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必須尊重學生個人的閱讀體驗,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解讀,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批判,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德國的姚斯認為,文學解讀活動真正的主體應該是讀者,如果沒有讀者的能動參與與介入,文學作品也必將走向死亡,失去它的歷史生命。作品一旦產生,作者就死了。閱讀就是讀者與文本之間的一種對話,在接受美學視野中的文本多元解讀,消解了解讀的“確定性”,但是,多元解讀并不意味著解讀邊際的消失,仍然自有它的疆界。在此背景下,檢測學生文學作品的多元解讀能力便成了高考命題的一種發(fā)展趨勢,也為新一輪課程改革帶來鮮活的力量。研究多元解讀理念在文學類文本閱讀能力測試中的應用,既有利于推動“多元解讀”理念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滲透,也有利于準確地檢測出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為高校選拔優(yōu)秀人才提供比較可靠的依據(jù)。
仔細理解《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標準》已經(jīng)將“多元解讀”具體化為“多角度”“發(fā)表不同意見”“個性化閱讀”“創(chuàng)造性解讀”。從嚴格意義上說,多元解讀跟個性化閱讀、創(chuàng)造性解讀還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多元解讀強調的是理解角度、思考層面、寫作背景、文化差別的多元化,還包括不同讀者的不同解讀,同一讀者在不同時間、不同環(huán)境下的不同解讀等等?!皞€性化解讀”是指有自己比較獨到的、不同于主流大眾的特立獨行式的解讀,甚至有時還很難得到大眾的普遍認可和接受。兩者一個重在“多”,一個重在“個”。但是,我們一般意義上是將這兩者等同看待的,其原因是要用“多”去包容“個”,就是教師心中要有“多”,而學生只需要做到“個”就可以了,在考試中只需要學生寫出對文本的一種解讀就可以。
自2009年以來,國際學生評估項目 (簡稱PISA)閱讀素養(yǎng)考試在國內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尤其是閱讀“開放題”的考查形式好評如潮,被認為是找到閱讀教學的真義,大家紛紛效仿。因此,近幾年我國高考文學類文本的閱讀題增加了一個新考點,即探究作品的豐富意蘊及內涵,發(fā)掘作品所蘊含的民族心理、人文精神,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這種“探究題”與PISA閱讀素養(yǎng)考試的“開放題”極其相似??v觀歷年的考試試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開放題”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探究類。對作品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的探討研究、鑒賞評價,聯(lián)系文本可作適當?shù)耐卣埂①|疑,發(fā)表獨立見解,即有“我”、有“思”的解讀。它體現(xiàn)了一種思維上的廣度和深度。如2010年安徽卷考題14,讓學生結合文本,聯(lián)系自身小說閱讀的經(jīng)驗及其對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認識,談自己的見解。
想象類。讓學生根據(jù)選文學類文本中的情境進行合理地想象與推斷,或者針對文中某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重在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2015年上海卷第11題:根據(jù)作品內容,進行想象,為本文續(xù)寫結尾。
感受類??疾閷W生閱讀文學類作品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的對自然、社會與人生的啟示和感悟。如2015年湖北卷考題19,請結合文章內容和個人生活體驗,談談你對“頭腦中的旅行”的看法。
應用類。主要是通過閱讀文本,讓學生運用文本的知識去做一件與語文有關的事,以此來檢查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這類題目在感受類題目的基礎又往前走了一步。如2009年上海中考第20題:為慶祝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學校打算在大門口擺放一些花卉。請依據(jù)文中花卉裝飾設計原則,從下表中選擇兩種最合適的花,并從欣賞角度寫出觀賞效果。
鑒賞類。主要是讓學生對作品的場景描寫、形象刻畫、感情抒發(fā)、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運用等某些方面進行賞析評價。如2017江蘇卷第16題:請?zhí)骄啃≌f結尾的表達效果;2014北京卷第20題:請談談你對“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理解,并結合本文進行闡述。
1.開放題的概念還不夠明確。目前來看,語文開放題僅僅理解為創(chuàng)造性閱讀、個性化閱讀,還沒有完全體現(xiàn)新課程要求的多元解讀理念。這導致開放題題目的設計偏向對學生的記憶能力、應變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考查,而沒有要求學生深入領會文章的精微奧妙之處、模糊疑竇之處。
2.理論基礎研究還很薄弱。從解釋學、美學、認知理論、心理測量理論等對開放題的心理機制與問題解決策略的研究較少,且大多不夠深刻,缺乏對教學實踐與命題工作的指導。
3.命題技術還不夠成熟。主要表現(xiàn)在命題的隨意性較強,相當數(shù)量的開放題“經(jīng)驗”色彩較濃,缺乏一定的科學性、有效性。有些題目雖有“探究”,實際上考的僅僅是文本理解,降低了對學生高水平認知能力、思辨能力考查的力度;有些答案擬制不規(guī)范,往往考慮的是一般回答,對于那些有特色、有創(chuàng)見的回答往往難以顧及;還有主觀化命題,客觀化評分,使得真正有獨到見解的學生并不一定得高分。
