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霞
【內(nèi)容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科學教學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越來越重視教學的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科學素養(yǎng),提高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本文對初中科學趣味化教學的策略進行了重點探究,希望為初中科學教學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初中科學 趣味化教學 策略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對于初中科學教學來說亦是如此??茖W課是一門獨特的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綜合性強等特點。教師在教授科學課時,在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應緊緊圍繞科學課程特點而展開,從而使科學課教學更為高效、科學,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筆者基于多年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進行闡述。
一、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科學課中,將合作學習運用其中,通過將學生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分組,布置小組任務,設置小組激勵機制,可以打破學生各自為戰(zhàn)的學習模式,加強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榮譽感,同時也是科學課趣味教學策略實施的重要途徑。
例如我在教授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與非生物》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了課堂導入之后,我將他們分為了幾個小組,讓他們通過多媒體觀看了幾組圖片,其中包括大貓生小貓、汽車的生產(chǎn)過程;人與外界的物質(zhì)交換以及煤爐與外界的物質(zhì)交換等,在組織學生觀看完圖片之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討論如下問題。問題一:分別說一說這些實例的形同點和不同點。問題二:從上述實例中總結出生物體的基本特征。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我設置了小組激勵機制,回答問題最快、總結最全面的小組將會成為獲勝小組,獲得相應的獎勵。在激勵機制下,各小組紛紛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學生們展示完小組討論結果之后,我適時地對其進行了總結,說明了生物體具有的繁殖、應激性、新陳代謝等特征,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二、生活化教學法,讓學生喜歡科學
科學作為一門以科學為核心的學科,與大多數(shù)學科一樣,也是來源于生活,因此,初中科學教師在教學中也應以此為切入點,將生活元素巧妙滲入其中,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科學的價值,激發(fā)其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小學科學教師應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將學生身邊的奇特的科學現(xiàn)象融入教學,使其具備生活化的內(nèi)涵,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其科學素養(yǎng)。
例如我在教授浙教版七年級下冊《聲音的發(fā)聲和傳播》一課時,就采用了生活化教學法。在上課之初,我先說了一個科學小笑話,引起了學生們的哄堂大笑,在此過程中,我利用手機將學生們的笑聲錄了下來,在課堂中進行播放,讓他們說一說自己能分辨出幾個同學的聲音,然后提出了如下問題:“笑聲是如何產(chǎn)生的?它們是怎樣傳到我們的耳朵的?”通過問題引入本節(jié)課要學的知識,起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為后續(xù)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將其應用到初中科學教學中,為傳統(tǒng)的科學課堂帶來了新的氣息。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特點,對于聚焦學生目光,吸引其注意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應引起教師的重視。
例如我在教授七年級下冊《聲音的發(fā)聲和傳播》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堂中播放了科幻電影中的戰(zhàn)爭場面,讓學生就聲音為主題,自主提出問題,通過鼓勵學生提問題,活躍科學課堂氣氛。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可謂五花八門,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太空中能聽到爆炸的聲音嗎?”還有的學生則講述了這樣一則新聞:“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在2003年進入太空時,聽到了“敲門聲”,楊利偉在介紹這種聲音時,這樣說道'敲擊聲更像拿一個木頭錘子敲鐵桶的“咚咚”聲,仿佛是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對于此,大家怎么看呢?”這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完全在我的預料之外。我接著這個話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有的學生猜測是不是有什么東西砸到了飛船上,還有的學生說這是來自外星人的敲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的討論熱情高漲。在大家興奮地把討論的焦點都集中在外星人這一觀點時,我及時公布了最新的研究結果,原來這種聲音是源于,太空飛船在真空無壓力的環(huán)境下,有可能結構會有一些變化,就會產(chǎn)生聲音。這一解釋,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還有部分學生對太空飛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利用科學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實驗科學是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為宗旨。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探究的方式,重視實驗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操作技能,創(chuàng)新能力等。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實驗目標讓學生獨立操作或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如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教師應積極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設計實驗方案、觀察和記錄實驗現(xiàn)象,評估實驗結果等,通過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全過程,使他們了解科學知識的生成過程,以此來讓學生享受探究的樂趣,使其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具備初步判斷科學與偽科學的能力。
結束語
總之,初中科學教師想要實施趣味化教學策略,應從學生實際狀況和教學大綱出發(fā),采取科學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zhì),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本文從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生活化教學法,讓學生喜歡科學;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科學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四個方面來展開論述,希望為初中科學教師提供一些嶄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許挹紅. 淺談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觀念的養(yǎng)成[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1(4).
[2].薛仕靜. 科學“生活化”主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 教學與管理. 2018(4).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義亭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