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茹
(農(nóng)安縣合隆實驗學校,吉林 長春)
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美術作為一門具有美觀性與藝術性的課程,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開展美術教育教學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形成審美意識,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與價值觀念,不斷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優(yōu)秀品質的好青年?;诖耍肱囵B(yǎng)小學生一定的審美能力,就需要大力開展美術課程,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術教學活動,為學會欣賞與設計藝術作品奠定基礎。以下為筆者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相關分析與建議。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對“美”的認知與理解還不夠深刻,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形成美的認知,以“美”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形成美的思想。第一,注重引導學生認識點、線、面、顏色、大小、時間與空間等基本美術常識,學生就會從更深層次理解美與美的定義[1]。第二,教師可以設計與美有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掌握美的特點與應用技巧,進而使學生具有審美能力。第三,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具有價值的美術作品,使學生內(nèi)心對美產(chǎn)生欲望與追求,真正將美刻畫在學生心中。例如,在教授小學美術人美版二年級上冊“漂亮的小鐘表”這一課程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讓學生注意身邊的鐘表,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述鐘表的特點,例如美觀性、線條與色彩等等,再組織學生討論自己心中具有“美”的鐘表是什么樣子的?鐘表的“美”在哪里?等問題,由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美”產(chǎn)生求知欲與探索欲,促進學生全身心投入美術課堂中,使學生真正理解“美”的含義與韻味,為學生形成審美能力做鋪墊。
現(xiàn)今社會正在朝著多元化趨勢發(fā)展,產(chǎn)生許多先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多媒體信息技術,其具有生動性與形象性的特點,可以將較為抽象、難以理解的教學內(nèi)容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與充滿色彩的動畫,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學習并思考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加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在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為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時,需要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與需求,設計出能夠吸引學生好奇心的學習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美術學習情境,帶領學生探索美術的世界,感受美術的魅力。例如,在教授小學美術人美版二年級上冊“五彩泥塑動物”這一課程時,教師提前利用網(wǎng)絡篩選并收集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故事與圖片,制作成教學課件,在課堂中借助多媒體軟件呈現(xiàn)給學生觀看與欣賞。當學生看到多彩的泥塑動物時,就能形成一種直觀感受,激發(fā)自身學習熱情,全身心投入課堂中,再結合聲音,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便會有更濃烈的激情,整節(jié)課程以視聽結合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走進五彩泥塑動物的世界,基于顏色與外形,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美術學習情境,促進學生形成審美意識,進而發(fā)展為審美能力。最后,教師給予學生時間思考本節(jié)課程的收獲,使學生升華自身的情感,促進教師與學生對美麗作品產(chǎn)生情感共鳴,體會美的內(nèi)涵。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深入生活與自然,讓學生在自然中找到自己認為美的事物,在課堂中一同與學生分享,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便于建立和諧關系,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學習與生活過程中需要擁有比較意識,通過比較觀察社會上存在的一切事物”,這是一位著名美術學家的評價。的確,小學美術教師用比較的教學思想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美感,進而尋找與體會美的意義,保存具有美的事物,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第一,美術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開展美術評價活動,包括評價美術畫與美術作品等。第二,每月規(guī)定時間組織學生之間互相欣賞與評價作品,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為學生搭建交流橋梁。在評價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對本次評價活動進行針對性的總結與歸納,以教師評價、教師引導、師生交流、師生互動的形式豐富評價內(nèi)容,使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與成長。第三,因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知水平差異不大,對美的認知水平還不夠高,所以教師還需要對學生不足的地方給予指點,幫助學生在保持審美意識的基礎上增加美術作品藝術感,不斷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小學生整體的美觀意識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一方面,學生可以用美的思想與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與生活,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另一方面,美術課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美術教學質量與效率?;诖耍W美術教師需要認真設計美術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進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