4.意識形態(tài)的意味過濃。許多題目雖然留給學生多種答題角度,但因為涉及價值觀,學生往往會選擇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角度來作答。考查重點是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問題,注重價值導向方面的引導,但也容易讓答案出現(xiàn)假、大、空的套話。
1.開放題的命題原則
開放題的編制應該基于共通的原則,以保證其科學性和有效性,避免經(jīng)驗主義的傾向和自由主義的流變。那么,結合語文學科,我們在命制開放題時應該遵循以下幾條原則:(1)開放題的終極目標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2)開放題的選材內容是基于課標的內容標準;(3)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4)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5)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谡n程標準,保證開放題編制的針對性;基于學生實際,能保證開放題編制的有效性。開放題編制實踐中對這兩個基本原則的遵循,客觀上也會保證開放題對學生評價的信度和效度。
2.開放題的命題技術
材料的選擇。選擇測試的材料應當考慮:一是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高中學生 “具有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的原則;二是選擇比較典型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同一體裁不同流派的作品;三是篇幅適中,如果要刪減原作,則要注意保持原作的特色;四是所選材料應能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引發(fā)學生展開深入的思考。
題干的命制。題干是老師對考生下達的要求和指令,是考生的行動指南,只有考生明確答題的方向、限制與提醒,才能更好地落實評價的目標。要淡化審題,問題以及提示語要清楚明白,不要在專業(yè)術語的理解上設置障礙和難度,否則會直接影響測試的效度。
試題難度的把握。試題難度直接關系到檢測的信度,因此試題一定要有區(qū)分度,試題難度的準確定位會為學生素養(yǎng)的比較甄別提供科學的依據(jù)。PISA在正式施測前都對題目進行試測,通過分析試測得到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修改題目、題目的難度和答案,以保證測試的信度。而我國在試測這個步驟上做得還不夠,對試題難度把握主要依靠命題者的主觀經(jīng)驗,試題命題成本太低,不利于教與學的量化分析和測評監(jiān)控。
命題的思路。文學類文本閱讀開放題的命題,可以借鑒PISA閱讀素養(yǎng)開放題的命題思路,以下題目很值得關注:一是對文中細微區(qū)別的語言內涵的分析與理解,從而考查出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深度;二是運用專業(yè)知識進行批判性鑒賞評價,要求學生能利用原有的知識積累做出評判,考查其綜合能力;三是處理與讀者預期有落差甚至相悖離的概念的題目,需要學生將文本局部內容與全文隱晦的主旨有機聯(lián)系起來;四是考查基于全文理解來分析部分句段含義的題目。
3.答案的擬制
開放性試題的最大特點是,它有多方位思考后形成多樣化的解題思路,從而形成多元化的正確答案,這有利于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辯證思維,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和創(chuàng)新個性的發(fā)揮。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固定、不標準、不死板、不現(xiàn)成,只要言之有據(jù)、言之成理即可。
在這里要著重指出的是,對文學類文本的多元解讀,絕對不能脫離文本中心進行隨意解讀,千萬不要認為探究題的開放讓我們獲得了閱讀的充分自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不是哈利波特。我們強調個性化解讀,但不是不尊重文本,不是不強調原則。由于學生閱讀基礎高低不一,生活體驗多寡不同,理解能力強弱不等,因此他們對文本的解讀自然而然也會有高低之分、深淺之別、正誤之辨,不可能每一種理解都能比較精準地抓住文本的最核心內容。所以,我們在擬定開放題答案時,既要注意答案的豐富性,又要注意答案的層次性。
開放題答案的多元性給其評分的客觀性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我們要盡量消除開放題評分過程中的“主觀性因素”和“評價者因素”,關鍵是寫好評分指導。PISA的評分指導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它一般都包含簡要的描述性的命題意圖以及參考答案樣本這兩個核心要素。他的參考答案樣本還配有詳細的評分指南,并且對各種可能會出現(xiàn)的答案都給出了具體描述,讓評分者更便捷地應對閱卷過程中的各種可能。命題機構在答案樣本的最終擬定之前,先對參加檢測的每個國家進行一次預測,然后收集、分析學生的各種回答,草擬出各個賦分等級的參考答案,并給出不同的變式樣例。因此國外的開放性的樣題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
我們要推行新課程理念,開放、探究、多元,讓新課程理念在試題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這是一條正道,也是一條大道。在文學類文本閱讀題中,開放題本身就是對學生個體生命的尊重,但是尊重學生的生命并不意味著要隨便認同所有學生的所有答案,如何處理好這一矛盾,是需要長期思考、研究的一個問題。另外,什么樣的文學作品閱讀開放題能真正體現(xiàn)多元解讀理念?一個開放題的開放度應如何控制,多大的開放度才是合適的?開放題的效度該如何檢驗?如何增強開放題命題的信度?一旦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一定會助推語文文學類文本教學質效的提升。
[1]孟暉:《PISA閱讀素養(yǎng)評價及其啟示》,《語文建設》2012年第19期。
[2]邱文華:《關于文學類文本閱讀探究題的“探究”》,《讀寫月報》2012第7—8期。
[3]張麗、邊玉芳:《國外大規(guī)模閱讀測評對我國閱讀測驗編制的啟示》,《中國考試》2010年第6期。
[4]夏雪梅:《論PISA閱讀素養(yǎng)開放題編制的技術》,《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