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北大培文實驗學校 李 寧
訓練學生寫作技巧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寫作也是學生思想和感情表達的重要形式,教師可以由此引發(fā)學生對寫作甚至是語文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
高中生學習時間緊迫,沒有足夠的閱讀時間來積累素材。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從課本中積累名人事例作為作文素材。第一,從名篇中積累名人的經(jīng)典事例。在高中課本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少名人的經(jīng)典事例。遠至“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的孔子,“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被魯迅先生評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作者司馬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近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聂斞?,大難之后成大器的史鐵生……這些名家的人生經(jīng)歷,學生可以積累下來,從多角度分析將成為優(yōu)秀的作文素材。第二,從課文的話題進行分析。例如,《裝在套子里的人》中關(guān)于兩類人的描寫,一類是“別理科夫”,唯恐改變亂了現(xiàn)在的局面,令自己無所適從;另一類是既得利益者,怕改變則失去自己已經(jīng)得到的利益。無論是哪一類人,都是改革的絆腳石。這個材料就可以運用于改革、創(chuàng)新等話題。《赤壁賦》則可以用于樂觀、人生態(tài)度、挫折等話題。學生合理運用這些課文作為作文素材也將成為學生寫作的切入點。
教師要求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應該多留意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當中美好的事物,這樣才能為寫作累積足夠的素材。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應該表達出積極向上、健康的感情和價值觀。對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只有積極的感情表達才是有意義的。
比如,要寫一篇以“母親”為題的作文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描寫母愛的作文,學生的選材應該真實,在細微處見真情。如果選材過于夸張或者平庸都會使作文失色。因此,教師可以在寫作前先講述自己關(guān)于母親的事例,激發(fā)同學們的共鳴,也能啟發(fā)學生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體會母愛的無私、包容,激發(fā)出自身的情感。
寫作是學生思想和感情表達的一種良好方式,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許多學生非常頭疼寫作,因為寫作的過程對他們來說枯燥無趣。因此,要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教師還要注意改變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學生對寫作一直采取抗拒、反感的態(tài)度是很難寫出好文章的。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對于學生好文章進行賞析,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還可以采取學生互評等形式。
作文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一直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如何在寫作教學中點撥學生的寫作技巧也是眾多語文教師長期以來探索研究的重要課題。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的敲門磚,素材積累是學生寫作的有利工具,真情實感是作文打動人的必備要素。以上三點相結(jié)合,方能達到有效點撥學生寫作技巧,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