他為班上做了好事,貼五角星等。可是第二天早上他還是會哭,我傷透了腦筋。記得有一次下午玩做客游戲時,他突然對我說:“老師,你到我家來玩,我家有好多吃的東西,還有好玩的玩具等。”我微笑地說:“好呀,我去你家玩,你以后早上來幼兒園就不能哭了。”他愉快地點點頭,我也真的帶上一件小禮物去了他家。我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非??蓯鄣暮⒆樱綍r和他奶奶生活在一起。從那以后,他再也不哭了,而且在端午節(jié)那天,他還給我們老師送了粽子,一定要我吃。通過家訪,增進了教師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感,也加深了老師與家長的了解和信任,建立友好信任的教育伙伴關系,使同步教育更好地得到落實。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共同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應通過利用各種資源,有效地促進幼兒發(fā)展?!币虼?,我積極探索充分利用家庭資源,收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家人交往,特別是小班的幼兒年齡偏小,不懂得與同伴交往,共同分享玩具,缺少與人交往的經驗,在玩玩具時,經常出現(xiàn)搶玩具,獨占玩具的現(xiàn)象。為了避免出現(xiàn)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讓幼兒感受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我就在班上開設了一個娃娃家和圖書區(qū),請家長讓幼兒自帶心愛的玩具或圖書上幼兒園,放在區(qū)域中,讓幼兒給大家介紹自己的玩具,引導幼兒交換玩具,輪流玩,合作玩,這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幼兒家里豐富的玩具和圖書資源,也彌補了幼兒園玩具和圖書的不足缺口,又可以促進幼兒合作、共享等社會行為的發(fā)展和家園的互動,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顒又?,我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和同伴合作玩”,“別人想玩你的玩具時該怎么辦”等之類的話題。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想法,讓幼兒交流各種交往方法,歸納出好的交往方法,使幼兒體驗到交往的樂趣。不僅如此還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孩子將玩具帶到班上,自己把玩具放在玩具柜上,學會收拾,過一段時間后,又把玩具帶回家。孩子做這些事,使幼兒學會了保管自己的物品,會收拾物品,培養(yǎng)了孩子的責任意識。
現(xiàn)在的孩子動手操作能力普遍較弱,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包辦代替,造成孩子動手操作鍛煉的機會很少。為了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在班上開設了益智區(qū)、生活區(qū)、表演區(qū)、美工區(qū),同時家長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家長將根據(jù)主題制作有關主題區(qū)域中的玩具。如根據(jù)主題“信息傳遞方法多”;請家長和孩子一同制作生活中能用到的家用電器及手抄報等;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制作電視機、電腦等。
老師和家長共同指導幼兒。如入園前、及入園后的晨間活動和離園前,指導幼兒整理衣服等。無論是請家長參與到教學中來,還是利用家庭資源,都是我在進行家園共育中的嘗試。因此,我覺得愛孩子是家園共育的主旋律,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愛的陽光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