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華中師大一附中屯昌思源實驗中學,河南 開封)
由于高考中地理綜合題的解題難度較大,需要學生正確運用逆向解題思維分析已知條件,充分分析題中自帶的文字、圖像以及表格等,根據問題要求排除干擾條件,摘出有用信息。由此可見,如果學生能夠在地理解題中正確運用逆向思維,不僅能夠減少失分率,也能夠更為準確地找出問題答案。因此,學生務必要日常練習中不斷培養(yǎng)自身逆向思維能力。
首先,在高中地理解題中運用逆向思維,能夠更為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不斷探索研究中避免墨守成規(guī),找出符合問題的多種答案,促進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其次,逆向思維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在地理解題中釋疑解難,啟發(fā)學生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促使學生能夠更為全面地掌握教學重難點;最后,逆向解題思維能夠幫助學生更為高效地復習與總結,相比傳統(tǒng)放羊式鞏固復習效果要顯著很多,可以讓學生通過逆向思維將相關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著重復習重難點內容,提高復習效率。
由于很多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導致地理解題過程中忽略了題目中所提到的各種行為動詞、修飾詞等,難以分析其中的隱含信息。因此,教師要想有效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務必重視對其語文功底的夯實訓練,提高學生尋找題目中關鍵詞的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耐心與信心。
多數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個普遍問題:作答模式不完整,最終導致無效作答。在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大多都不注重答題模式,導致答案無效因此失分。因此,務必提高學生的解題有效性,教師首先要重視為學生講授高中地理基本概念,讓學生掌握地理現(xiàn)象的特點及成因,其次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自行歸納總結,避免重復犯同樣的解題錯誤。
由于很多學生在答題時缺少邏輯性較強的解題思維與條理性,導致答案混亂,學生在分析問題以及作答時往往都會顧此失彼,導致答案缺少條理性。因此,要想改善這一問題,就需要加強師生間的溝通,避免學生陷入主觀答題誤區(qū),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規(guī)范答題,使得答題更具條理性。
在運用逆向解題思路進行地理答題時,首先要仔細審題,根據題目中出現(xiàn)的行為動詞等提取關鍵信息,并根據題目中隱含的信息融入文字材料展開分析。舉例分析,在2011年高考新課標全國文綜卷中,要求學生“根據閱讀圖文資料,簡要分析該地黃土崩塌、滑坡多發(fā)的原因”,題目中的“分析”意在強調學生根據材料內容進行自主性分析,區(qū)別于“指出、簡述”等動詞,其次要明確解題重點,客觀分析黃土崩塌所致的原因。
學生在作答過程中,要注重對題目中信息的摘取,避免發(fā)生漏答現(xiàn)象,根據題目中所需要回答的問題列出提綱,依次解答,防止錯答、漏答。例如,根據題目要求要分析黃土崩塌的主要因素以及滑坡頻發(fā)的原因。
在地理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題型,根據某一地理現(xiàn)象進行歸納總結,有助于學生對該現(xiàn)象的全面深入分析,讓學生能夠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根據模式化答題,使得答題思路更加清晰,準確性也更高。
在答題過程中要根據材料中的有用信息確定答題方向,并根據具體信息展開逐一分析與解答,抓住主要信息能夠讓學生更為快速地分析答題范圍,減少作答時間,提高作答效率。因此,學生在地理逆向思維作答過程中,抓住題目主要信息十分重要,對于解題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逆向思維作答中,學生必須要秉承從已知材料出發(fā)、不斷推論、得出結論的原則,并根據提綱以及規(guī)范的作答模式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以問題為主要信息源,利用逆向思維根據問題進行逐步推理,最終得出結論。
綜上所述,由于高中地理知識難度系數較高,而且教學內容更復雜,學生要想取得更加優(yōu)異的地理成績,不僅要加強正向思維訓練,更要學會從答題重點出發(fā),用逆向思維幫助解題,減少失分率,提高地理答題效率。由此可見,逆向解題思路對高中生地理解題起到了很大作用,務必引起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關注。與此同時,學生要想提高逆向思維運用能力,首先就需要找準關鍵詞,重視圖像表格信息,規(guī)范答題條理性,通過仔細審題、列提綱、抓主要信息,規(guī)范作答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