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銀 張 朋
(四川省沐川縣楊村宣明學校 四川 沐川 614500)
教材是教師教學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同時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主要工具,在教學互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里面包含著很多寫作資源。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對課本教材進行靈活應用,并利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法將教材的教學功能全面發(fā)揮出來,促使學生“學會”和“會學”。在日常寫作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材當作基礎,帶領學生對經(jīng)典文章進行聯(lián)系和閱讀,將學生的感官充分調(diào)動起來,讓學生領會到語言的獨特魅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延伸,將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有效展示出來,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文章開頭并沒有對桂林山水的美景進行直接敘述,而是對波瀾壯闊的大海和平靜的西湖進行描繪,緊接著用一個“卻”字轉(zhuǎn)折,將桂林山水與其他景色進行對比;然后,作者利用排比句式對漓江的特點進行描繪,做到了活靈活現(xiàn),生動形象。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領會到桂林山水獨一無二的美景,更要教導學生對好的詞句進行積累,在品味詞句的同時,體會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學會將這種手法應用到寫作過程中。
小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過程,在授課時,教師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不斷地進行語言積累,提升語文水平,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經(jīng)典美文進行摘抄,但由于不同年級的教學目標不同,對經(jīng)典美文的摘抄范圍也應該有所不同。如小學低年級的句子積累應該以詞義理解和構成形式為主,不能只是簡單地進行摘抄,更要注重理解與思考,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教學目標的合理實現(xiàn),進而提升他們對語言的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在《安塞腰鼓》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進行摘抄,但很多小學生只注重對原文的摘抄和書寫,沒有對句子的具體含義進行理解,此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束縛’‘羈絆’‘閉塞’究竟代表著什么?”于是學生便會對文章進行整體性了解和思考,將朦朦朧朧的理解轉(zhuǎn)化成清晰的認知。
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需要經(jīng)過重重篩選才能最終確定,對小學生來說無疑是最佳的學習資料。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安排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改寫和續(xù)寫,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效激發(fā)出來,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詩歌改寫成記敘文,或者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將具體內(nèi)容用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另外,小學生的思維存在很大局限性,為了突破這一限制,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為文章續(xù)寫一個新的結局。例如,在牛郎織女的故事中,為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故事進行一次續(xù)寫,將自己心中所想融入其中。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全面了解,還要具備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學生通過續(xù)寫,提升了語言的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達到了提升讀寫能力的教學目標。
截至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小學均開設了閱讀寫作課程,該課程主要由語文教師進行組織教學,在每堂課上,教師會為學生設置一個或幾個題目,并規(guī)定出具體的時間限制,讓學生圍繞著具體的題目進行寫作,之后上交。這樣的訓練過程由于時間的限制,小學生無法對題目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平時所積累的素材也不能得到合理使用,導致練習效果下降。此時,教師可以在寫作開始之前引入一些與題目相關的圖片或影像,用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例如,在以“我的爸爸”為題的寫作練習中,教師可以將《背影》一文中的相關資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文章大致理解之后,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從而為后續(xù)寫作提供基礎。又如在以“我心中最美的植物”為題的寫作練習中,教師可以聯(lián)系《白楊》一文的教學,讓學生學習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哪些寫作方式,作者是怎樣稱贊白楊的,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寫作,在寫作練習中提高閱讀能力。
興趣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第一動力,學生的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新課標》已經(jīng)明確指出,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無論是課前備課、課堂教學還是課后鞏固,教師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在此基礎上進行一系列教學活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尋找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探究語文閱讀教學該從哪里切入。比如教師在了解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閱讀,只有先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才能提高閱讀的興趣,從而提高閱讀的能力。
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激發(fā),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重要基礎。首先,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對每一位學生的喜好進行了解,并為他們推薦匹配度較高的讀物,從而使每位學生都喜歡上閱讀。例如,《藍鯨魚的眼睛》主要敘述了藍鯨為小女孩奉獻自己眼睛的故事。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了解到眼睛對藍鯨的重要性,更能認識到藍鯨是人類重要的朋友,保護它們是我們?nèi)祟惖穆氊煛H绱艘粊?學生就會搭建起圖畫和文字的溝通橋梁,在提升閱讀興趣的同時,為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新課標》的實施,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近年來,很多教育工作者普遍認為,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有效的教學策略,更符合我國課程改革之后的教育理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積累更多的寫作材料,并將這些材料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最終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的完美結合。