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廣芹
(蓋州市團山辦事處團山小學 遼寧營口 115200)
優(yōu)化農(nóng)村教育資源,提高農(nóng)村教育水平,2001年國務院做出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其中一項內(nèi)容是“因地制宜調(diào)整農(nóng)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各地按照文件精神紛紛調(diào)整農(nóng)村中小學布局,簡稱“撤點并?!薄1]
團山小學原來有十一所小學,每年的體育盛會,主席臺前檢閱是何等的壯觀!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執(zhí)行,人口逐漸減少。各個學校沒幾個學生了,由于農(nóng)村小學師資力量薄弱,教育經(jīng)費緊缺,軟硬件設施差,一些有條件的家庭都轉(zhuǎn)出去了,尋找好的教育。我們小時候村村有小學,戶戶有學童,已漸成記憶。團山小學處在了并校的改革浪潮之中,科學合理調(diào)整中小學布局,整合教育資源,實行集中辦學,突破農(nóng)村基礎教育瓶頸,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zhì)量已成為必行之路。[2]
2004年在上級領導的指示下,張屯村建起了一座新校舍,叫北海小學。樓是蓋上了,還沒來得及收拾,就趕上夏季新學期開學,而且是各村小要合并在一起。此時的樓內(nèi)留下了施工后的磚頭瓦塊,抹墻后四處掉落的水泥砂漿。屋外操場坑坑洼洼,雜草叢生,堆滿了建筑垃圾,一片狼藉。有許多事情要做,急需一位有能力的領導。這時分校的一位負責人被調(diào)到了北海中心小學。這位年輕的男士,他叫韓東,個子不高,步伐矯健,精氣神十足,是個有魄力人物。
俗話說得好:“春風得意馬蹄急,新官上任三把火?!边@位韓主任還真的把這火燒起來了,燒得轟轟烈烈,干得有聲有色。接受新的任務后,這位年輕領導徹夜難眠,他召開全體教師大會,主題是勤儉辦學,打造特色學校。會議上大家集思廣益,一起想辦法。會后他利用一定的時間,帶領師生迅速清理垃圾,室內(nèi)的大廳、教室、走廊,早晚各清掃一次,窗臺沒有一絲灰塵,地面上的所有污點都用刀片刮去,連地角線都擦得閃閃發(fā)亮。這時贊助單位運送來的新的桌椅也擺放整齊。
操場的修整與屋內(nèi)同時進行,大家從家里帶鍬、鏟子、推車等勞動工具,領導親自上陣,將操場上凸起的土沙包鏟平,將洼地填埋,最后拉來沙粒將操場鋪平、壓實。校園四周還要砌起一圈圈花壇,種上各種樹木,由于學校建在沙包地上,想挖個樹坑就不容易了,只好租一臺抓勾機,把僵硬的土地,翻了又翻,然后大家動手把沙土運出去,往里填上黑土。樓的前面、東西兩側(cè),都載上了洋槐、垂榆、梧桐等樹,樹下圍起花壇,花壇里的花都是學生從家?guī)淼囊恍┖梅N易活的花,但草坪里的植被需要購買,由于資金緊張,把種植草坪的地改為種草莓,草莓是既能結果又能起到綠化作用,一舉兩得,韓主任過日子的精打細算與精明強干的魄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很多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看到希望。綠化校園,美化環(huán)境,初見成效,為師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文明、整潔、優(yōu)美、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由于新建校舍,又面臨各村小合并,許多家長先前是猶豫不決的,周邊有不少口碑好的學校,象長征小學,實驗小學,民和小學,英才小學,太陽升小學等等,各位家長都想把孩子送出去讀書。學校的生源面臨挑戰(zhàn)。這位年輕領導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深思熟慮后,韓主任決定將校門打開,將家長迎進校園,請進課堂,讓家長親身感受新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師生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家長被孩子們聲聲的問候所感動,被朗朗的讀書聲所吸引。贊嘆學校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家長表示孩子在這里讀書放心。
漸漸的,猶豫不決的家長把孩子送到了北海小學,轉(zhuǎn)到外校的學生也陸續(xù)返回母校,學生數(shù)由三四百人迅速增長,成為擁有千人的大學校,讓外校校長羨慕不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接下來就是考慮教育教學的問題了。平時韓主任常深入課堂,坐班聽課,一是看講課的方法、效果,二看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課后組織教師討論,提出不足和有待改進的地方。每天他不定時的在走廊里巡視,觀察教師和學生的動態(tài)。要求每一位老師利用好早自習,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和思想教育。晚自習有事做,做好課后復習。為了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利用大隊委成員,每日對學生的組織、紀律、衛(wèi)生、禮貌等進行監(jiān)督檢查,定期評出優(yōu)秀班級,久而久之,學校的校風校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學期學校都要組織一、兩次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測,為了看到更真實的成績,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同年級的幾個班穿插在一起,考完試的卷紙封頂,各位老師分工合作,各批一題,最后合分。學生的每一份精彩的答卷,都滲透了教師辛勤的汗水。要說教師的考勤制度非常嚴格,每天教師到校第一件事是簽到,對有病的,有事的,早來晚走的都有記錄,獎懲分明,習慣成自然,大家都能自覺遵守學校制定的法規(guī)。全校員工堅持出滿勤的人占的比例很高。韓主任在工作上要求是刻薄了一些,但他時刻不忘教師的待遇,由于剛建校,資金緊張,他常用賣廢品的錢,過年過節(jié)為大家買幾斤江米,幾斤月餅,幾斤豆油……大家的心還是暖暖的。
這些平凡小事沒什么可值得炫耀的,那么北海小學最大的亮點是什么,建校十年來,新的領導班子嚴令禁止教師補課,訂資料。記得剛建校那兩年,國家奧數(shù)比賽的活動開展的火熱,我們學校的班主任個個不甘示弱,放學后給學生輔導奧數(shù)題,回家的路上路燈都亮起了,睡覺前還要自己鉆研那些高難度題,常常到深夜。星期天有些教師也不休息,來到學校為參賽的學生探討解題方法。那時的老師是分文不收,義務奉獻,更有愛崗敬業(yè)的老師,把學生領到家里,坐到炕頭上領著孩子們學習。辛勤耕耘,換來了掛滿枝頭的累累碩果。當然這樣的老師和領導被笑:有點愚,有點傻。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還能守得住這份責任心。人生十年磨一劍,慢工出細活,只要你用心用意,只要你心中有一盞希望之燈,一部經(jīng)典永遠勝過萬千渣滓。
[1]趙忠平,秦玉友.農(nóng)村小規(guī)模學校的師資建設困境與治理思路[J].教師教育研究,2015,27(06):34-38+33.
[2]王福顯.強化師資建設突破農(nóng)村新課改瓶頸[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0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