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
【摘要】 目的:探討中醫(yī)辨證法應用在婦科月經不調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就診于本院的80例育齡期月經不調患者,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觀察組實施中醫(yī)辨證治療。比較兩組的近期療效、遠期月經周期狀況、中醫(yī)證候積分、血清性激素水平、不良反應。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月經周期天數(shù)均較治療前有效增多(P<0.05),且觀察組的月經周期天數(shù)多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腰骶酸痛、神疲乏力、少氣懶言、五心煩熱等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的LH、FSH、E2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各血清性激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婦科月經不調患者中,應用中醫(yī)辨證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具有顯著的近期療效,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調節(jié)其性激素分泌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遠期月經周期,使其月經狀況逐漸恢復正常,且安全性可靠,可減少不良反應。
【關鍵詞】 婦科; 月經不調; 中醫(yī)辨證法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29.036
月經不調是一種婦科育齡期女性較常見的臨床病癥,主要是指月經周期紊亂,經量異常,長此以往,易導致患者機體內性激素分泌異常,對其生育功能和生殖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臨床上需針對月經不調予以積極治療[1-3]。近年來,中醫(yī)治療婦科月經不調受到臨床關注,其療效令人滿意,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yī)辨證法應用在婦科月經不調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為此,針對80例月經不調患者開展研究,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就診于本院的80例育齡期月經不調患者,納入標準:(1)經病史、體格檢查、B超檢查、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月經不調;(2)育齡婦女;(3)對研究知情,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標準:(1)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2)合并其他器質性病變者;(3)近期服用影響月經周期藥物者。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80例育齡期月經不調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本研究獲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實施人工周期療法,于月經第5天給予戊酸雌二醇(生產廠家: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71038)口服,1 mg/次,1次/d;于月經第16天給予黃體酮膠丸(生產廠家: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1902)口服,100 mg/次,1次/d。7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服藥3個療程。持續(xù)治療3個月經周期。
1.2.2 觀察組 于月經第5天開始實施中醫(yī)辨證治療,對患者體質進行辨證評估,根據其體質選擇不同治療方案,如患者為陰虛質,可服用六味地黃丸,3次/d,8丸/次;如患者為氣虛質,可給予四君子湯(基礎藥方為人參9 g、白術9 g、茯苓9 g、甘草6 g),水煎取汁,200 mL/劑,分早晚服用;如患者為痰濕質,可給予三仁湯(基礎藥方為生薏苡仁18 g、飛滑石18 g、半夏15 g、杏仁15 g、厚樸6 g、竹葉6 g、白蔻仁6 g、白通草6 g),水煎取汁,
200 mL/劑,分早晚服用;如患者為血瘀質,可給予桃仁、紅花、當歸、丹參等具有活血化瘀、養(yǎng)血行氣功效的中藥;如患者為氣郁質,可給予逍遙散(柴胡15 g、白芍15 g、白術15 g、茯苓15 g、當歸15 g、生姜15 g、薄荷6 g、甘草6 g),水煎取汁,200 mL/劑,分早晚服用。7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服藥3個療程。持續(xù)治療3個月經周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近期療效(治療3個月后評估)、遠期月經周期狀況(治療后隨訪6個月,統(tǒng)計月經周期天數(shù))、中醫(yī)證候積分、血清性激素水平、不良反應。
1.4 評價標準 (1)中醫(yī)證候積分主要是針對月經不調中醫(yī)證候中的4項主癥(腰骶酸痛、神疲乏力、少氣懶言、五心煩熱)進行評分,根據其證候嚴重程度計分,分值為0~3分,0分表示正常,1分表示輕度異常,2分表示中度異常,3分表示重度異常,癥狀越嚴重,則得分越高[4]。(2)血清性激素激素指標包括促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肘前靜脈血液2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對其持續(xù)離心10 min后,取上層血清作為檢測樣本,對各項血清性激素指標進行檢測。(3)近期療效評價標準:①顯效,月經周期基本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分幅度至少70%;②有效,月經周期有所改善,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緩解,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分幅度至少30%;③無效,月經周期未見改善,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緩解,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分幅度不足30%[5]??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年齡23~35歲,平均(29.37±4.37)歲,已婚婦女33例,未婚婦女7例;觀察組:年齡24~36歲,平均(29.81±4.45)歲,已婚婦女32例,未婚婦女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4.114,P=0.043),見表1。
2.3 兩組遠期月經周期狀況比較 治療后,兩組的月經周期天數(shù)均較治療前增多(P<0.05),且觀察組的月經周期天數(shù)多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腰骶酸痛、神疲乏力、少氣懶言、五心煩熱等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t=4.329、4.350、4.978、4.843,P=0.000、0.000、0.000、0.000),見表3。
2.5 兩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的LH、FSH、E2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各血清性激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t=5.113、5.137、5.669,P=0.000、0.000、0.000),見表4。
