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靜怡
(揚州市育才小學西區(qū)校,江蘇 揚州)
識字學習在小學低年級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小學生開展閱讀與寫作學習的基礎。利用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標準的書面語言,發(fā)展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因此務必要高度關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
新課程標準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要求,對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必須要掌握3500個以上的漢字,而小學低年級學生面臨著1800個漢字的學習要求,只有將聽說讀寫四項語文基本技能綜合在一起,才能為小學生開展后續(xù)語文學習夯實根基。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高度重視小學生低年級漢語拼音學習,保證小學生正確應用漢語拼音學習漢字。新課程改革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強調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小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小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漢字,從而有效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為了幫助低年級小學生順利掌握漢字,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引進趣味教學法,使小學生在學習漢字時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提高教學有效性。
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長,容易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行為,其記憶力發(fā)展也不同于高年級學生,他們在小學學習中還感到吃力,因此筆者認為可以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年齡特點引入游戲教學法。如在識字學習中應用找朋友或猜字謎等游戲,使小學生一邊做游戲一邊學習漢字,同時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如引入啄木鳥捉蟲子的游戲,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一棵大樹,將一些已經學過的漢字張貼在樹葉上,教師故意寫錯幾個不易掌握的漢字,鼓勵小學生擔任啄木鳥的角色找出錯誤的漢字,并一一改正。再有,教師在教學漢字時還需對學生多表揚、多鼓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1]。
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人們一直認為識字學習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大多數學生感到學習漢字枯燥無味。針對學生的這一表現,教師可以利用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的方法,在學習漢字過程中引入簡筆畫,鼓勵學生將簡筆畫與漢字聯(lián)系在一起學習,從而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學習漢字時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要兼顧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習能力,要選擇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學習材料,教學方法不易過于復雜,才能對學生具有更強的吸引力。漢字中存在著大量的象形字,教師可以利用圖畫呈現這些漢字,使學生將漢字與其表示的意義結合在一起,形成深刻的印象,如在學習“天、人、山、水”等字時,都可以引入相應的圖形。再有,簡筆畫簡單易學,低年級學生大多喜歡模仿與學習,因此可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提高了學習效率。
這種教學法是利用學生已經學過的漢字,增加一部分或減去一部分而成為一個新字,如“大”字添上一筆成為“太”;“水”增加一個部首成為“冰”;“拍”減去部首成為“白”;“灑”減去部首成為“西”,也可以改變原有漢字的偏旁部首變成新字,如“跑”改變部首成為“泡”;“休”改變部首成為“林”等,這種學習方法不但可以復習學過的漢字,而且更加形象直觀,有利于記憶,加快了學習速度[2]。
隨著網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當前已經普遍應用于教育教學當中。多媒體形象直觀、變化豐富,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搜集一些與漢字學習有關的畫面,如小猴摘桃的圖片,在樹上張貼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漢字,認識一個字,小猴才能上升一步,為了幫助小猴盡快吃到桃子,學生熱情高漲,在學習漢字時表現出空前的積極性,很快就學完了本節(jié)漢字,小猴也順利摘到了桃子。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進行比賽,小猴最先摘到桃子的小組獲勝。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力量,感受到了學習成功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漢字研究中。
總之,為了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要高度重視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要求教師首先深入研究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與年齡特點,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引進新型教學方法,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水平,保證識字教學的順利開展,真正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