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詩經(jīng)》是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楚辭》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濫觴。伴隨著歷史前進的車輪,“雙龍”滾滾向前,它們吞云吐霧,滋潤中華大地,如寶珠,光照史冊;如明燈,指引方向;如傘蓋,蔭庇榮耀。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引領著文化潮流。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大旗下,學校文化建設正蓬勃發(fā)展。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城關中學(以下簡稱“我?!保┬@文化異常濃厚,教詩詞、學詩詞、背詩詞、唱詩詞蔚然成風。教育教學中的詩詞效應越來越明顯,筆者感觸良多,情不自禁書寫一二。
“詩,言志”,古今中外,不少名句言志抒懷,如在教育教學適當運用,對受教育者而言,不僅僅是效法,還起到促進作用。如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登高望遠之理趣,還有踏遍千難萬險后俯視一切的豪情壯志;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蘊含新陳代謝的哲理,預示未來的美好和前途的光明,能催人奮進;毛澤東的“會當擊水三千里,自信人生兩百年”,詩中有難忘的情景,有沖天的豪氣,有堅定的信念,讀后令人精神振奮,大有持刀躍馬之勢、躊躇滿志之態(tài)。像這樣樂觀、上進的勵志名句無不給受教育者以重大影響和啟迪,可以說詩詞是生活學習的動力,是信心志向的航船!
在教育教學中,用詩詞作導入,能創(chuàng)設一個美好的情景。教者循循善誘,聽者心情放松,或心如止水,或如沐春風,或怦然心動。筆者在聽一名老師講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時,用詩歌導入,別有一番滋味。由大家熟知的《游子吟》發(fā)問,引導學生齊背,營造出課堂的氛圍,后教師略作點評:“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喚起天下兒女幾多深摯的懷念,又勾起學生對母親的幾縷思念。接著學生齊背《母愛》一詩,學生興趣大起,背誦時搖頭晃腦,教師又作簡言導引:“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兒女呢?對于父親的禮贊,古今能有幾人?難道父愛不能留下一幕幕感人的故事,一幀幀難忘的畫面?水到渠成的過渡,發(fā)人深思的反問,令學生疑竇頓生:莫非老師又要為我們作父愛的詩?為我們積累父愛的事例?此時,學生興趣正濃,好奇心正強,于是乎,教者可“就湯下面”導入新課。
當然,引用詩詞不光“鳳頭”能激趣,在育人過程中也應適時、恰當,否則“南轅北轍”,令人“嘲笑生厭”,覺得“風馬牛不相及”,又使人覺得“亂點鴛鴦”。由此看來,妥帖地運用詩詞,能營造良好的氛圍,能激發(fā)人學習的興趣,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能引領教師進入教育教學的佳境。
《詩經(jīng)·淇奧》中言道:“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币馑际巧倌耆搜獨夥絼?,缺乏思考,容易意氣用事,無所顧忌。一個人心胸寬廣,便無所不包,可容納天下,但常見一些人胸中稍有見地,便自以為了不起,目中無人,驕傲自滿,結果容納不了別人,自己也不被人容納;才氣太盛,顯露出來,往往容易讓人受不了。這樣的人想發(fā)展,往往遭人嫉妒,所以常常懷才不遇。于是有人牢騷滿腹,不知收斂,與人相處就不融洽。傳統(tǒng)的詩詞能平心靜氣,教育人時,可讓他們讀讀詩詞,也可引用一些詩詞加以勸慰。
“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的這些名言強調(diào)了環(huán)境的清靜可以讓人修身養(yǎng)性;莊子的“清靜無為”也是說好的環(huán)境能讓人達到崇高的境界。詩詞渲染的安靜氛圍也有此效應:王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能把人帶到一個靜的環(huán)境中,使人心情漸漸平靜下來;王建的“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又能讓人進入禪定佳境,心中顯得空靈,能忘卻塵世一切俗念。詩詞可以使人心情坦然,性情變得淡定,有時迎來一種美妙的境界“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有時心靈得到慰藉“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宜長放眼亮”;有時心靈得到振奮“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愛國主義是詩詞永恒和常新的主題,諸多愛國詩篇無不令人蕩氣回腸。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情懷,令人搖首回想;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貞愛國情愫,叫人扼腕揮手;林則徐“茍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大無畏精神令人擊節(jié)贊嘆。教育教學中,反復吟誦詩詞,可以調(diào)節(jié)心緒,去郁舒心,弘揚正氣,達到緩解吐納、祛邪存根之功效。細細品味詩詞,不僅讓心靈得到慰藉,而且能達到崇尚高雅,陶冶情操的藝術效果。
人是有情感的高級動物,詩能抒情詠懷,擁有充沛的感情是詩歌的四大特點之一。正因為如此,詩詞對人情感的熏陶和啟發(fā)、情感的起伏和變遷、情感的離合與終結有著重大的影響?!盎饦溷y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蹁躚”,在萬家團圓的日子里,火熱的場面讓人浮想翩翩,激蕩起人們快樂的情緒;“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突破時空界限,詩人一洗傷感心緒,心情變得昂揚向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景物的來去寄托了心情的惆悵。
悲愁與歡樂是詩詞中常見的情感。教育教學中信手拈來能怡悅心情和反映心緒。煩惱時低吟“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愁思纏身時會覺得“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景況凄慘時真?zhèn)€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憂思郁結時征引“剪不斷,理還亂”;遺憾時化用“恨不相逢未嫁時”;盡興時低誦“盡興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激勵人成功時進言“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心態(tài)平和時淺吟“一樣悲歡逐世波”;極度興奮時“漫卷詩書喜若狂”;志得意滿時“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
聞一多的《唐詩雜論》中講“東坡說他沒有才,東坡自己的毛病就在才太多”。固然有謙沖之意,但從另一個方面說,蘇大學士畢竟是一個才高八斗之人,其才在詩詞中得到充分展現(xiàn)。一個人多讀詩、誦詩和寫詩,古今中外,東南西北風物盡收眼底,盡存心中。通過詩的概括和提煉,他的學識會淵博起來,見識會卓越起來。在各類教育活動中,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引用、穿插和歸結,教育者若能得心應手,受教育者若能潛心積累,那么對自己的知識拓展和能力的提升將大有裨益。
另外,在講析和寫作中靈活運用詩詞,能使我們的語言變得簡練,內(nèi)容得到概括,能有效展示自己的才華。屈原曾言“舉賢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如果我們把握了詩詞的練才效應,何愁才能不得施展。
參考文獻:
[1]劉佳.淺談提高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7).
[2]姚鳳琴.提高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7,(27).
[3]莊愛琴.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對初中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