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第三十一中學 路艷秋
成長記錄袋又名檔案袋,最初是一些畫家、攝影家為展示作品而自制的檔案袋,在檔案袋中放置代表性的作品,方便他人閱覽。后來,這種做法應用于教育評價,稱為學生成長記錄袋。在高中,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學好地理的前提是會認地圖,中國地圖、世界地圖、每個區(qū)域的政區(qū)圖、地形圖、氣候分布圖、河流分布圖等。為了能認清每幅圖,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有手繪地圖的習慣。展示學生的手繪地圖作品,探索手繪地圖作品的讀圖訓練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成長記錄袋在高中地理學科評價中的應用研究應運而生。
1.具體操作。構建地理學科成長記錄袋手繪地圖部分內容清單,每周收集一幅作品,按計劃裝入地理學科成長記錄袋。
2.反思。在研究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學生有啥作品就放啥的混亂局面,成長記錄袋變成儲物袋,作品擺放毫無規(guī)律可言。老師開始思考如何整理地理學科成長記錄袋,對成長記錄袋作品的分類問題。
設計地理學科成長記錄袋目錄,分為必選項目和自選項目。學生選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形成展示型的檔案袋和學生選有問題的作品并分析原因形成反思型的檔案袋。
1.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利用成長記錄袋評價學生的等級,評價的效度難以保證,很難達到客觀、真實。
在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方法的課題研究過程中,制定清楚明確的評價標準,對于能否給學生客觀、真實的評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與學生多次探討、征求家長的意見后,從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分的計算方法、評價權重、評價等級等幾個方面研究問題解決的辦法。
2.解決措施:評價主體的選擇:采用自評、他評、師評相結合。在他評環(huán)節(jié),學生推選出值得信任的每月評審組成員,由5人組成,采用輪換制,即組建“月評審組”。
評價方式的選擇:采用項目評分與綜合評分相結合。項目評分每月評價一次,綜合評分每學期評價一次。
評分的計算方法:項目評分每個月利用一節(jié)地理課進行《學科成長記錄袋》展示,發(fā)放作品自評評估量表、作品他評評估量表、作品師評評估量表,計算各個分數(shù)(他評即月評審組成員評分取平均值)分別乘權重得出項目評分。綜合評分每學期結束時進行,計算每月項目評分的平均值,得出綜合評分。
評價權重的確定:征詢學生的意見采用百分比權重,學生自評占30%、他評占30%、師評占 40%。
評價等級的確定:依據(jù)評定分數(shù),分為 A、B、C、D四級,評價成績 85 分以上——A等(優(yōu)秀),75分以上——B等(良好),60分以上——C等(合格),60分以下——D等(不合格)。
經(jīng)過三個月的手繪地圖練習,學生的繪圖速度明顯提高,在期末復習時,帶領學生一起翻閱成長記錄袋閱讀每一張圖,并進行讀圖訓練。以圖為線將知識點貫穿起來,同時配以適當?shù)木毩曨},鞏固知識。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方法適合于地理學科,主要是由于地理學科教學依托于地圖,學會讀圖、分析地圖、從圖中提取有用信息是高中文科學生必備的能力。
學生成長記錄袋的評價方法只是一個手段,搭建了師生之間友好、信任、協(xié)作的平臺,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同時要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對自己的發(fā)展負責,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評價的功能。
參考文獻:
[1]陳宇杰.用諾丁斯“關心理論”詮釋成長記錄袋[J].煤炭高等教育,2010,1,116-118.
[2]王焱.成長檔案袋——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作品展評的重要方式[J].教育科研論壇,2010,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