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奉港中學 王 幸
版畫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作過程。自開展版畫拓展課以來,教師通過對材料的變換,引導學生不斷參與各種創(chuàng)作活動,讓學生基本學會了版畫的制作技法。這學期以奉化區(qū)“桃文化”為核心內容,以木刻版畫作為載體,創(chuàng)設了“桃香版味”拓展課程。
一幅好的版畫作品不僅講究構圖及繪畫,更講究“板味”“刀味”“印味”,因為這“三味”是木刻版畫所獨有的。因此,讓學生練習“刀法”是步入木刻版畫之門的第一步?!暗斗ā钡木毩暱煞譃閮蓚€層面:第一層面讓學生自由練習,用不同的刀刻出不同形態(tài)的點、線、面,旨在讓學生熟悉板材、刀的特點等;第二層面讓學生臨摹刀法,也就是學習掌握點、線、面的組織排列方式。
中國傳統(tǒng)國畫講究“詩書畫印”相結合,在學生創(chuàng)作“桃插圖”時,就是采用國畫的詩書畫相結合的方式,運用電腦將相關的詩詞變成各種書法字體,再配以不同形態(tài)的桃花或桃,形成構圖各異的作品,然后再進行刻版制作。這樣設計,不僅豐富了畫面的內容,還提高了畫面的意境,將繪畫意境、書法筆意、木刻三味、鄉(xiāng)土韻味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了一種兼容并蓄的創(chuàng)作風格,使原本讓人感覺艷俗的“桃”有了高雅深邃之感。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許多民間美術都是獨一無二的,如剪紙和剪影。在版畫創(chuàng)作中,借鑒他們的表現(xiàn)方式,無疑可以降低版畫的制作難度。如采用剪影描述外輪廓的方式,來簡化物象,突出物象的形狀,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動力。在刻畫物象內部時,嘗試應用剪紙中的裝飾紋樣,如鋸齒紋、月牙紋等進行裝飾,既便于學生快速地進行創(chuàng)作,又豐富了木刻的語言。
套色木刻是在黑白木刻的基礎上進行分版制作,方法分為三種。
第一種,分兩版制作,一版用平板直接將色彩轉印到紙上作為背景,再將刻好圖形的另一版印在上面。第二種,分版套色,就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分成多個版面,再通過套印形成作品。第三種,絕版套色,僅用一塊板進行創(chuàng)作,刻一次版,印一次版,直到作品創(chuàng)作完成,也就絕版了。
套色木刻作為一種特殊的畫種,不像水彩、油畫那樣可以表現(xiàn)非常豐富的色彩效果,它在制作過程中會有許多意外,但正是這一次次的不確定,往往讓學生愈挫愈勇。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在“桃香版味”課程中,力求將美術作品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美觀性和實用性有效結合,因此將作品裝飾在日用品上。這一創(chuàng)作實踐讓學生懂得了生活處處有美術,同時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通過師生近半年的共同努力,“桃香版味”課程已基本達到預期的效果。半年中,學生完成了從“激趣階段”到“實踐階段”,再到“應用階段”三次跨越,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應用能力悄然提高了。
[1]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2]胡亞文.版畫教育功能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北京:中國美術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