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蘋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崗集中心學校,安徽 合肥)
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死板地按照教材授課,不僅不會提高英語教學質量,還有可能無法兼顧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引起他們的厭學情緒。針對這一現(xiàn)狀,就需要小學英語教師對教材進行優(yōu)化,從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進行教學。簡言之,就是教師對教材進行一系列的操作如拆分、重組、擴充等。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以PEP人教版為例,就其教材優(yōu)化使用提出幾點建議。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誠如此言,生活與教育息息相關,生活即教育。學生學習英語也離不開生活,英語教師在對教材進行優(yōu)化時,也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結合生活元素來進行教學,提高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Meet my family時,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就以生活化進行切入。在上課之前,我讓他們將自己父母的照片帶到課堂中,然后向其他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為了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我將他們分為了幾個小組,由組長指著照片進行提問:“Who’s that man?”當指到自己的家庭成員時,該名學生需要進行介紹,如:“He’s my father.He’s strong.”“He’s my father.He’s a teacher.”...在每個學生介紹之后,教師可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小組展示。通過展示、匯報評選出發(fā)音最準確、配合最默契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其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教材內容有限,有些內容又比較枯燥,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照搬,無疑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诖耍托枰處熢谠薪滩牡幕A上,對其進行擴充,該擴充不僅是指知識點的擴充,還可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shopping時,如果只是枯燥地學習英語單詞:pretty,dress,cheap,expensive,想必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此時,我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習目標,將教室重新布置了一番,成為一個小型的百貨商店。里面除了擺放了教材中所列的物品,還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仿真道具”,以此來擴充知識,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室布置完畢后,我讓學生在這個“真實”的場景中,體驗買與賣。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使學生不由自主進入到該情境中,對增強其參與意識,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具有積極意義,應引起教師的重視。
目前,小學高年級英語教材中英語對話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對話的結尾處一般都會點明對話的深意,這部分屬于整篇文章的點睛之筆,教師在教授這部分內容時,也往往傾注了較多的心力,但效果不佳。這主要是源于他們在教授這部分內容時,往往逐字逐句地進行講解,容易使原本有趣的課堂氣氛變得死氣沉沉,此時,教師不妨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通過讓學生觀看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來進行講解,通過巧設疑問、精準分析,潛移默化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提高其學習興趣。
在人教版PEP教材中,可能會出現(xiàn)前后內容相似但又不連貫的情況,此時,教師不應置之不理,而是在進行學期教學前,通讀整本教材,找到其相似的部分進行整合,整合后可放到一起教學。整合教學時不應脫離教學大綱,否則容易陷入混亂中,反而不利于學生學習。
比如,人教版PEP小學Unit 3 My friends,Unit 4 My home和Unit 6 Meet my family這三個章節(jié)有一定的交叉性,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結合這三個單元的內容,比如在介紹人物的時候,也可以講授人物的特征、人物職業(yè)、愛好等內容。
小學生年齡較小,其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發(fā)散思維、抽象思維等仍處于待開發(fā)階段,此時,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優(yōu)化,來發(fā)展學生多種思維。在人教版PEP教材中,有一部分內容是圖文結合的,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有趣的圖片,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對圖片內容的想象和擴充,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想要對英語教材進行優(yōu)化整合,需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拆分、整合和拓展,以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優(yōu)化教材時,還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切勿陷入為了優(yōu)化而優(yōu)化的誤區(qū),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