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琴
摘 要:精彩的化學課堂問題能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增進師生交流與溝通,激發(fā)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建構化學知識體系。
關鍵詞:設計;課堂;問題
美國著名的專家學者杜威探索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我們稱其為“五步教學法”,即“疑問、探索、設想、推斷然后驗證”,進而將教學中的問題變得更加形式化,教學也更加具有邏輯性。精彩的化學課堂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認為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優(yōu)秀的化學課堂問題能有效服務于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高中化學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它指導和制約著整個教學活動,對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至關重要。優(yōu)秀的化學課堂問題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現(xiàn)代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應當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而課堂問題能夠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感地投入,能獲得有效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形成。如課后讓學生根據(jù)鐵及其化合物性質設計“鐵三角”圖案,更好地促進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二、優(yōu)秀的化學課堂問題能科學組織學習活動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圍繞學生的發(fā)展展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比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智慧的啟迪,感受到化學的神奇和美。問題解決和探究能促進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而問題解決和探究都是以問題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的,問題在這些教學方式的運用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課堂問題給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啟發(f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通過學生及老師間、學生間的互動與合作增加對問題的全面了解,促使學生的思路獲得拓展。如學過了鋁及其化合物性質后,以“氫氧化鋁的制備共有哪幾種方法”為問題。
三、優(yōu)秀的化學課堂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這就是學生內在的認識興趣和需要。這一求知欲及需求可以在問題有效處理的狀況下獲得加強,而合理的問題設計可以使得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去研究,在老師給予的語境及提示指導下去處理、剖析從而發(fā)掘課題,當問題得到解決時,學生的探索欲及求知欲將會獲得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進而為學生的學習給予了很多的內在動力。有效的問題設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滿足學生熱切的好奇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點燃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這就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把“要我學”的情緒變成“我要學”的熱情。如:(1)魔術師能將一束紅色的鮮花變成白色,你能表演嗎?你能做出合理的解釋嗎?(2)俗語說:水火不相容,老師表演一個魔術“滴水點燈”,你能解釋其原因嗎?
四、優(yōu)秀的化學課堂問題能幫助學生建構化學知識體系
建構理念指出:學生對于理論的把握是在相關的條件下,經過以往的認知框架,通過順應及同化,對于認可的感觸信息以本身的模式建立對事物的認識。積極地搭建信息,建立本身對新理論的認識,納入自己以往的理論體系當中去,新概念及新方式的進入帶動了舊理論變動及調整,形成了理論框架的整合,更合理地對認識框架進行激活,逐步對其理解并運用。問題解決過程一般是學生新舊理論方式的互相影響過程,問題解決為新舊方式的順應及同化提出了有效的平臺,進而更加有益于學生對理論的認識,發(fā)現(xiàn)知識間的關系,搭建起有效的認知框架。在問題教學中,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是通過自己對問題的分析,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尋找問題解決的途徑,得到最終答案。如:在檢驗SO42-時,若在待測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鋇溶液發(fā)現(xiàn)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嗎?為什么?
五、優(yōu)秀的化學課堂問題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能力是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人格心理特征。高中化學教學不僅要教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更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面對具體的高中化學課堂問題,學生是問題解決的主體,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內部驅動力得到激發(fā),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培養(yǎng)了發(fā)散性思維,激發(fā)了深層次的思考,且主動探討問題解決的渠道與方式。經過“從表至里、去粗取精以及披沙揀金”的理念加工,進而尋找出最優(yōu)的處理方式,實現(xiàn)從感性理念至理性意識的突破,加深了思路,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的抽象性思維及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F(xiàn)代社會要求人們必須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性、開放性的問題能夠打開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思考和探究,學生的思維方向和模式得到發(fā)散,有利于其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形成,用多種思維方法進行思考和探索,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如:試以Cu為原料,寫出在實驗室中制備CuSO4的化學反應式,并確定最佳的合成路線,并解釋原因。
總之,教學是一種雙方的互動與交流活動,要在教學活動中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就必須及時掌握教學中反饋出的信息。課堂問題是教師取得課堂學生反饋的重要手段之一,與教學中其他的信息反饋手段相比,課堂問題得到的反饋更加及時和有效。通過設計一些封閉式的課堂問題,教師可以立即知道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層次性的開放性的課堂問題,通過對開放性問題回答的情況可以看出學生思考的有效程度,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情況,針對從學生的回答中反饋出來的相關問題,及時調整教學過程,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設計精彩的教學問題,會使化學課堂更生動、形象!
參考文獻:
[1]李如密.教學藝術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347-349.
[2]萬雅靜.中學化學課堂提問的研究與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