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祖春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以及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小學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當前,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傳授語文基礎知識,還需要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未來學習與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意義進行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相關措施。
當前,仍有部分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片面追求考試成績,只注重傳授基礎知識,忽略了在教學中滲透德育。顯然,這是不符合新課改要求的。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對德育工作加強重視。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要強調(diào)學科之間的融合和滲透,不能將德育與語文教學分開,應該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教學目的。
小學語文教材具有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包括散文、詩歌、古詩詞、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其形式較為多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材內(nèi)容,有效把握每一個可以滲透德育的契機,如課文插圖就有德育內(nèi)容,教師應該深入探究,將德育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例如,教學 《秦兵馬俑》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認真體會這篇文章插圖中所展現(xiàn)出的秦兵馬俑的宏偉壯觀,當時沒有先進的、省時省力的工具,規(guī)模宏大的秦兵馬俑是古代人們勞動的結晶。通過課文插圖,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升華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往往為了趕教學進度,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而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長此以往,如此單一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更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形式進行教學。例如,教學 《晏子使楚》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通過反復閱讀和體會,了解文中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揣摩他們的說話語氣,隨后自主選擇角色進行角色扮演,部分學生扮演楚王,部分學生扮演晏子。通過情景劇表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促使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進一步的理解,還有利于滲透德育,其中扮演楚王的學生從中懂得尊重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而扮演晏子的學生則感受了晏子的聰明機智、能言善辯、不卑不亢的思想品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生活化實踐是滲透德育的最佳契機。在生活中,學生更能夠受到優(yōu)良道德品質的感染,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思想品質。課外實踐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小學生普遍活潑、好動,課外實踐活動恰好可以解放學生的天性,讓學生不再受課堂教學的局限,如此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外實踐,從而更好地進行德育。例如,教學 《給予是快樂的》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來到社會福利院,親手為孤寡老人制作一份小禮物送給他們,同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給予是快樂的,進而培養(yǎng)學生孝敬老人、奉獻愛心、樂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質??梢?,在課外實踐中開展語文教學,容易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并有效地將德育落實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應該改變過去師道尊嚴的權威形象,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并與他們加強交流與互動,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個體差異、興趣愛好、德育情況等進行全面了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滲透德育。只有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理解和無私的幫助。因此,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領作用,為學生做好示范。例如,學生犯錯誤時,教師不可以一味地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他們分析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并引導學生及時改正。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及時改正錯誤,還有利于學生健康地成長,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使學生的思想品質得到升華。除此之外,教師應該積極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及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該積極轉變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突破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挖掘語文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在與學生建立融洽師生關系的基礎上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