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蘭
(山東省茌平縣第一中學,山東 茌平)
首先,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感和對學生今后發(fā)展具有啟發(fā)性的鑒賞內容,且一直沒有形成對學生綜合鑒賞能力和美學感受培養(yǎng)的有機體系,知識點零碎而片面,導致學生對于對稱、均衡、節(jié)奏、比例、對比、等美術原理的掌握和理解不足。
其次,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不高,教學模式死板,以教師為主導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鑒賞美術作品的熱情,教學的效果也就僅限于教師簡單的理論宣導和知識點的死記硬背。
再次,美術鑒賞仍以美術歷史和美術理論學習為主,缺乏必要的實踐課程,教學范圍狹窄而片面,無法構成學生完整的美學認知結構。
最后,學生對于藝術鑒賞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再加上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的樂趣不高。
美術鑒賞不僅要求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形式、風格與流派,還要掌握基本的美術語言(不僅是指點、線、色彩、形狀等構成作品的基本元素,還包括由這些基本元素組成的、給我們的視覺帶來的對稱、平衡、和諧等的組織原理)以及美術與社會文化等方面的關系,因此美術鑒賞課的內容不能僅僅停留在單純對于美術作品外在的簡單賞析,還要就藝術作品所處的歷史、人文、自然及社會狀況進行有效的掌握與分析,抓住鑒賞內容的時代感和生命力,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力和藝術欣賞能力;同時引入當代藝術家的繪畫作品和先進的藝術鑒賞理念,提高藝術鑒賞內容的時效性、生活性,從而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帶入感,增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另外,鑒賞內容不能僅限于繪畫,對于雕塑、建筑、工藝美術等作品的欣賞與解析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需要改變過去以教師宣導為主體的美術學習模式,堅持以學生文本的教學模式的合理化創(chuàng)新,引入包括合作式學習、探究性學習、角色扮演等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藝術情境和問題探究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美術鑒賞的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力;并將學生的欣賞評述作為美術鑒賞課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通過自我的認知和知識儲備,對藝術作品進行思考與解析,實現(xiàn)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美術作品的藝術分享,從而創(chuàng)造個性化美術教學模式,以更好地體現(xiàn)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完善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獲得更大的美術教學效益。
對于美的認知與感受不能單純只靠書本和繪畫欣賞就能有效地培養(yǎng)的,學生需要深入自然、人文景觀之中,通過自我的感受力和感官的沖擊力達到對于美學知識的掌握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教師在可視化的鑒賞課堂環(huán)境中,更能夠有系統(tǒng)、有目的地就鑒賞技能和知識的有效引導實現(xiàn)對于學生美素養(yǎng)的強化,從而達到課堂效果的最優(yōu)化。
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美術鑒賞課提供了豐富的知識程式選擇,通過利用圖、文、透視、聲、像等多種方式的結合,能夠有效提高美術鑒賞課內容的多樣性、過程的趣味性、表現(xiàn)形式的生動性,更為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有效更新與優(yōu)化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還能夠發(fā)展學生獨立鑒賞美術作品的能力與水平,拓展其美學知識構成,從而更有利于課堂目標的實現(xiàn)和學生綜合美術素養(yǎng)的提高。
美術鑒賞課作為高中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高中學生美術素質和美學心理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美術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構成和美學理念,達到高中美術鑒賞課的趣味性、生動性、多樣性、系統(tǒng)性、有效性,實現(xiàn)對于學生綜合美學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