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永霞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甘溝中學,甘肅 平涼)
語文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語文教師與學生互相傳遞信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減少乃至完全清除自己與學生間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現(xiàn)象,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希望能給高中語文教學的進步帶來一些幫助。
課本是教師執(zhí)教的重要依據。換言之,教師對課本的理解程度將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對課本的解讀能力,盡最大可能使自己掌握的信息與課本保持一致。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做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角。為此,教師應積極地對課本內容進行挖掘,從中提煉出能夠發(fā)展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能力的隱性信息,并通過加工和創(chuàng)造,將這些信息轉化成能夠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教育資源。如此一來,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必然能獲得顯著提升。舉個例子,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不妨組織學生基于課文內容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這樣,不僅能有效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提高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有效深化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在上課之前,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前導學方案。這樣做,能促使師生雙方所掌握的信息朝著對稱的方向發(fā)展,這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在正式開課之前,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動手實踐,或者讓他們利用互聯(lián)網、工具書等資源去搜尋相應的資料,以便能為后續(xù)的課堂交流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總而言之,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應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有所了解和掌握,要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予以重視,做到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祝福》這篇課文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進行一番調查和了解,為學生在后續(xù)學習中更好地解讀這篇課文奠定基礎。
隨堂練習的設計不僅是一門學問,同時還是一門藝術。有效的隨堂練習能夠深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與理解,同時還能及時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能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進而能使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獲得顯著提升。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蜀道難》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可以基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兩題:①賞析“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這兩句詩所描繪的場景。在上述兩題中,第一道題主要是使學生通過對這幾句詩進行賞析,更好地把握住整首詩的情感基調,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這首詩;第二道題則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狀況,同時還能有效地錘煉和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總之,這兩道題均能很好地檢驗學生的學習質量。
教師在制定評價機制時,除了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以外,還應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價值觀念、知識基礎、思維能力等素質予以高度重視。此外,教師還應重視評價的過程性,并盡可能地使之多元化。而要想切實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教師應當采用定量與定性、甄別與發(fā)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這樣做,有利于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信息,從而有利于教師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利于教師在真正意義上落實“因材施教”和“以生為本”的理念,從而能有效且顯著地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切莫急于求成,而是要基于平和的心態(tài),不斷對自己的教學狀況進行反思,并及時解決自己教學中暴露的問題。此外,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基于學生的學習反饋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以便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