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軍
(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潖江中學,廣東 清遠)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的發(fā)展需求。為了能夠跟上現代化教學的步伐,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轉變其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此外,教師還要在學習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和引導,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多角度地看待問題。
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能夠有效地利用時間,作為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有80%都安排在課堂上,上午九點后以及下午三點前這段時間是學生腦功能最活躍的時間,學生注意力最集中,學習效果也最好。因此學生必須有效利用這段黃金時間,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學生要想搞好學習,就必須保持注意力持久的集中。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如果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生就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分心,從而影響學習效率的提高。所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磨煉學生的意志。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但是,初中數學中大多教學內容都是以抽象的概念以及枯燥的定理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感覺到枯燥無味,另外,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大多采取“講解+練習”的教學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使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由此導致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針對這種教學現狀,教師就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于利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開教學。
只要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課堂教學就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大多都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課堂氛圍十分嚴肅,師生之間缺乏積極、有效的互動性。這樣的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強制性的任務,導致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營造一個具有活躍氣氛的課堂,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學習的心得體會。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引出當天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有效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1]。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都是圍繞著課本來講解數學知識,學生長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習,難免會出現審美疲勞的狀態(tài),而且課堂氛圍一直處于這種呆滯的狀態(tài)之下,不僅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會感到費勁,而且學生聽課也會有困難,既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又達不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現代化設備顯然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首先,現代化設備在形式上給學生以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其次,它在知識的表現方式上有一定的改善,使知識充滿了趣味性,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課堂學習體驗。當學生在學習上得到滿足感后,學生自然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之后教師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會更加精彩[2]。
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面臨許多習題的困擾,不僅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對教師來講也同樣如此。本身課堂時間就比較少,再加上過多的練習題,課堂效率自然會低下。為此,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挑選合適的例題,對此進行練習和講解。所選擇的問題要集中許多相關的知識點,這樣的話,教師就可以通過一道練習題穿插學生學過的多個重要知識點,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提高。這不僅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了一個很好的鍛煉,還增強了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自信心。
其次,調節(jié)好能力測試題的難易程度。數學教師所選的練習題應該難易適中,要兼顧學困生和尖子生。不能讓尖子生覺得練習題太過簡單,也不能讓學困生感到習題難度太大,這也正是長期以來困擾許多教師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選擇較為折中的辦法,加強學困生和尖子生在學習上的互動,讓尖子生在學習上對學困生進行積極、適當的引導。這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相關內容知識的學習,還能使班級氣氛更加融洽[3]。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建有利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融洽的課堂學習氣氛,此外,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和探究。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從而有效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