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軍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創(chuàng)新外國語學?!粗袑W部〉,江蘇 徐州)
近些年,在我國深化教育改革,要求我們的教學都要以學生為中心,一切改革都是為了學生。這一改革理念同時也是基礎教育基本的價值取向。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課堂的主體基本是老師,老師灌輸式的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這樣就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低,難以展示學生的個性化。所以教師一定要學會放手,適時給學生“斷奶”,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能夠充滿活力。
人們常說,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會傾盡所能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師一定要具備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一定要有所積累和寬闊的視野,這樣才能具備個性化教學的本領。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在課堂的實踐中摸索出一套屬于自己、適合學生的個性化處理教材的方式方法和調(diào)動個性化課堂的教學氛圍。每一個教師對于同一篇課文的處理方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有所差異,但是正是這種差異,才可以真正地體現(xiàn)出語文教師的個性化,我們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具備個性化,那么教師首先要具備相同的能力。根據(jù)實地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所說的“異”往往就是教師的授課方式不同,我們也可以將其理解為同課異構,就是同一篇內(nèi)容,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也可以從不同的觀點出發(fā)。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充分考慮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因為并不是每一個學生的認知能力都是相同的,在教學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在課文第二段,到了“不必說……也不必說……單”這個句式,教師仔細而又詳盡地詮釋了對景物描寫的方法,比如說在寫景的時候應該從什么角度入手、可以表現(xiàn)景物的哪些特點、通過什么方法來描寫的等一系列的問題,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從課文的具體的某一句的表達中體會寫景的方法,進而達到更高層次的寫作目的,這樣的語文教學能使學生更加熟悉課文,并且理解其中的知識,只要對這一個知識點弄明白了,之后的知識可以更好地理解,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
審美教育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美育,它有很多種功能,審美教育最大的好處在于它不僅可以培養(yǎng)和塑造人的情感心靈,促進人的發(fā)展,同時也可以鍛煉能力和意志。通過語文教學進行審美教育有其特有的優(yōu)點,在審美教育的過程中要進行審美情景的創(chuàng)建,審美的情景具有豐富多彩的因素,并且這種審美可以根據(jù)多種方式來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審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這樣就可以輕松地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因素,綜合運用各種方法使他們對美有更多的認識。
例如,我們在講授《荷塘月色》一課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聽《二泉映月》和《月光》等作品,并讓學生進行鑒賞和比較,通過這兩段音樂,一悲一喜,從而進入《荷塘月色》的教學階段,為學生營造了一種氛圍,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內(nèi)容,從而使這篇文章的意蘊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體會到月下的美景與作者之間的情感。
教材中的課文我們只能當作例子,因為我們要用課本教,而不是教課本,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要拓展一些課外的知識,通過這樣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與課文相關而又不同的文章,讓學生來鑒賞,同時老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我的老師》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拓展知識,預習《我的一位國文老師》,這兩篇文章的體裁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寫法上存在著差異,可以讓學生通過比較異同的方法來不斷提高學生對這方面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實施個性化的教學,這樣既可以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照顧到學生差異的發(fā)展,也能夠在學生的主體中展示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個性化教學的發(fā)展是我國未來教育的一種發(fā)展趨勢,我們作為新世紀的人民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最大程度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