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遠縣民族小學 安徽滁州 233200)
教材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獲取知識、開發(fā)智力和發(fā)展數學能力的源頭。課前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教材,了解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目標、重、難點。還要考慮教材整體編排目的意圖,本節(jié)課的內容對學生今后學習的影響。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分析、研究教材重點、難點與關鍵,便于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做到在教學中抓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如:在教學“有余數除法”時,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二年級上冊教學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安排的。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積累了較多的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經驗,知道除法運算與平均分的內在聯(lián)系,能比較熟練地口算表內除法?,F(xiàn)在再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教材的編排意圖: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拓展用除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也為學生以后繼續(xù)學習除法的運算打下必要基礎。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好有余數除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課前我讓學生準備了10枝鉛筆、7個圓片、11個三角形等,根據要求讓學生擺一擺、分一分去探索余數是什么?學生通過擺一擺、分一分探索得出余數就是把總數平均分后剩下的,每一份再分一個不夠了,這就是余數。當學生知道余數的來歷后,接著我又讓學生去觀察,根據擺一擺、分一分列出的除法算式,看看每一道除法算式中余數與除數之間有什么關系,通過比較學生得出余數都比除數小。接著我問:“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呢?”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回答的都很有道理。因為學生在動手操作時已經知道余數的來歷。這樣教學既突出了重點又降低難點,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氛圍是教師培養(yǎng)起來的,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學生才能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學生才能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意識才能得到激發(fā)。
如:我在“教學十幾減9”時,課前導入利用有趣故事,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帶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這時我放手讓學生去想“13-9”怎樣算,先同桌討論、交流,然后指名說算法,大多數同學都踴躍發(fā)言。這時我發(fā)現(xiàn)一個同學他平時不愛說話,成績又不太好,只見他的手在不停地動,想抬起又不敢抬起的樣子,臉憋得通紅,我感覺到他也想出算法了。于是我走到他身邊,用手摸著他的頭說,你是不是也想出算法了,他使勁地點點頭,我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讓他大膽站起來說。他說:“我從13里一個一個地減,一直減掉9個,剩下4和他們得數一樣?!碑斔赂业卣酒饋碚f出算法,我很是激動,立即讓全班同學給他熱烈的掌聲,我及時地表揚了他,他很高興、很得意。但我又及時告訴他,你的這種算法有局限性,對數字小的可以這樣算,以后學到數字大的這樣算就不方便了。讓這個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肯定,讓他樹立了自信心,同時也讓他知道這種算法有局限性。
《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有效學習。數學上有的知識是統(tǒng)一規(guī)定的,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夠輕易找到答案的,如長度單位:一厘米、一分米等。但對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應在教師指導下,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讓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fā)現(xiàn)其特點,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如:教學“圓錐體積”時。課前讓學生四人一組做了三個同樣的圓柱,再做三個圓錐,其中圓錐1與圓柱底面積相等、高不相等,圓錐2與圓柱底面積不相等、高相等,圓錐3與圓柱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上課時我讓學生分別用圓錐1、圓錐2、圓錐3往三個圓柱里倒沙,看看分別有什么結果,學生操作以后小組匯報結果。通過試驗他們達成了共識,只有圓錐3裝滿到了三次才把圓柱裝滿,因為圓錐3與圓柱底面積相等、高相等,所以學生得出圓錐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匯報時學生個個都把手舉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試驗結果說出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降低了本節(jié)課教學難點。
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學內容,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生動形象、有趣的教學情境,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識。學生覺得數學就在生活中,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欲。
如:在教學“質數與合數”時。課前在班里按座位排號,讓學生把座位號寫在紙上。學生們在猜測,其實我目的就是設疑,讓學生產生興趣,引起學生認知沖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又讓他們四人一組開始計算,算自己的座位號能被哪些數整除,并告訴學生一定要找完,每人做完后四人相互檢查,看看有沒有沒找完的。等學生做完后,我問誰的座位號只能被兩個數整除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寫在黑板上,再問誰的座位號能被三個或三個以上數整除的,也把它們寫在黑板上。學生們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老師要干什么?再一次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時我告訴學生,只能被兩個數整除的數叫質數;被三個或三個以上數整除的數叫合數;看看你的座位號是質數還是合數,同學們都在討論自己的座位號。這時一號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的座位號只能被“1”整除,那是什么數呢?全班同學眼睛齊刷刷地看著他充滿疑問,我適時地告訴他們,“1”是個特殊的數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非常好,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完新知,并掌握了新知。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xiàn)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面對新課改教師要盡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上應該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重視學生主動參與,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方面協(xié)調發(fā)展,使每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這樣學生學的輕松、快樂,教學效果也好,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