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雙
【摘要】目的 探討西洛他唑片與依帕司他片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療效與作用機制。方法 選取2017年4月12日~2018年3月11日我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等比例分為兩組,各28例。對照組只口服依帕司他片;觀察組在基礎上加用西洛他唑片,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白介素-6、金屬基質蛋白酶與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比單一用藥,聯合應用西洛他唑片和依帕司他片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西洛他唑片;依帕司他片;療效;作用機制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4..01
數據顯示[1]:有超過1/2的糖尿病患者患有周圍神經病變,其發(fā)生原因和長時間的糖代謝異常有關。另有資料表明[2]:嚴格控制血脂、血糖并不能有效減輕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癥狀和體征,主要是因為該病的發(fā)生機制比較復雜,與炎性介質的爆發(fā)反應和機體的氧化應激還原相關。為探討有效的治療方案,我院將西洛他唑片與依帕司他片聯合應用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比較了相關的臨床指標。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12日~2018年3月11日我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3]:①第8版《內科學》制訂的糖尿病診斷標準;②2009年中華醫(yī)師協(xié)會內分泌代謝醫(yī)師分會提出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療規(guī)范》。排除I型糖尿病、精神疾病、急性感染、應用糖皮質激素、下肢神經損傷、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將其等比例分為兩組,各28例。其中,觀察組男13例、女15例,年齡37~68歲,平均年齡(48.54±1.37)歲,糖尿病病程3~11年,平均病程(5.82±0.43)年;對照組男11例、女17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6.98±1.54)歲,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76±0.2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口服依帕司他片(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南京海陵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0012),劑量:50 mg/次,3次/d。
1.2.2 觀察組
依帕司他片的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另加用西洛他唑片(浙江大冢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60014),劑量:100 mg/次,2次/d。所有患者連續(xù)治療3個月。治療過程中密切按時檢測患者的血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肝腎功能與尿常規(guī),為指導臨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應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應用免疫吸附法檢測金屬基質蛋白酶(MMPs)與白介素-6(IL-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指標比較,觀察組治療前IL-6、MMPs、CRP分別為(23.15±2.88)ng/mL、(25.54±4.76)ng/mL、(19.02±2.23)mg/L,治療后分別為(8.32±1.04)ng/mL、(11.48±3.62)ng/mL、(9.79±1.08)mg/L;對照組治療前分別為(22.87±3.05)ng/mL、(24.96±4.15)ng/mL、(19.14±2.12)mg/L,治療后分別為(12.18±1.83)ng/mL、(16.05±3.91)ng/mL、(12.81±1.14)mg/L;治療前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資料顯示:降低醛糖還原酶的活性能夠抑制山梨醇的生成,從而減少糖尿病并發(fā)癥,尤其是能預防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依帕司他片屬于醛糖還原酶非競爭性的抑制劑,具有可逆性,可選擇性的抑制醛糖還原酶活性,預防神經組織中大量聚積山梨醇,避免肌醇減少,最終提高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西洛他唑片不僅能夠抑制血管平滑肌中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而且能夠提高平滑肌和血小板內cAMP的濃度,具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的效果,抑制花生四烯、膠原誘導的血小板早期、二期的釋放反應與聚集,最終實現增加末梢血流量、預防血小板黏附、降低血液粘稠度的效果。除此之外,西洛他唑片還可以提高腓腸肌、足部的血流量,緩解下肢血液供應不足的癥狀。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治療中,建議聯合應用西洛他唑片和依帕司他片治療。
參考文獻
[1] 汪志良,楊竹潔.西洛他唑片聯合依帕司他片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療效及機制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8,36(4):437-440.
[2] 魏劍芬,吳乃君,陳 冬,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血清鐵蛋白與氧化應激反應的相關性[J].廣東醫(yī)學,2014,(18):2887-2889.
[3] 王 楊,劉 暢.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機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93-9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