2.6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5.165,P=0.023),見表5。
3 討論
月經不調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月經周期異常、月經量異常,部分患者還會伴隨有經期腹痛癥狀及全身癥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較為不利[6]。月經不調的發(fā)生主要與器質性病變、生活習慣不良、情緒異常等有關,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患者長期月經不調,可能會導致閉經的發(fā)生,影響到患者機體內性激素的分泌,導致其機體內性激素水平失調,對患者生育功能造成影響,甚至引發(fā)不孕癥[7-9],因此,臨床上需針對月經不調實施積極治療。
現(xiàn)階段,西醫(yī)治療月經不調主要采取人工月經周期療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癥狀,促使其月經周期恢復正常,但其長期治療后不良反應較多,療效受到影響[10]。近年來,中醫(yī)學在月經不調治療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中醫(yī)學中,月經不調根據其病因不同可歸為外感、內傷等,外感病因主要為寒、濕、熱,內傷病因主要為憂思過度、操勞過度、飲食不節(jié)等,不同病因的月經不調治療方案不同,中醫(yī)主張辨證治療,即根據患者體質進行辨證論治[11-13]。本研究中觀察組接受中醫(yī)辨證治療,主要是根據患者體質差異,給予患者相關的中藥治療方案,以達到體質調理的目的,如陰虛質給予六味地黃丸,該藥物可滋陰補腎,還可調節(jié)免疫功能;氣虛質給予四君子湯,該中藥湯劑可起到健脾益氣、和中止痛的作用;痰濕質給予三仁湯,可起到利水滲濕、化痰行氣、清熱潤肺的作用;血瘀質給予桃仁、紅花、當歸、丹參等中藥,可起到活血化瘀、養(yǎng)血行氣的作用;氣郁質給予逍遙散,可起到疏肝解郁、健脾柔肝的作用[14-1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近期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其遠期月經周期天數(shù)多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的腰骶酸痛、神疲乏力、少氣懶言、五心煩熱等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其LH、FSH、E2等血清性激素指標也均低于對照組(P<0.05),這充分說明中醫(yī)體質辨證治療婦科月經不調的效果顯著,可促使患者臨床癥狀緩解,對其機體內性激素分泌予以改善。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中醫(yī)辨證法治療月經不調還可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治療安全性可靠。
綜上所述,在婦科月經不調患者中,應用中醫(yī)辨證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具有顯著的近期療效,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調節(jié)其性激素分泌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遠期月經周期,使其月經狀況逐漸恢復正常,且安全性可靠,可減少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李筱棠.中醫(yī)序貫療法結合雌孕激素治療月經不調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35):173-174.
[2] Robakis T K,Holtzman J,Stemmle P G,et al.Lamotrigine and GABA(A) receptor modulators interact with menstrual cycle phase and oral contraceptives to regulate mood in women with bipolar disorder[J].J Affect Disord,2015,175:108-115.
[3] Jappe L M,Cao L, Crosby R D,et al.Stress and eating disorder behavior in anorexia nervosa as a function of menstrual cycle status[J].Int J Eat Disord,2014,47(2):181-188.
[4]麥蘭芳.中醫(yī)序貫療法治療月經不調38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7):1527-1528.
[5]董洪根,丁冬生,茅莉萍,等.基于數(shù)據挖掘的賀玥名中醫(yī)治療月經不調及痛經的證治規(guī)律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6,48(11):32-34.
[6]王建琴,邵芳.中醫(yī)體質調理辨證治療育齡女性月經不調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1):118-119.
[7]蔡勤萍.中醫(yī)序貫療法治療月經不調臨床效果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19):80-81.
[8] Akturk M,Toruner F,Aslan S,et al.Circulating insulin and leptin in women with and without premenstrual disphoric disorder in the menstrual cycle[J].Gynecol Endocrinol,2013,29(5):465-469.
[9]徐瓊,饒璐,鄭玉娟,等.JCI模式下的標準化健康教育對月經失調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8):118-120.
[10]劉紅姣.中醫(yī)治療陽虛體質月經不調女性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19):127-129.
[11]劉鳳梅.中醫(yī)補氣活血法聯(lián)合體質調理法治療月經不調應用[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5,8(2):93-94.
[12]楊永強,林朝清,魏紹斌,等.中成藥治療月經不調的辨證應用[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5,7(2):9-10,15.
[13]黃秀玉,鄧雷厲,張眉岸,等.歸苓散結合劑治療月經不調的成本及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19):82-84.
[14]金秀,張翼宙.基于“治未病”思想從中醫(yī)體質論月經不調的防治[J].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19(3):53-55.
[15]梁月媛,何思謀.六味地黃丸加減治療月經不調36例臨床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13):131-132.
[16]張成瓊.中醫(yī)體質調理辨證治療育齡女性月經不調近遠期療效研究[J].世界中醫(yī)藥,2015,10(9):1355-1357.
[17]徐錦翠.婦科月經不調的中醫(yī)辨證以及臨床療效分析[J/OL].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18):93.
[18]袁琳.中醫(yī)辨證治療月經不調臨床療效觀察[J/OL].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5):5247.
(收稿日期:2018-04-17) (本文編輯: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